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和省委书记谁大(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谁的官职大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谁的官职大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这六个官职,虽然在很多朝代也有零零散散的出现过,但它们在同一时期全部出现的情况,只有在清朝。所以,我们就根据清朝的官制,来讨论下这六个官职的大小。

首先,清朝的管制,大体上是承袭明朝的,共有九品十八个级别,分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类。这里所提到的这个六个官职,基本都属于是地方官职。其中,总督、巡抚属于是文职类官职,将军、都统、提督和总兵属于武职类官职。

首先说下总督和将军:这两个职位分别是地方上的最高文官和最高武官。

将军一般称之为驻防将军,负责旗兵的调度,因此又被称为旗兵最高长官。清朝共设驻防将军十四人,分别驻守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乌里雅苏台。

在这十四个将军中,除绥远将军和伊犁将军的官阶是正一品外,其他十二位将军,军阶都是从一品,其职责类似与我们现在的军区司令员。

总督:一般为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最高长官。清朝共设有十一位总督,分别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陕甘总督、河道总督、漕运总督。

这十一位总督,是清朝真正意义上的封疆大吏,其官阶都是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所以从官阶上来看,总督的职位实际要低于将军。并且,清朝也曾有规定,将军凡与总督同驻一省者,如会同奏事,以将军领衔。

不过凡事也有例外,如果担任总督的人同时还是内阁大学士的话,比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那他们这个总督的官阶,就是正一品,其地位还要高于正一品的绥远将军和伊犁将军,不过这不是常态。所以正常情况下,将军的职位要排在总督的前面。

其次是巡抚:它和总督的情况有些类似,都属于地方的顶级大员,官阶也为正二品,但不同的是,它一般只主管一省的军政、民政,所以实际职级要比总督低一些,不过他们两个没有直接的从属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巡抚和总督,就有点类似于我们各省的省长和省委书记。

至于提督:它十清朝各省绿营的最高主管官,官阶为从一品,又分为陆路提督与水师提督。清朝共设有12名陆路提督和3名水师提督(福建水师提督、广东水师提督及长江水师提督)。

虽然从官阶上看,提督的职位还要高于总督,但是提督只是管理地方绿营军队,其拥有的实际权力和地位,相对是比较低的。并且,清朝还规定,提督必须受当地巡抚的管辖。从这层意义上说,提督的实际职位,要排在巡抚的后面。

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九门提督,因为其负责的是京师和皇帝的安全,属于是中央官职,并且往往担任该职位的人,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所以导致其职位还要高于总督和将军。

最后我们来说下都统和总兵:总兵为绿营兵正,官阶正二品,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至于都统,前期职位和巡抚的职能类似,但它只负责管理旗人。当时清朝有满汉蒙二十四个旗,每个旗的都设有都统一职,主要负责管理本旗的军务和民务工作,权力可谓非常显赫,往往都是八旗贵族子弟才能担任。

但后期各旗都交由驻防将军来管理后,都统职位实际上已经很少见,即便有,要么沦为名义上的职务,要么多设置在一些一些边境地区,中央直接管理不太方便,于是就设置都统,算是在当地最高的军政长官。

所以,虽然都统的官阶为从一品,但实际地位也就仅高于提督而已。最后综上所述,如果不考虑特殊情况的话,这六个官职按实际职位从大到小排列依次应该是:将军、总督、巡抚、都统、提督、总兵。

我就想问高育良跟李达康哪个权利大,职位高

职位就不用比了,两人都是副省(部)级干部,级别相同,只是位置不同。

如果比权力,表面上看二人不相上下,其实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说说高育良。

高育良是汉东省 委副书记兼政 法 委书记,堂堂正正的三把手,一般来讲,如果省 委书记和省 长同时外出学习、开会或考察,空档期间,高育良便会代行该省管理权限,对省内一些事务是有决策权的。

比如,在抓不抓、何时抓丁义珍问题上,由于刘省 长在北京学习、沙瑞金初来乍到又在下边地市考察,便由高育良主持会议来决定这件事,而最终也是在沙瑞金授权下,由高育良做出的决策。

除了副书记这个位置,高育良还同时兼任政 法 委书记,如此便可以代表党委对公安、检 察院、法院、司法、国 安等各部门的工作行使协调和监督职能,其实在2018年之前,政 法委书记甚至可以指挥和调动属地武警。

也许有人会说,一省之内还有正省级的人大主任和政协主席,这里要区别对待,如果他们是省委常委,高育良自然排名还要往后,但现在人大主任一般由省委书记兼任,政协主席不再是省 委常委,所以说高育良是三把手没有任何问题。

再来说说李达康。

李达康是汉东省 委常委兼任省会京州市市 委书 记,虽然同是副省级干部,但他在汉东省 委的排名要位于高育良之后。

关于李达康的级别,这里要多说两句,一般来讲,如果省会城市是地级市(如石家庄、乌鲁木齐、南宁、长沙、郑州、呼和浩特),而市委书记又不是省 委常委的话,他就是正厅级干部,一旦成为省委常委,则就可以晋升为副省级干部。在《人名的名义》一剧中,京州行政级别到底是副省还是正地没有表明,但李达康由于有省委常委的身份,他自然就是副省级干部了。

虽然排名在高育良之后,但由于李达康是京州市一把手,他对这个省会城市有完全的掌控权,包括财政支出、人事任免、政策决策、城市开发、基础建设等等,这些方面的重大事项,没有一把手点头,是绝对行不通的。

那么,高育良和李达康二者相比,权力有什么区别呢?

主要还是“线”和“面”的区别,高育良主管一省的政 法工作,协助省 委书记分管一些党内其他工作,这都是线条上的,而这条线的最高领导和决策者是省 委书记,所以在重大事项上高育良说了不算,必须请示省 委书记,但是他有重量非同小可的建议权,一般来讲,如果不涉及原则问题,他的建议基本会得到省委书记的尊重和认可。

而李达康主管省会城市的全面工作,这就是所说的“面”,京州市很多事情其实李达康就能做主,比如处级干部的任免,市属地块的开发,一些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的甚至都用不着请示省里,之所以城市一把手是腐败高发人群,正是和他们权力太大、甚至有的权力不受制约分不开。

这样比较,很明显,高育良权力的含金量低于李达康权力的含金量。但如果论前途发展,二者则不相上下,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假如沙瑞金没有被调来汉东省当省委书记,那么高育良能不能当上省委书记

高育良的身份是汉东省 委副 书记兼政 法 委书记,按排位来看,他是名副其实的汉东省三把手,如果按照题主的假设,上级不派沙瑞金前来担任书记,刘省 长又直接在省 长任上退休,高育良是有希望当上书记的,但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从现实来看,三把手上位直接当一把手的很少,这种情况下,中 央可能会从部委一把手中选人空降,或从其他省份的书记、省 长中选派人员来当书记。

那么高育良如果没有经济问题,他的仕途会如何发展呢?

最有可能的安排是,他先接替刘省 长担任汉东省代省 长,人大通过后正式任命为省 长,日后等沙瑞金高升或调离后,再接替书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