初三物理教学总结(初三物理怎么学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初三物理怎么学

孩子初三了,怎么提升物理成绩?我是物理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从教20年了,主要从事初三毕业班的物理教育教学工作,教学业绩在片区也是名列前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快速提升物理成绩:

一、巩固基础知识

如何做好基础知识的巩固呢?立足教材,重视课本内容,在每章每节中把老师讲过的重点、难点、考点用红笔批注,方便在复习过程中夯实基础,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老师讲过的例题和书本上的例题分析透,掌握如何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处理实际问题,注意物理学公式的推导及在哪些情况下使用。如我们讲到焦耳定律时,要求对纯电阻电路进行理解,什么是纯电阻电路?只有在纯电阻电路情况下,Q=W=………,如果不是纯电阻电路的热量计算,比如电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只能用Q=I2Rt来计算。如果我们连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公式都不熟悉,怎么可能考出高分?通过近十年的中考试题分析发现,基础知识考点占分比例达60%以上,如果不重视基础知识的考点,中考中一定要吃大亏。

二、强化理解记忆

初中物理要考的知识点多,分布广,现在的考试不是考干条款,很多物理概念都需要理解,只要理解透了,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我们在学习力的概念时,要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儿就出现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好好理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要注意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尤其对“作用“两个字的理解,什么是作用呢?比如人推车,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推“就是作用。又要考虑,是不是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呢?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当中的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小时候都玩过磁铁的吧,通过观察磁铁吸引小铁钉的过程,就能够很好理解,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三、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长期的物理教学经验让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看起来很认真、很努力,一天从早忙到晚,有时候连中午都没休息,但学习成绩总提不上来,归结起来就是学习效率不高。比如放国庆假期间,老师发一张试卷给学生回家做,试卷上面有25道题,有计划的同学会给自己规定做这套试卷的时间,比如45分钟,他会在45分钟内完成作业。没有计划的同学可能做了5个题目后就开始走神,边做边玩,想到还有这么几天时间,慢慢做,等到收假时才发现作业还没做完,就胡乱的做一通,一套试题做下来,连考了哪些知识点可能都不知道,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在错题本上做好笔记

学生要准备好一个错题本,方便在平时考试中将错误的题做在本子上,错题本上也记录了哪些内容呢?错题本上要记录三大部分内容,一是题目内容,二是解题过程,三是解题思路。第三步的解题思路最好用红色的笔标注清楚,为什么出错?是不是所有错了的题目都要记录在错题本上呢?不是的,错题本上主要记录典型例题和容易出错的类型题目,自己要善于总结,把总结内容写在错误题目旁边,以警示下次不要再犯同类错误。这个过程有点枯燥,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有了错题本,还要经常拿出来仔细琢磨,把错题本上的类型题目理解透,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五、强化训练近几年中考真题

历年来的中考物理真题,都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而命题,强化训练中考真题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我们把握出题方向和掌握考试中的重、难点。有利于我们快速提升中考成绩。

怎样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谢谢邀请!

作为初中科学老师,物理占了初中科学的大部分内容。我觉得要培养初中物理的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一个方面着手:

一、关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物理现象。学生往往缺乏生活实际经历,对一些物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往往熟视无睹,这是造成学生觉得物理难学的原因之一。

二、注重实验实践。通过实验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在动手实验实践中,自己遇到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其实就是自己主动培养物理素养的过程。

三、在解题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题中,思考分析的过程与方法,比得到题目答案更有意义。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养成严密的思维习惯,培养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等,而这些习惯和方法,正是必备的物理素养。

如何提高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的效率

初三年学生面临人生中第一次大考——中考,时间紧,任务重,而学生课余时间精力有限,因此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尤为重要!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生活联系紧密,考察的重点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花大量时间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物理的,关键还是课堂上对每节课内容的吸收和消化。同时初中阶段的大部分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往往还需老师去督促和指导。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初三年物理教学效率要从老师和学生、课堂内和课堂外等方面入手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对于老师自身方面,首先要认真备好课。毕业班老师备课不仅仅是备新课传授课本知识,授课内容主要还是要与中考联系起来,重在对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一个知识点出来,相关的中考题型要了然于心,在课堂上就要有体现,这样才有针对性。比如复习光的反射与折射,就要对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进行归纳,像中考考得多的如倒影、身影、水中鱼影等对“影”的认识课堂上就要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多花时间去收集材料,平常也要多做题多积累,只有每节课的内容充实,学生学有所得,这节课才有效果。

  

  其次要注意教学方法。老师会教还不行,关键还看学生愿不愿意学,有的老师辛辛苦苦背好课,但课堂上纪律涣散,学生无精打采,这样的课效率也不高。我认为在课堂上良好的秩序是前提,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适当的创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本来初三压力就大,如果老师把整节课都绷得很紧,学生疲劳也是正常的,反之如果其他课很疲劳,而物理课学生感到轻松,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方法很多,根据物理的特点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把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感受到物理就在其身边。如在复习力学这部分时,我把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课堂就地体会理解:手握笔用力——力的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让同学们一起起立感受是如何站起来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对地用力,地对人也有力的作用)……另外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事联系物理给学生讲讲,学生也是很喜欢的,如刘翔110米栏夺冠,就让学生计算他的速度;发生了地震,让学生回忆产生的次声波的危害等等;此外实验器材不必刻意准备,可以就地选取,讲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拿学生饮料瓶演示,讲电学可以就地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插头、电灯、电风扇等,这些都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既与初中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同时又把握了中考联系生活出题的习惯,一举多得,效率自然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强调或老师或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的认真指导,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教学的主体,这样才能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初三阶段,学生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有了奋斗的目标,但由于各种原因花了时间效果却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以鼓励为主,树立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平常考试严格按照中考难度出题,让大多数同学得到满意的分数,平常作业尽量给出鼓励性的评语等等,通过这样一些措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对物理学得有信心有兴趣了,成绩自然会提高。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向学生传授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一点在初三年更重要。在复习中物理课程的内容多,知识面广,时间一长容易忘这是很正常的,我们要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搞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比如碰到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先判断是属于力学,光学还是电学,再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这样就能缩小范围较快的找到解题方法。三、在课后练习方面,要指导学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