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军打仗有哪些旗帜?\“旄头\“怎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古代行军打仗有哪些旗帜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行军的旗帜非常多,是传递信号的主要方式。

古人无论打仗还是行军,很多并不用口头信号。

因为当时中国没有统一的普通话,军人可能来自各地,南腔北调的传命令,很容易出现错误。

至于依靠声音,也就是击鼓打金,也受到很多限制,因为声音传播距离毕竟有限,还会被噪声干扰。

所以,旗帜是最直观也最快速的下达命令的方式。

早在商周时期,军队行军作战已经频繁使用军旗下令。

到了先秦时期,军队的旗帜体系已经非常成熟,也是军队必不可少的东西。

比如韩信攻打赵军的井陉之战中,韩信派数百精锐骑兵砍倒了赵军后方大营的旗帜。

前线赵军虽然有20万人,发现后方基地的军旗全部被砍掉,换成了汉军旗帜。

他们知道后路被汉军切断,军无斗志,随后迅速崩溃。

古代的军旗内容极为繁多,萨胖直接简单说一说。

第一,牙旗

牙旗是非常重要的旗帜,是全军的核心,也是象征。

因为往往用象牙装饰,所以叫做牙旗。

牙旗类似于日军的联队旗,是一种重要的象征,在古代还有神灵庇佑军队的意思。

所以军队出发的时候,都要祭旗。

三国演义中,周瑜出征前斩掉了蔡和祭旗。

古代如果牙旗突然折断,是非常不要的象征,会影响士气。

同时,即便部队战败,牙旗也要保住住。如果一支军队连牙旗都被缴获,就可以看做彻底崩溃了。

第二,号旗

号旗主要用于敌我和将军识别部队。

在古代,交战双方都是中国人,长得都是一样,武器装备也差不多。

比如三国的军队,很多是曹军被俘虏以后就成为蜀军,蜀军被东吴打垮以后就成为吴军。

如果将军不能识别自己的部队,也就无法指挥。

所以,军队行军时候,都必须举着号旗,自己的将领根据号旗识别部队的动向。

而具体作战时,士兵都必须跟着自己的号旗作战,号旗就是作战的中枢。

所以一旦号旗被砍倒,军队就很容易群龙无首。

第三,五方旗

五方旗是具体指挥作战的旗帜,分别表示五个方向。

将军通过打五方旗,可以指挥部队向各个方向移动。

五方旗的形式多样,颜色也不同。

比如三国时期的魏国,用青龙、朱鸟、玄武、白虎、黄龙等图案,配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队伍。

古代作战中,主将同基层部队相距不会太远,旗帜指挥作战是最快最实际的。

第四,行军旗

行军和打仗不同,行军有自己的旗帜。

基本上中军指挥部打出旗帜,然后每个部队依次打旗,全军很快就能看到。

另外就是前锋部队发现有特殊地形,立即打旗,很快全军也会看到。

行军旗花样很多,主要用不同颜色识别。

随便举些例子。

青色,如果先头部队遇到山林障碍需要开道时,就会举起青旗。

赤色,如果军队遇到地势险要,高山峡谷之地时,便需要防敌人火攻,举红旗示警。

白色,一旦遭遇到敌兵,就要迅速集结兵力,摆开阵型迎战,举白旗为令(白旗表示投降其实近代之后的概念,而且更多的是表示休战)。

黑色,如果行军路线上有沼泽或者溪流等,就会举起黑旗。

黄色,如果前方一马平川,畅通无阻,举黄旗示意。

第五,将旗。

将旗比牙旗要差。

牙旗是主帅的旗子,几十万人也只有一个牙旗。

但几十万绝非一个将领能够指挥的,一般分为无数将领的部队。

不同将领都有自己的将旗,作用类似于牙旗,指挥规模小一些而已。

大家看电影《投名状》,李连杰的山字营,将旗就是一个山字。

何奎的奎子营,将旗就是一个奎字。

古代军旗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军队作战的中枢。

所以,一旦开战,往往以掠夺军旗的数量论功行赏。

小说《三国演义》中,华容道曹操几次遇险,都侥幸逃脱,主要是追兵只顾俘虏士兵,抢夺辎重和军旗,顾不上追击。

\“旄头\“怎么念

旄头读音:

详细解释

  1. 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担任先驱的骑兵。

    《汉书·燕剌王刘旦传》:“ 旦 遂招来郡国姦人,赋敛铜铁作甲兵,数閲其车骑材官卒,建旌旗鼓车,旄头先敺。” 颜师古 注:“敺与‘驱’同……凡此旄头先驱,皆天子之制。”《后汉书·儒林传上·杨政》:“武骑虎賁惧惊乘舆,举弓射之,犹不肯去;旄头又以戟叉 政 ,伤胷, 政 犹不退。” 唐 王维 《为羽林将军祭武大将军文》:“羽林孤儿,旄头突骑,罔不毕劝,为之元帅。”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国朝承 五代 荒残之弊,事从简略,每鸣鑾游豫,仅同藩镇,而尽去戈戟旌旗之制,非所谓旄头清道后行之谨也。”

  2. 即昴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汉书·天文志》:“昴曰旄头,胡星也,为白衣会。” 唐 武元衡 《送徐员外还京》诗:“旄头星未落,分手轆轤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师》:“月升鴟尾城吹角,星散旄头帐点兵。”参见“ 昴宿 ”。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