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锁娇风荷游月(请教:依照片作诗,此诗写得如何请指教了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请教:依照片作诗,此诗写得如何请指教了

谢谢相邀,以下个人观点,只共参考。

观西湖荷照

远烟垂柳现,近碧是风荷。

遥想断桥月,日日送秋波。

我们先看平仄

远烟垂柳现,近碧是风荷。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遥想断桥月,日日送秋波。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第三句,孤平,第四句跟第三句失对。

第四句平仄应该是:

平平中仄平

我们再来看意

题目是:观西湖荷照

荷照,啥意思?荷花照片?

显然不通。题目就不好。

既然题目,是观荷,那么诗的主题应该是荷。

远烟垂柳现,近碧是风荷。

遥想断桥月,日日送秋波。

纵观诗中,就第二句写荷,其他的都与荷无关,要么,题目命的不对,要么诗写的跑题

我们一句句的分析一下

第一句:远烟垂柳现,

前二后三没什么关联。

前二显得多余,绝句惜字如金,是不能浪费字的

试改:烟浮垂柳现,

因为烟浮动,柳树显露出来。

第二句:近碧是风荷。

意思是,近处的碧色,是风中荷叶。

句意通顺,可跟上句,是啥关系呢?感觉不是并列关系,跟谈不上,顺承,递进等等其他关系,并列关系起,一般要对仗。

远烟垂柳现,

近碧是风荷。

明显不对杖。

比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再如,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等等。并列起,一般都对仗。

试改:

烟浮垂柳现,风起碧荷香。

上句看觉,下句嗅觉,互补。

再看第三四句。

遥想断桥月,日日送秋波。

意思

远远的想断桥那的月亮,每天送秋波。

图中是白天,白天月亮是看不到的,月亮送不了秋波。何况是夏天。

试改,

遥想断桥处,白蛇逢许郎。

题目也改下:

西湖怀古

烟浮垂柳现,风起碧荷香。

遥想断桥处,白蛇逢许郎。

这样看着西湖美景,想起了许仙白蛇的故事。

言外之意是:千百年前,许仙白蛇游西湖美景,能有一段偶遇。今天我游西湖,是不是也会有偶遇呢?

由于尽量不改原句,也不是很好。希望大家指教。

描写女子持扇的唐诗

中国扇文化历史悠久,而以团扇出现为早,折扇出现较晚,折扇与书画结合则是明朝及以后的事情,与扇有关的古诗词多指团扇,团扇过去是宮廷之物,夏天用,秋天收起原很正常,汉成帝时,原本宠信妃子才女班婕妤,后赵飞燕姐妹入宫得宠,失宠的班婕抒恳求于长信宮供养太后,在长信宫写了“怨歌行“,以团扇夏天使用秋天被弃表达对自己身世的感伤,此诗一出,后来有不少诗人包括唐代诗人都有以团扇为题材的诗作,但基本上都是以扇的夏用秋弃来表现宫中婦女的苦闷幽怨的心情。

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断绝。
陈谋画班婕妤。

南朝梁武帝萧衍“团扇歌“:手中白团扇,净如秋团月。清风任动生,娇香承意发。

唐王昌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绯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此诗以“怨歌行“的寓意加以渲染,借班婕妤故事反映唐代宮廷失意女子苦闷心情。

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朱梅邨画秋夕。

明唐寅秋风执扇图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看似借班婕妤的纨扇在秋天搁弃的命运抨击世态炎凉,其实是对个人生活不幸遭遇的感叹,画中人一臉哀怨或许正是画家自我写照。

唐寅秋风执扇图,藏上海博物馆。

古代团扇以纨.罗等丝织品制成,又称纨扇,罗扇,主要为宫廷用品,故团扇又称宫扇,现今,团扇己入寻常百姓家,扇上画以漂亮吉祥图画,为人们所喜爱,借答题之机后附几柄近期画的团扇。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