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在清中期之前都是世界最强的国家,而且是压倒性的优势?清灭亡后,溥仪的资产在世界排名第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为什么中国在清中期之前都是世界最强的国家,而且是压倒性的优势

这个说法有自吹自擂之嫌。当时的中国也许是世界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但具有压倒性优势的说法值得商榷。

中国当时人口有数亿之多,已居世界第一位,创造出的财富数量也比较巨大,还有很多农副产品出口国外,换来了大量的真金白银。同时,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可以自给自足。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封建帝制之下,没有资本主义的萌芽,没有产生工业革命,也自然没有工业经济的出现,这成为中国发展的短板。当英国爆发工业革命后,成为海上霸主后,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就连以前落后的农业国沙俄也进行了变革,发展了工业。清朝康熙当皇帝时,面对沙俄对东北的入侵,最后只能签订条约了事。

从以后的发展中,就可以看出中国的潜力不足,在亚洲也被日本超越。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让清朝屈服了,再以后的英法联军入侵、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等,清朝无一胜绩,所谓的世界第一大国轰然倒塌,成为帝国主义分割的蛋糕。

从世界大国发展的历史看,没有海上贸易和工业科技强国,单靠农业立国,是走不远的,也不可能富国强兵,抵御外敌,保持独立。

清灭亡后,溥仪的资产在世界排名第几

1924年,溥仪被赶出故宫,加上嫔妃带走了一些珠宝、日用品,白银总共15万两左右,没有了民国政府的接济,溥仪开始疯狂的卖运出来的文物,来供日常开销,著名的《清明上河图 》《曹娥碑》都被卖掉了,后来又一次卖掉了16个纯金钟(总重大11万余量),还有金宝、金册、金宝箱等,珍珠1900余颗,宝石180余块等等,卖了80万大洋。而且据说这样的交易一年会有好几次。

清灭亡后,溥仪的资产有多少?

从1922年开始,溥仪就有计划的转移皇宫内的财产,无数的奇珍异宝被溥仪悄悄地转移出宫。

1924年,溥仪就被冯玉祥撵出了皇宫。据统计,被溥仪带出皇宫的名人字画有1285件,至于那些金银珠宝,以及瓷器摆件,实在是太多了,无法统计出来具体数目。但是当溥仪去天津居住时,被他用火车转运的珠宝足足有七八十箱。

清朝灭亡的时候,溥仪所拥有的财产是非常恐怖的,比如说当时清朝国库里面的所有字画瓷器以及贵重的珍宝都是他的私人财产,如果把这些宝物全部都拍卖出去,或者说变换成金钱,那将是一笔巨额的财富。

除了这些死物,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和承诺每一年给溥仪发放一笔巨额的安置费,美名其曰履行之前的承诺,让他过上舒服的生活,这笔钱在当时也是一笔巨款,所以对于溥仪来说,即使上述的死物都带不走,他依靠着这笔钱依然可以过上奢侈的生活。

此外溥仪为了贪得一些小便宜,还与当时的苏联签订了一些霸王的条约,并且苏联为了感谢他的识时务,还赠送了他很多金银财宝,同样这些金银财宝对于溥仪来说也是一笔巨款。

总计完成可以算的上世界首富!

溥仪的资产最后都去哪里了?

清朝被推翻之后,溥仪便搬到了天津,然后他去了天津,便再也没有回来过,所以国库里面的那些字画瓷器他都没有带走,可以说基本上都便宜了袁世凯以及后续的大军阀。再说说袁世凯答应给溥仪发放的安置费,在清朝覆灭的前几年,这笔安置费每一年都是按时到账的,但袁世凯并没有一直履行他的承诺,后续就把溥仪的这笔安置费给停了,并且前几年给他安置费,基本上都被溥仪的皇后给花了。

1935年,溥仪将自己剩下的七十箱珍宝运到了东北伪满皇宫。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溥仪从这七十箱珍宝中挑选了十余箱,开始了自己的逃亡道路。然而在半路因为没有吃的,用了一些珍宝向当地百姓换了一些食物来吃,坐飞机到沈阳的时候又因为限重,所以溥仪只携带了两箱文物和珍宝。其余的留在伪满皇宫中的珍宝却遭到了众多士兵的哄抢,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我国很多传世名画因被撕抢而毁于一旦。

1950年8月1日,根据中苏有关协议,苏方将溥仪的两箱珠宝及其本人移交中国政府。但是,两箱珠宝经溥仪验查,少了许多东西,特别是溥仪本人喜爱的金剑不见了。后来从别的渠道得知,那把金剑和其他被扣下的宝物存放在苏联国家特别档案馆。

等到清朝灭了,大家打开国库看只有10个元银了。

清朝也被称为大清帝国,在灭亡前在世界能排在什么位置

大概能入围世界前十吧。

在这个问题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一个很好的标尺。

当时出兵的八个国家,即英、俄、德、法、美、日、意、奥,都是公认的世界级列强。单从军事实力上看,它们的实力均在清朝之上。

即便是没出兵,但后来又跑过来签《辛丑条约》的比利时、荷兰和西班牙,军事实力上应该也都能胜清朝一筹。

但如果比的是综合国力,那可就不一定了。

事实上,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能够在综合国力上碾压清朝的,只有英国、法国、美国和俄国。

所谓综合国力,包括人口数量、国土面积、经济、军事、政治、国际影响力、海外殖民地数量等多个方面。

英法自不必说,老牌殖民帝国,经济实力强,海外殖民地多,军事实力也是一流。俄国当时虽然逐渐走向没落,但仍然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大帝国。美国则是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在1893年时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

清朝虽孱弱,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体量在那儿摆着,人口、国土面积和经济总量不会太差。更何况晚清时期,清廷也顺应世界大势,搞了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至少有了些轻重工业的基础,军事上普遍装备了近代的武器,还有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大海军——北洋水师。

进入20世纪,日本击败俄国,正式跻身列强行列。德国实力逐渐膨胀,也抢占了大量海外殖民地,这两国的综合国力也超过了清朝。

但即便如此,截至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清朝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也不会跌出前十。拼军事实力,估计除去欧洲列强,以及美国、日本两国,清朝的军事实力应该是强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

中国真正走向一穷二白,要啥没啥,人尽可欺,其实是从民国开始的。

为什么大清初期这么强大,而到了后清我们却被世界列强欺负

曾经如日中天的清朝,为何最终却走向了被人欺凌的地步呢,其实,这和大多数王朝由盛转衰的规律差不多,人有身强力壮和垂暮之年,国也有强盛繁荣和没落。

中国封建制度,到明清之时,基本已经到达巅峰,自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制以后,君王权利空前加强,到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设立时,中央集权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体制也已经走向了死胡同。由于本土缺乏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土壤,故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在后续的历史里不得不面对来自新兴资本主义列强的挑战。

清朝末年种种弊病,除了与过往王朝并无二致的我们耳熟能详的军事、政治腐败、土地兼并等,还有就是我们经常一直批评的闭关锁国政策:过分盲目自大,拒绝与外界交流。

我们引以为豪的盛唐强汉都是以包容开放而著称,而清朝,功威不及二者,却行固步自封之事,实在是掩耳盗铃。以我们所知的历史,其实,清朝上层统治阶级是接触了不少外部新奇事物的,传教士在皇帝周围也多有混迹,西洋物件什么的手上也有不少,尤其是圆明园,西方文明在上面也有大有痕迹…

说到底,西方的实物,上层没少接触,至于为何最终未能牵引国家走向发展,除了统治者愚昧自大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