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土木之变中,有三百名锦衣卫在明英宗朱祁镇的身边保护他到最后,真是这样吗?出生于福建省的明星、名人、科学家和著名主持人有哪些你最喜欢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据说土木之变中,有三百名锦衣卫在明英宗朱祁镇的身边保护他到最后,真是这样吗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七月,瓦剌也先大军侵犯大同,明英宗下诏御驾亲征。

明英宗率领几十万明军离开北京,浩浩荡荡,经居庸关、宣府,抵达大同。随即回师,在宣府一带被也先的大军追上,明军被包围在土木堡,全军大乱,自相践踏,几十万人死难,明英宗被俘。

那么,当明英宗被俘时,身边真的还有三百名锦衣卫的将士在护卫吗?

答案是否定的。

先说说锦衣卫。

锦衣卫属于明朝皇帝的侍卫部队,主要职责有侍卫、缉捕、刑狱等,当皇帝朝会、外出巡幸的时候,锦衣卫也会充当仪仗队。而锦衣卫的高级官员更是随侍皇帝左右,属于贴身侍卫。

土木堡之战,明军退兵时被围歼,形势异常混乱,许多明军将士是被自己人踩死的。这种时候,锦衣卫的将士们当然要拼死保护明英宗。问题在于,此时还有蒙古军队在往来冲击,他们并不知道明英宗也在军中。

杨铭在《正统北狩事迹》中这样写道:“……我师大乱,上乃下马,(蟠膝)面南坐。有一虏(剥衣)甲,不与。将不利,其兄来曰:‘此非凡人,举动自别。’”

明英宗南面而坐,一个蒙古士兵看到他的铠甲很高级,过来要脱下去,明英宗不给,蒙古人就要动手杀人,被同伴拦住。

这说明,此时明英宗身边的护卫基本都被消灭,就算还有几个,也放弃了抵抗,但肯定不会有三百人。

杨铭在《正统北狩事迹》中说他被带去见明英宗,“……乃往见驾。时纪信、李虎、袁彬侍,上问:‘来者为谁?’”

这时候,被俘的明英宗身边已经有人了,其中这位袁彬就是锦衣卫的一位校尉。

袁彬和杨铭后来一直陪伴在明英宗身边,他口述事变的经过,写成《北征事迹》一书,关键的情节是这样的: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明军溃败之日,锦衣卫校尉袁彬被俘。

第二天,袁彬被带去见明英宗:“皇上在雷家站高岗地上。众坐达子围着,是臣远观认的是我英宗皇帝。臣叩头哭。上问:‘你是甚么人?’臣说是校尉。”

袁彬见到明英宗的时候,明英宗是在一处高地上,周围坐满了蒙古人。这也说明,被俘的明英宗基本是光杆司令。

明英宗听说袁彬会写字,就留他在身边。而杨铭在这之后才来到。

出生于福建省的明星、名人、科学家和著名主持人有哪些你最喜欢谁

出生于福建的明星、名人、科学家和著名主持人有哪些?你最喜欢谁?

福建历史上的名人众多,如郑成功、施琅、俞大猷、李光地、潘承家,开国上将杨成武、叶飞、刘亚楼都是福建人。这里主要介绍福建籍的开国中将,排名不分先后。

郭化若(1904—1995),福建福州人,开国中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四军第2纵队代纵队长,红四军2纵队参谋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军委总参谋部参谋处处长、第二局局长,抗大步兵学校教育长等职。参加过赣南、闽西游击战争,参加文家市、长沙、吉安等战役战斗,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协助指挥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

抗战时期,曾任军委编译处处长,军委总参谋部第一局长,军委总参谋部第四局局长,抗大第三分校校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鲁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前敌指挥部指挥,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政委等职,参与指挥鲁南战役,参加过豫东、淮海、上海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防空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华东防空部队政委,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南生(1905-1989),福建省连城人,开国中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十三军第2团政委,红五军团第13师37团政委,国家保卫总队政委,红三十一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参加过文家市、吉安、赣州、漳州等战役战斗和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长征中三过草地,两次翻越大雪山,到陕北后参加过山城堡战役。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1团政委,八路军129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等职。参加过长生口、七亘村等战斗,参加过百团大战和反“扫荡”作战,开辟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参加过上党、晋中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志愿军第20兵团政委,北京军区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罗舜初(1914-1981),福建省上杭县,开国中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参谋,红四方面军司令部2局科长、代局长等职。参加过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参谋处处长,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率部与日伪军作战,收复鲁中大块国土,参与领导鲁中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政委,第四野战军第40军政委、军长等,参加开辟东北解放区和辽沈、平津、渡江战役,解放武汉、株洲等重要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海军参谋长、第二副司令员,国防部第十研究院院长等职。参与氢弹试验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组织领导工作。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

罗元发(1910—2010),福建龙岩人,开国中将。

曾任西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袁子钦(1908—1968),福建上杭人,开国中将。

曾任志愿军第3兵团军政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傅连暲(1894—1968),福建汀州人,开国中将。

曾任军委总后勤部卫生部第一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苏静(1910—1997),福建漳州龙海人,开国中将。

曾任中南军区副参谋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刘忠(1906—2002),福建省上杭县人,开国中将。

曾任西康军区司令员,川西军区司令员,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陈仁麟(1913—1994),福建龙岩县人,开国中将。

曾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二、福建籍科学家

  1.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闽侯人,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开拓者。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 张钰哲(1902—1986),福建闽侯人,天文学家。“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中国近代天文学奠基人。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3. 郭可信(1923—2006),出生于北平,祖籍福建福州,物理冶金学家、晶体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还是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4. 王绶琯,1923年生于福建福州,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还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5. 陈景润(1933—1996),福建福州人,当代数学家。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有重大贡献。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6. 卢肇钧,1917年生于福建福州,土力学家,铁路路基土工技术主要开拓者之一。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7. 梁敬魁(1931—2019),福建省福州市人,物理化学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