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趋势!中国化学纤维产业发展全景分析(附行业现状、竞争格局与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 2023-07-11

关键词:化学纤维行业发展历程、化学纤维行业政策分析、化学纤维行业促进与阻碍因素分析、化学纤维行业发展趋势

一、化学纤维行业综述

1、化学纤维定义及分类

化学纤维是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作原料,经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加工而制得的纤维的统称,它可以是连绵不断的长丝,也可以是未切断的丝束和切成一定长度的短纤维。因所用高分子化合物的来源不同,化学纤维可分为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两大类。合成纤维是以石油为主要原料经化学合成制得,人造纤维是利用含有纤维素或蛋白质等天然高分子物质的材料如木材、蔗渣、芦苇、大豆、乳酪等为原料经化学和机械加工而成。

各类化学纤维简介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化学纤维行业产业链

展开全文

化学纤维行业的上游行业为石化行业,由石油加工制成得 PTA、MEG、PET 等原材料经过聚酯、切片、纺丝等工艺流程制成化学纤维。化学纤维经过织造、染色、后整理等流程制成化学纤维面料,化学纤维面料最终用于制造服装、家纺等产品。

鉴于石油能源的战略地位,上游原材料行业的进入门槛较高,集中度和垄断性很强,化学纤维企业向上游议价能力较弱。受国际油价影响,PTA、MEG 等原材料价格持续波动,从而导致化学纤维行业利润在一定幅度内波动。

化学纤维行业作为一种高技术纤维制造业,与下游纺织工业的关联度非常高,纺织工业的发展速度和产品档次直接决定了化学纤维市场的发展前景。

化学纤维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3、化学纤维行业商业模式

化学纤维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为通过相对稳定的加工费获取毛利。由于其下游为充分竞争的纺织、印染、服装和家纺等行业,因此化学纤维的定价主要取决于原材料价格、市场供求关系等。一方面,行业内企业通过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扩充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差别化率,在加工费的基础上最大化地获取产品的附加值。化纤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意识到,单纯依靠单一产业的竞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弱,企业盈利的波动性比较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行业中龙头企业综合实力的进一步增强,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向其现有产业的上下游产业进行延伸,做大做强产业链,以抵抗行业波动的风险,打造一体化产业链的趋势愈发明显。完整的产业链有助于企业在各个生产阶段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有效降低生产及管理成本,进而提升盈利能力,具有较强的产业链竞争优势。

4、化学纤维行业发展历程

化学纤维行业的起步(1949-1978)。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化学纤维工业走的是“0”到“1”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的化纤设备,走的是老厂改造、技术引进,合理消化吸收,到部分设备的国产化之路;在化纤的发展品种上,一开始以粘胶纤维为主,后来发展为粘胶纤维与合成纤维并举,初步解决了中国人民的穿衣原料问题。20世纪70年代,我国陆续建成的“四大化纤”基地主要包括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辽阳石油化纤厂、天津石油化纤厂和四川维尼纶厂,总规模为35万吨/年。通过“设备技术引进加国产设备”的组合,大大提高了我国化纤生产的技术水平和自给能力。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合成纤维品种以及生产技术已经能够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化纤生产水平。

组建第二批化纤工业基地(1978-1983年)。改革开放以来,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此,中国化纤事业也在这种利好因素推动下踏上了迅速发展之路。1978-1983年,在“四大化纤”项目基础上,纺织工业部在全国建立了第二批大型化纤厂,这一时期我国的化学纤维及纺织品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也是在这一时期,化纤产品的经营逐步由政府管控向市场化转型。

民营、三资企业陆续涌现(1984-2000年)。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化纤行业陆续出现了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一些国有化纤企业通过企业改制,有的变成混合型股份制公司,有的转变成了民营企业。行业投资者的增加,带动我国化学纤维产能和产量的提升,到2000年,我国开始成为世界上化纤产量最大的国家。

出口市场迎“入市”新机遇(2001-2007年)。中国加入WTO给整个中国化纤行业带来了一次历史性机遇,我国成为世界化纤生产基地与出口基地。这一时期是我国化纤行业成长最快的时期。我国化纤产量从2000年的694.2万吨,到2007年增长至2393.1万吨,7年间其增长率为245%。也是在这一时期,浙江恒逸、浙江荣盛、江苏恒力、江苏盛虹、浙江华峰氨纶等民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民营化纤企业开始做大做强。

化纤工业转型升级,推进智能制造(2008年至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化纤行业遭遇了加入WTO后的第一次困难处境。2009年中国国务院推出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此后国家又多次发文,推动我国化纤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的化纤工业走向靠智能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差异化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时代。

中国化学纤维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本文内容摘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化学纤维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5、化学纤维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行业监管体制

我国对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国家发改委以及工信部来实施。本行业企业遵循市场化原则自主经营,主管部门对行业的管理主要为宏观调控。

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负责化学纤维产业政策的制定,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行业结构调整,实施行业管理,参与行业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质量管理等工作。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为我国化纤行业自律性组织,承担化纤行业的引导、联系、交流、协调、促进和服务职能。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的主要职能包括:发挥政府与化纤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和促进我国化纤产业的有序、高效和健康发展;促进化纤行业的技术进步,增强企业与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研发的实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我国化纤产业的发展步伐;加强相关的技术标准工作;规范行业行为,增强我国化纤的市场竞争力;开展国内外化纤产业发展的调研活动;开展化纤的推广应用;根据产业特点,开展节能降耗、清洁化生产,促进我国化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国际间和行业间的交流活动,提高我国化纤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2)行业主要政策

近年来,在我国纺织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化学纤维行业发展,鼓励我国化纤工业研发创新,开发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纤维材料;推动化纤工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智能装备研发应用;完善绿色制造体系,降低碳排放强度;打造中国纤维和企业品牌。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规划或产业政策支持化学纤维行业发展。

化学纤维行业主要政策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6、化学纤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化学纤维织物在其热、湿舒适性、手感、光泽和外观等性能方面不断改进,一些化纤仿棉、仿丝、仿毛产品的产品外观及服装用性能逐渐与天然纤维织物接近,某些性能甚至优于天然纤维,化纤纺织品的地位逐渐提升,化学纤维开始被用于各种面料。近年来我国化学纤维产量总体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13 年我国化学纤维总产量为4160.3万吨,至 2022年已达到6697.8万吨。

2013-2022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我国化学纤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整体呈现增长态势。2016年化学纤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为7662.8亿元,到2022年增长到10901亿元,年复合增速为6.05%。受到原油价格波动及整体市场需求行情影响,我国化学纤维行业利润总额呈现波动态势。2022年我国化学纤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241亿元,同比下降62.2%。

2016-2022年中国化学纤维行业营收及利润总额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二、化学纤维行业促进与阻碍因素分析

1、化学纤维行业促进因素

产业政策提供有力支持。近年来,在我国纺织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及其织品以及其他高附加值纺织品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规划或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消费需求旺盛。从消费数量上来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纤维消费量仍将持续增长。目前我国居民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消费结构正在逐步升级,人们对纺织服装的消费不再单单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需求,追求时尚、环保和功能性纺织品成为消费的主流,人们对中高档纺织服装需求不断增长。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拉动对高端纤维面料需求的快速增长。从消费能力来看,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为我国纺织品消费增长提供了强大购买力。随着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和社保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意愿都将保持增长势头,纺织品内需将持续增长。

2、化学纤维行业阻碍因素

劳动力、土地、能源、环保等成本上升。随着我国人口高峰的过去,我国劳动力供给结构已经从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供给平衡乃至短缺转变,我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