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茫茫宇宙中,真的只有一个地球吗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茫茫宇宙中,真的只有一个地球吗

也许具有地球特征生命的星球,只有一个,但不可否认的是外星生命的存在,不同的宇宙环境,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外星生命形式,它们的生命形态和思维方式,决定了它们智慧程度的高低,在宇宙中生命并不孤单,只是我们人类的智慧太低,根本弄不清楚生命之间的相互通联方式,因此对宇宙太空的认知,还停留在婴幼儿的认知阶段,自然而然地说些梦话,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认为育人重要还是教学重要

这两者之间都不能忽略,教师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每一位教师最基本的义务和责任。但是,老师教书更应该注重育人。

如果老师给学生一味地传授文化知识,不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那么学生就不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即使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再优秀。

如果学生人格品德上的缺失,踏入到社会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误入歧途,走向不归之路,不仅整个人生前途命运被彻底毁掉,也有可能导致家破人亡之悲惨下场等。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到的,甚至于有未成年的学生,偷,抢,骗等等,也有高校毕业生,刚踏入社会就走向不轨之路的也并不罕见。

由此可见,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老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

尤其是小学生在成长阶段,老师教书应该先育人,这是对学生未来人生及社会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一个最关键的环节。这个最关键的环节,老师家长绝对不能忽视而且全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

否则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对此,我总结一句话:一个人有文化知识没有德行,这个人就是一个废物。

现如今有的小学生偷,抢,骗的不计其数,有高材生用自己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不去报效祖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而是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在金钱物资条件的诱惑下,与不法分子做交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去制造毒品,有的人利用高科技手段诈骗等等。

有的人文化程度高,却不懂得尊老爱幼,好逸恶劳的,甚至于啃老虐待父母亲害人的等等,都是缺乏一种人生价值观,道德观。

从以上总结,老师更应该从教书先育人重德教育上下点功夫,多给小学生传授一些正能量的知识,让小学生从小就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让小学生们,从小就能辨别出对与错,好与坏,真与假等,使学生有防范于未然的意思,有分辨提防能力。

老师的教育引导对学生们的成长,做人处世分辨是非的能力,及对孩子们未来的发展等等,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4.22世界地球日,对于地球我们该反思些什么呢

2020年4月22日是第51个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从小的方面说,自然环境变差,人们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而且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从大的方面讲,自然环境的改变影响着全人类。比如现在正在面临的全球变暖问题。

世界地球日的由来

顾名思义,这个节日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环境保护,旨在提高民众对环境变化的重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世界地球日起源于美国,1969年,尼尔森提议在美国各大院校举行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活动,没过多久,这个活动覆盖的范围就扩大了,大量的美国人加入了其中,1970年4月22日,全美各地大约有2000万人参加了这场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活动,人们纷纷赶到大街上,手里拿着各种环境保护的标语以及地球模型,呼吁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地球。

由于这场活动是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慢慢的就变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活动了,时至今日,已经有超过190个国家参与到了这场活动中来。

地球日的核心主题是善待地球,保护环境,目前来说,人类只有一颗地球,只有这一个家园。关注环境变化,就是在关注着未来人类的命运。

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以下这几个:

全球环境变暖: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地表附近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6摄氏度,就现在来说,全球的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革命时期整整高出了1摄氏度左右。有人说,仅仅1摄氏度左右,对环境变化能影响多少呢?实际上正是因为这1摄氏度的变化,才导致了南北两极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大陆冰川逐渐消失等等问题。

根据1992-2017年记录的数据,南极洲总共减少了2.71万亿吨的冰,这么多的冰都融化成了海水。大陆冰川消融的速度也在升高,我国西部82.2%的冰川处在退缩状态,总面积减少了18%,这样的问题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它是全球性的问题。

海平面上升,未来上涨的海水会淹没沿海的城市,大陆冰川的消融也会带来淡水储量减少的问题,造成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污染:

水资源污染问题在世界上都普遍存在,被污染的水中含有大量的酸碱以及氧化物,这对于动植物的生长以及生活用水都是有很大影响的。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水资源的安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治理水污染已经刻不容缓。

除了全球变暖以及水资源的污染外,还有酸雨蔓延、臭氧层破坏、荒漠化、森林面积减少、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成灾等等环境污染问题。

这些问题,人类不能回避,必须应对这些挑战,毕竟目前人类只有一颗星球。

阅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同时,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举例说明如下: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4.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