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的万能句子(公务员面试有哪些话已经成了套话,考官一听就烦的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公务员面试有哪些话已经成了套话,考官一听就烦的

我作为考务人员,已经参加过很多次省直单位公务员面试了。

实话告诉你,面试培训机构教你的那些万能公式大部分都是空话套话,考官一听就烦。

我举几个例子,保证现在看这段话的人也是一看就烦。

1、交办任务类题目,你张口就是: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认真抓好落实,不辜负领导的信任(期望)。

题目是问你该怎么办,没有问你内心活动,耳朵都听起老茧了,能不烦吗?

2、活动策划类题目,你张口就是:首先要成立(由*书记任组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

光听你第一句话,考官就知道你是三段式结构,制定方案、抓好实施、总结提升。这能得高分吗?

3、应急应变类题目,你张口就是:遇到这种情况,我一定保持冷静,巴拉巴拉……

谁不知道要保持冷静啊,全是正确的废话毫无营养,考官听到就烦死了。


不说套话说什么

当然是多说人话啊。

你要想想,面试的这些考官都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有些自己是科长或者处长,每天都在面对组织召开会议,开展活动,应对群众反应问题等等这些事情。他们做的都是实事,听到你在这喊口号,真的是哭笑不得。

面试其实也是交流,是在规定的题目或者说主题的范围内和考官交流,他问你遇到这些问题怎么办、针对某件事情怎么看,你就好好说就行了,别整那些没用的。

  • 要抓住重点。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你答题不跑题的基础。我看到包括985/211选调生在内的无数考生答题跑题。有可能是因为紧张没有听清楚题目,但是我觉得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培训机构给了他们很多所谓的“万能公式”,这些考生一边听题就一边就在脑子里面搜索这些公式,想尽快找到一个合适的公式套进去,最终导致文不对题,因小失大。
  • 要逻辑清晰。抓住了重点核心内容,还要把事情有条理地讲清楚,这样考官才能听得懂。因为不管是开会也好,调研也好,组织演讲比赛、运动会都有一个内在的逻辑。比如开会:你要筹备会议准备材料,布置会场,下发通知,会场保障,会后落实等等。有些环节是不能颠倒的,你不能先总结后筹备,你不能先开会后制定会议方案。不符合正常逻辑,就等于你是在瞎编,或者说你完全不理解这项工作。
  • 要与众不同。与众不同不是说你要在考场上发表奇谈怪论,标新立异。而是要你回答的每个问题都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能只有不到10%的考生能够达到这个要求,达到这个要求一定是高分。基本上在面试的时候,考官提出的每个题目都是有背景的,你要结合背景把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传递给考官的信息就是你不仅听懂题了,还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就是你与众不同的地方,才能让你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祝愿每个考生都能顺利考上自己理想的岗位。

我是@体制内这些事如果大家喜欢,可以评论、点赞、转发、收藏加关注,带你了解更多体制内职场真相!

今天面试失败,万能的网友,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讲述下你们面试是遇见的奇葩事

今年面试了六位求职者。

第一个

武汉大学毕业,有6年工作经验,30岁,由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工作转行到文职类。英语六级,能阅读原版英文名著,曾作为排名第一的主要完成人获油田公司内部的技术创新成果奖。由于对人文领域很感兴趣,来了我们文化类单位面试。

他是今天面试者当中简历最好的,名校,丰富的工作经验,文、理、外语兼优。但面试表现真的令人有点失望。

1. 紧张,话不多。其实他内涵丰富,但表达不出来。确实有这么一些人,与销售人才相反,就是不懂销售自己。

2. 人际沟通不畅。在面试前,我还担心他太优秀,就算我们看上了,未必能留得住。所以,我先和他交底,说明我们单位的性质、本次招聘的岗位类型和薪酬水平,让他充分考虑。

3. 30岁要转行,没自信。当初为了好就业听从父母意见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从业几年后,还是决定追随本心,易城择业,他是要面临巨大就业压力、降资准备,这些困扰,也在打击他本来不多的自信心。

4. 对自身认识不足,定位不清。他喜欢文学,熟悉多国人文历史,去过国外不少地方,同时又有丰富的项目统筹、资源协调经验,图书、旅游策划等工作应该很对口。来我们单位面试有点浪费时间。但可能在他看来,处于在待业状态,多一个面试机会不应以损失时间来衡量,而是增加多一个行业了解的人生经历吧。

5. 准备不充分。既然选择来了,对要面试的单位至少要做一个了解,就算是死记硬背公司简介,面试官也会对你多看一眼。人都是自恋的,看到你重视自己,自然对你印象加分。当然,能结合自己理解更好,但外行人的个人理解一般是有偏差的,还不如原原本本复述,讲讲公司官网上挂着的新闻、荣誉、业绩等,这是都是公司引以为豪的东西。

我想起来,去年也面试了两个30岁左右的男的,其中一个还是研究生,比刚毕业的小女生简历硬件都好,但是后来都没录取,原因也败在了语言表达上。其实,他们都有丰富的内涵,只是与我单位招聘的条件不适合,愿他们找到更广阔的天地。

第二个

很适合岗位,最终被录取的是她。

除了有岗位适应度高的工作背景、教育背景、能力经验、行业资格证,以及本地人因素等。

她对我们单位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而且表达有逻辑、思路清晰。虽然她也很紧张,但适度紧张,也是加分。面试官会看得出来她重视这次面试,同时也增加面试官的优越感。

事业单位招聘合同工都会优先考虑本地人,这不是地域歧视,而是从人员稳定性考虑。因为合同工工资不高,本地人能省下租房这一大笔花销,生活压力没这么大。这是我刚毕业的时候,我姐教我的。她要我在单打独斗的大城市为自己编一个亲戚。当年,我没采用,后面也没被录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几年在单位里,作为人事,参加的面试,领导无一例外都会问求职者是否本地人。是本地人的话,会更进一步问哪个区,到这来上班的交通是否便利,人之常情吧,也有助于缓和紧张气氛。

第三至六个

都是今年即便毕业的女大学生。总体有这么几个相似点:

1. 文弱,未经社会残酷的洗礼,拿学校里社团创业大赛的策划、实习一个月的经验来以卵击石。有点鸡毛当令箭的意思。应届毕业生是没工作经验,企业招聘人员是知道的。但大学生不能因此焦虑,以此为弱项,而凑数量。关键是看质量,只要你能表现出在每次活动中的成长、取得的思考,年长者都乐于给你机会。招应届毕业生,是看重了你们的成长性、可塑造性。

2. 难以沉下心来专心读书、钻研专业。对专业见解少,校园干事多。企业虽然需要活泼好动的人,但自律能力高、能深度学习、充分思考的人能走得更远。

总的来说,通过今天的面试,有几点建议给即将面试的你:

1.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优势,找准个人优势,结合社会需求,找到契合点,有重点的投放简历和过滤面试机会。

2. 珍惜自己的面试机会,既然都付出前期沟通成本,面试路上来回时间成本,化妆搭配服饰精力成本等,何不再准备充足一点,对面试的公司做多做一点了解,不仅仅只是浏览官网而已,要汇总自己的语言,像准备个人自我介绍一样,能做一番流畅的总结。

3. 个人自我介绍,要准备充分。1分钟、5分钟的版本都要有。不能只讲姓名、毕业学校、籍贯、求职意向就完了。大家都是陌生人,现在给你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们了解你。我想知道:你的优点呢?你的能力呢?你是不是我们要找的人呢?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很想来我们公司工作呢?多讲一点,机会难得。当你三两句话,戛然而止的时候,大家会陷入尴尬的宁静,因为面试官还没想好要问你什么问题,可能是你干巴巴的说明还没让我找到问问题的点,也可能我还沉浸在考虑要不要留上一位面试者的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