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不成低不就”这句话应该怎样去理解“高”与“低”?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德军已经非常疲倦了,但是为什么还是打败了苏联红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高不成低不就”这句话应该怎样去理解“高”与“低”

谢邀请回答。

高不成低不就,其意主要是指高的好的自己想得到的,却无力得到。低的不如意的又不想凑合迁就。这句话主要是用来形容人们在求职及婚姻进退两难中的处境。应保持良好心态,面对客观现实,正确对待选择高与低。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尤其是年轻人在求职和婚姻方面,更为强烈。受各种因素影响,往往理想难以变现,美梦难以成真。不得不面对现实,适时调整方向,降低追求目标。过去的那种“好马配好鞍““才子配佳人“可遇不可求。能量才录用,门当户对固然皆大欢喜。不能心遂如愿,也要学会放弃,学会适应。对现实中的求职和择偶高不成,低不就,其结果不外乎三种走向。其一是认定目标不放松。有志者,事竟成,不懈努力,好事多磨,终于心逐如愿,抱得美人归。其二是放下身段,降低目标,屈高就低,当平凡之人,做平凡之事,也没有什么不好。其三是观望徘徊,举棋不定,错失良机,驻足不前。前景渺茫。

奉劝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年轻人,在就业和择偶中,要面对现实,正视自己,以变应变,灵活把握。能高就高,能低则低。

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德军已经非常疲倦了,但是为什么还是打败了苏联红军

在进行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时,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德军已经出现了疲态,反而在这场战役中德军的进攻更加凌厉,他们刚刚在明斯克附近包围歼灭了数十万苏军而自身的损失却非常轻微,德军有理由相信苏军在中央方向上的抵抗已经被击垮,他们的士气空前高涨。事实上在明斯克合围圈的战斗还没有完全结束时,德军担负突击任务的装甲集群便已经开始了向斯摩棱斯克的进军,他们的进攻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停顿,这表明国境线附近的作战并没有给德军的进攻部队造成严重的损失,他们无需停下来进行重组,两个装甲集群仍旧具有强大的突击能力。

不同于在明斯克战役中德军通过奇袭的优势迅速击垮并歼灭了苏军西方面军,斯摩棱斯克战役中苏军遭受重创的西方面军已经得到了重建,苏军也从初期的袭击中缓了过来,他们将实施更加顽强的防御。不过这些紧急的措施并不能弥补苏军西方面军在明斯克的惨败所造成的中央方向上严峻的战略态势,仅仅在战争爆发半个月内,强大的西方面军便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人员损失达到了惊人的42万人左右,使苏军的战线上出现一个巨大的缺口。苏军不得不将位于第二梯队的战略预备队主力投入到中央方向上以重建那里的防御,由于时间紧迫,许多部队尚在赶来的途中,苏军计划利用第聂伯河天险来阻止德军装甲部队的推进,但是苏军还没来得及全面加强第聂伯河防线时,德军的装甲部队已经向这一防线发起了进攻,并最终达成了突破。苏军在斯摩棱斯克方向组织的防御非常仓促,集结的兵力也没有优势可言,而且有限的装甲部队在仓促的反击中消耗掉了,几乎不可能阻止住德军的推进。

从军事角度来看,苏军在战争初期遭受的损失过于惨重,尤其是机械化部队和中、重型炮兵部队,这些数量庞大的重武器是苏联在短时间内无法补充的,没有坦克和火炮的支援,缺乏反坦克能力的苏军步兵部队不可能阻止住德军装甲部队的突袭,在1941年适于德军装甲部队作战的季节,苏军无论怎样都无法阻止住德军的进攻,德军一次又一次的合围歼灭了苏军的重兵集团,这种普遍的现象表明苏军的失败并非其高级指挥官在战略上的失误和苏军作战不力所致,完全是战斗力上的明显差距。苏军并不适应现代化的机械化作战,只要德军保持着良好的机动性,苏军就很难应付德军,直到进入泥泞季节和冬季,德军的机动性大大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后,战争开始变得较为静态,苏军才开始具备阻止德军的可能。

1941年的作战也大规模机动作战为主,双方谁也来不及构筑坚固的纵深防御阵地,苏军不可能实施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那样的坚强防御,而苏军直到1943年才适应这种机动作战,组建了具备纵深突击能力的坦克集团军和培养了一起擅长机动作战的高级指挥官。在此之前,苏军在大规模的野战中是无法与德军抗衡的,自然也不可能守住斯摩棱斯克,苏军既缺乏具备作战经验的坦克部队,也缺乏执行防御所必需的炮兵部队。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