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苏轼赏析(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的作品鉴赏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的作品鉴赏

此词用对比的写法,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意,气势雄放,意境浑然。整首词达观中充满豪气,向往出世却又执着于友情,读来毫无颓唐、消极之感,但觉气势恢宏,荡气回肠。词人那超然的心态,那交织着人生矛盾的悲慨和豪情,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词的上下片都以景语发端,议论继后,但融情入景,并非单纯写景;议论又伴随着激越深厚的感情一并流出,大气包举,格调高远。写景,说理,其核心却足一个情字,抒写他历经坎坷后了悟人生的深沉感慨。
开篇“有情风”两句.劈头突兀而起,开笔不凡。表面上是写钱塘江潮一涨一落,但一说“有情”,一说“无情”,此“无情”,不是指自然之风本乃无情之物,而是指已被人格化的有情之风,却绝情地送潮归去,毫不依恋,实际上却是借了天下第一大潮钱塘江潮的起伏跌宕来喻人世间的聚散离合,“有情卷潮来”和“无情送潮归”,并列之中却以后者为主,这就突出此词抒写离情的特定场景,而不是一般的咏潮之作。
下面三句实为一个领字句,以“问”字领起。词人在杭时是经常观潮的,这里指与参寥多次同观潮景,颇堪纪念。“斜晖”,一则承上“潮归”,因落潮一般在傍晚时分,二则此景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往往是与离情结合在一起的特殊意象,这夕阳的余光增添许多离人的愁苦。
“不用”以下四句意谓面对社会人生的无情,不必替古人伤心,也不必为现实忧虑,必须超凡脱俗。议论紧承写景而出:长风万里卷潮来送潮去,似有情实无情,古今兴废,亦复如此。苏轼对于古今变迁,人事代谢,最是令人伤怀,但苏轼却在此二句人事感慨之后,当下就承以“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二句,立即飞扬超越而出。这实在是苏词中最为独到的一种境界。
至于下半阕换头之“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三句,则另换一种笔法,写记忆中难忘之西湖美景,意致清丽舒徐,真有“春花散空”之态。从上片写钱塘江景,到下片写西湖湖景,南江北湖,都是记述他与参寥在杭的游赏活动。这样,从江山美景中直接引入归隐的主旨了。
“算诗人”两句,先写与参寥的相知之深,参寥诗句甚著,苏轼称赞他诗句清绝,可与林逋比肩。他与苏轼肝胆相照,友谊甚笃。早在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他专程从余杭前去拜访;苏轼被贬黄州时,他不远二千里,至黄与苏轼游从;此次苏轼守杭,他又到杭州数次拜访;甚至在以后苏轼南迁岭海时,他还打算往访,苏轼去信力加劝阻才罢。这就难怪苏轼算来算去,像自己和参寥那样亲密无间、荣辱不渝的至友,在世上是不多见的了。如此志趣相投,正是归隐佳侣,转接下文。
结尾几句是用谢安、羊昙的典故,以谢安自喻,以羊昙喻参寥,希望日后像谢安那样归隐的“雅志”盼能实现,免得老友像羊昙那样为我抱憾。参寥年纪小于苏轼,和“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相契,作者以谢安的外甥羊昙比喻他是合适的。然而这种生死相交的情感,作者不托之旁人而付于方外之友,可见其处境的孤寂与内心之怫郁,也进一步说明了二人的友情。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确实是苏轼重要的人生理想,也是这首词着重加以发挥的主题。 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话》评:“突兀雪山,卷地而来,真似钱塘江上看潮时,添得此老胸中数万甲兵,是何气象雄且杰!妙在无一字豪宕,无一语险怪,又出以闲逸感喟之情,所谓骨重神寒,不食人间烟火气者。词境至此,观止矣!云锦成章,天衣无缝,是作从至情流出,不假熨贴之工。”

宋词讲解之《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年代:宋 作者: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

  惟水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

  争知我,

   作品赏析

   【注释】

  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因属边地乐曲,故以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词。因全词前后共八韵,故名八声。又名《潇潇雨》、《宴瑶沁池》等。《词谱》以柳永为正体。九十七字,平韵。

  潇潇:形容雨声急骤。

  凄紧:一作凄惨。

  是处:到处,处处。红衰翠减:红花绿叶,凋残零落。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煞人。翠:一作绿。

  苒苒:茂盛的样子。一说,同冉冉,犹言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渺邈:遥远。

  淹留:久留。

  顒望:凝望。一作长望。

  天际识归舟: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争:怎。⑾恁:如此,这般。

  凝愁:凝结不解的深愁。

  这首望乡词通篇贯串一个望字,作者的羁旅之愁,飘泊之恨,尽从望中透出。

  上片是登楼凝望中所见,无论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的客中情怀,连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以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宋赵令畤《侯鲭录》引。《能改齐漫录》作晁补之语)。

  下片是望中所思,从自已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她不但归楼颙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之际,对自已的迟迟不归已生怨恨。如此着笔,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见出两地同心,俱为情苦。虽然这是想象之辞,却反映了作者对独守空闺的意中人的关切之情,似乎在遥遥相望中互通款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暗示读者:其人未归而其心已归,这就更见出归思之切。

  另外,此词多用双声叠韵词,以声为情,声情并茂。双声如清秋、冷落、渺邈等,叠韵如长江、无语、阑干等。它们间见错出,相互配合,时而嘹亮,时而幽咽。这自然有助于增强声调的亢坠抑扬,更好地表现心潮的起伏不平。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