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推敲诗句的故事有哪些?贾岛的诗《题戴胜》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如何赏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贾岛推敲诗句的故事有哪些

“推敲“一词,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斟酌,反复考虑的意思。说起这么解释的原因和出处,就不得不说起它的历史典故。

据说唐朝诗人贾岛是一个写诗非常认真的人,他对待自已的每一首诗都精益求精,要经过反复的苦思和修改,常常是“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因此被人们称作“苦吟“诗人。有一次他去一个友人李凝的家去访问,恰巧友人不在,回来后写了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诗中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他先用了“推“字,觉得不妥,后改为“敲“字,还是意忧未尽,究竟用“推“还是用“敲,一时拿不定主意。直到第二天在去京赶考的路上,他骑在驴上赶路又想起咋晚的诗句,口中一边吟咏一边用双手作着动作,直至入迷,没料想驴竟一下子冲撞在京兆尹韓愈的仪仗隊中。韓愈命侍卫拿下,等问清原委,韓愈也是一个非常爱才的人,不但没有责怪贾岛,反而成了他的朋友,帮忙出主意说:既然是鸟宿,月下,说明是晚上,还是用“敲“合适,因为“敲”有声音,才可以惊飞树上的鸟,盘旋一圈后又落回巢中,用“敲“字更符合事实。从此后贾岛的名声更大了,“推敲“也成了再三斟酌和反复考虑的“代名词“。

贾岛的诗《题戴胜》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如何赏析

戴胜鸟,也叫鸡冠鸟,是一种鸣禽类侯鸟。《题戴胜》是唐代“苦吟诗人”贾岛写来赞美戴胜鸟并被后人广为传颂的诗歌之一。

一、关于戴胜鸟

戴胜鸟身形同啄木鸟一般大小,头上戴有一顶显眼的棕栗色、黄褐或红灰羽的冠子,闭合时长而尖挺,形态耸立,展开时好象一把花蒲扇,亮丽夺目。喙尖长而细窄,便于啄食昆虫。全身羽毛以黑、白、棕三色为主,过渡自然,颇具风趣。

在古时候的正月初七,也就是传统中的“人日”,人们喜欢把彩色的丝绸布带剪裁成“华胜”,戴在头上,以示庆祝,顺祈吉祥。因戴胜鸟灵巧身体上的羽冠与人头戴“华胜”很是相似,故人们将它命名为“戴胜鸟”。

戴胜鸟机警灵敏,性格耿直,一旦结伴,往往不作更换,也向来被人们视为是祥和、忠贞、美满、快乐的化身,并被很多的诗人作者进行书写,如元代僧守仁写的《戴胜》:

青林暖雨饱桑虫,胜雨离披湿翠红。

亦有春思禁不得,舜花枝上诉春风。

把戴胜鸟在春天的形态和举止拟人化了,仿似戴胜鸟的叫声在向春风诉说着满怀的思春之情。但这篇相较于贾岛的《题戴胜》,自然是逊色一筹了。

二、关于《题戴胜》

贾岛的这首《题戴胜》,写作时间不详。全文如下:

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

能传上界春消息,若到蓬山莫放归。

翻译过来,大致意思是:戴胜鸟,它的头上是点缀着星星点点斑点的美丽花冠,身上则宛若穿了一件道士的衣裳,这哪里是鸟啊,明明就是紫阳宫女化身而飞来到人间世!此番来到人世间,它是来传递天界万物回春的好消息,如果它再飞去了蓬莱仙山,请一定把它留住,不要再让它飞回去了。

第二句中提到的紫阳宫女,曾在唐代诗人张继的《上清词》中也有提及:紫阳宫女捧丹砂,王母令过汉帝家。春风不肯停仙驭,却向蓬莱看杏花。可以看出,紫阳宫女是王母娘娘的侍女,被贾岛用在这里,是把戴胜鸟比成了仙女。

蓬山也曾多在诗歌作品中出现,指的是山东蓬莱岛的仙山。比较有名的如李商隐《无题》中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回来看这首诗,第一句描写戴胜鸟的形状,从鸟的头部写起,再写它的羽翼,采用的是比喻的修辞,借用花冠和道士衣这两个形象,生动地勾勒出戴胜鸟的美丽形象。第二句写戴胜鸟是紫阳宫女的化身,用神仙作比戴胜鸟,增添了戴胜鸟的美感和神秘感。

第三句,承接第二句,贾岛放飞思绪,写戴胜鸟如仙女一般来到人间,是为了给人们传递春的消息,突出了戴胜鸟给人间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与戴胜鸟每在春季从南方飞回北方的习性相吻合,现今戴胜鸟、布谷鸟等的到来,都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第四句把思绪放飞得更远,说戴胜鸟如果到蓬莱仙山去了,就一定不要再让它飞走,让这春色永驻人间,让这吉祥和美好永远庇护着人们。贾岛通过这样的意象和写法,表现出了自己对戴胜鸟的喜爱和热爱春天,愿意让春长驻的真挚情感。

三、写在最后

贾岛既写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样超脱闲逸、悠然自在的诗句,也曾流露出“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昂扬豪气,但他的大多诗作却仍旧是“苦吟”、“推敲”而成,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诗奴”。

但这首《题戴胜》却一改其它诗作刻意雕琢之痕,写得直白而随意,轻易将戴胜鸟啁啾报春以及春来之后的轻快、美好、梦幻给写了出来,让人从字里行间读出美意,仿佛一时间已经置身于春光明媚、柳绿桃红、草长莺飞的温暖季节。

真不愧是写鸟、写春的一首佳作。

欧阳修为什么说贾岛孟郊诗穷至死

欧阳修在其晚年所作的《六一诗话》当中曾经有如此评价:

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喜穷苦之句。

看似是对孟郊和贾岛的两位诗人和其诗作进行点评,但其实是为了抒发自己的诗歌创作理念。

想要真正理解其思想,就需要知道,孟郊、贾岛在诗歌流派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欧阳修所处的时代里为何要推崇这两位诗人。

“苦吟派”传统下,“穷苦”的层面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诗歌创作中的“苦吟派”早已有之,屈原、杜甫等等揭露社会弊病的诗人都有点“苦吟”的味道。到了孟郊、贾岛的时期,因为他们的经历更为突出,就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苦吟派”的象征。

值得注意的是,“苦吟派”的“苦”,不是指物质的贫匮,而是指精神上理想、情志不得舒展而导致的“苦郁”,这更接近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穷”、“困顿”等含义。

所以说,孟郊、贾岛的“诗穷至死”,指的是其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困顿穷途”之象,以致于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和审美价值。

这两位诗人的作品风格和其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孟郊四十六岁刚中进士,贾岛则屡试不第,后来仕途也是极为坎坷,不是闲置,便是遭受排挤,读书以来的志向不得伸展。

但偏偏他们都受到当时的文宗韩愈极大赏识,在文学创作领域中有着极高的声名。

这就显得二人的沉沦下僚是时运不济的结果。但实际情况不得而知,毕竟有文采,不一定有治政能力。

这就导致了其诗歌往往是以一个长期处于社会底层、苦不得志的困顿文人的角度来创作,自然在风格上就带有一种悲愤气,在内容上就带有下层社会的穷困景貌。

比如贾岛的《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内容简单,但寒气逼人,读来没有肃杀之感,却有一腔悲愤郁结。让人的关注点不在于何处试剑,而在于一剑磨十年的辛酸。

再比如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境况,写穷苦士子辞亲远游的心理冲突。

这样一来,二人的诗作就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萦怀,而带有了古往今来封建士大夫们对于家国天下、对于穷苦百姓的精神支撑,其创作就具有了一种普世的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这二人在于诗歌技巧上的造诣也成为了后世诗人的楷模。

我们都听说过贾岛“推敲”的故事,在“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反复思索,最后用了更为传神的“敲”的。

其实贾岛还做过另一件与之类似的事情。

据《太平广记》记载:

(岛)尝跨驴张盖,横截天街。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岛忽吟曰:落叶满长安。求联句不可得,因搪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而释之。

“落叶满长安”,意境非常凄美的画面,后来贾岛将其补全为: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可见其诗才了得。

但从他们的诗作也可以看出,不论是“推敲”的故事,还是其他对于字句的选择,“炼字”的目的其实是为了“炼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