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为什么会输掉天京保卫战
发布时间: 2023-07-06

【太平天国系列404,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1862年,太平军输掉了雨花台大战,二三十万的军队竟然未能歼灭湘军三万疲惫之师。1863年6月,天京水上粮道关键点九洑洲也被湘军占领,粮食想要进入天京越发的困难,毕竟光靠着人力运输,难以解决庞大的天京供应。天京的粮食越来越少,湘军已经迎来了合围天京的有利时机,曾国藩遂修书给弟弟曾国荃,要求他抓紧时间收拾掉天京外围的太平军驻军地,完成合围大计。

1863年底,湘军通过近半年的作战,将天京城外的据点各个击破,太平军处处失守,只能龟缩进城,当天京陆路运粮的道路孝陵卫被截断之后,天京几乎成为了孤城,城内军民的生存只能依靠仅有的库存粮草。

12月3日,苏州陷落,20日,李秀成从苏浙一带回天京,目的是请求洪秀全主动放弃天京,再做其他打算,洪秀全拒绝了李秀成的意见,相信会有天兵天将协助守卫天京,太平天国终究因为洪秀全的固执丧失了最后的希望。李秀成面对如此局势,也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坚持守卫天京。

1864年开始,曾国荃就不断的进攻天京,李秀成多次出兵,想要打开一个缺口,皆以失败而告终。6月,洪秀全去世,幼主洪天贵福成了太平天国的掌权人,但是他什么都不懂,守城的重任全部交给了李秀成。7月中旬,曾国荃安排四路人马对天京进行总攻,太平军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依旧与湘军进行了血战,奈何湘军气势太盛,太平军在失掉太平门之后,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李秀成遂带上幼主出逃,天京陷落,太平天国一去不复返。

那么,在太平天国最后阶段,由太平军名将李秀成全面指挥,为什么还是会输的一败涂地?

一、兵力差距太大

根据李秀成口述的记载,在天京保卫战决战时期,太平军仅有万余人,而且其中不少还失去了战斗力,真正能够守城的人不过四五千人,而攻城的湘军有五万人之多,带兵的将领都是湘军中骁勇善战之辈,例如:曾国荃、鲍超、萧孚泗、罗逢元……如此大的人数差距,使得太平军的防守本就艰难,加上整个兵力的分散在天京四周的城墙上,机械的进行防守,也就是说两军交战的地点基本是有湘军主导,太平军完全是依托阵地,不断的消耗自己,没有尝试突围一支军队去湘军的后方,来一个前后夹击。

二、太平天国高层的消极应敌态度

太平军的局势在九洑洲丢失之后已经陷入了困境,而李秀成则是在天京和苏州两地奔波,想要保住自己的根据地苏州,却间接导致天京被困,苏州最后也落入敌人,而他又偏偏和洪秀全存在矛盾,直接导致天京的太平天国军、政高层思想不能统一。

洪秀全则是将天京送上绝路的人,他拒绝了任何突围的意见,将固守天京坚持成了困守天京,这完全就是一种消极的守城思想。李秀成的意见被拒绝之后,李秀成可以说是整个人都是处于消极、低迷的状态,根本没有心思去布置城防,整个太平军就只能在洪秀全的精神指导下固守,完全没有进攻的势态。湘军则完全不一样,每一步都是稳扎稳打,每一步作战都进行了计划。

在兵力和心态上都有如此大的差距,太平军就算再顽强,也会被一步一步赶进死胡同。

参考资料:罗尔纲、王庆成,《太平天国》;牟世安,《太平天国》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