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怎么了(世界“最大内陆国”哈萨克斯坦要彻底西方化了吗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世界“最大内陆国”哈萨克斯坦要彻底西方化了吗

不是西方化,应该是向着现代化。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朝着西方已经实现了的现代化迈进。——这就是孙先生云,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前苏联社会主义阵营消亡就是例子。

如何看待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发布不挺俄言论后,俄罗斯暂停向其石油运输,并有议员就俄族问题进行威胁

托卡耶夫完全可以保持沉默,此时刺激普京,对自己没有好处。他忘记了俄罗斯救了他,俄罗斯也能毁了他。口不择言,只会自食其果。

独立时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同样占了俄罗斯的地,为何哈萨克斯坦能摆脱俄的“追债”

哈萨克斯坦“占了俄罗斯的地”?您的历史是跟什么奇怪的人学的?

“哈萨克”一词来自回鹘语,意思是“自由民”,“哈萨克斯坦”的意思是“自由者的国度,这个国民可谓和俄罗斯无关。

历史上哈萨克斯坦最早由带有波斯血统的塞种人居住,张骞出使西域时,这里有乌孙、康居、大宛等多个国家存在,其中最大、在今天哈萨克斯坦境内面积最广的乌孙和汉朝关系密切,汉朝解忧公主嫁到乌孙,并协助建立了独特的大、小昆弥并存体制。

中国北朝至唐时,这里先后为西突厥、突骑施、葛逻禄等领地,后来更崛起了一系列的游牧民族汗国。蒙古崛起后这里属于成吉思汗长子术赤,术赤次子拔都建立了面积广阔的金帐汗国,今天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部分领土第一次归并在同一个政权下。这个汗国虽以今天俄罗斯境内的阿斯特拉罕为首都,但几乎所有上层官吏都是蒙古人、蒙古化的中亚人,简单说,在这个体制下哈萨克斯坦贵族属于统治阶层,而俄罗斯贵族则是被统治阶层,有一部俄罗斯历史剧中叙述莫斯科大公的妻子被金帐汗太后侮辱,剥光衣服当众打上象征奴隶的烙印,正是这段历史的真实映照——您不会因为这个历史阶段中莫斯科和哈萨克同属金帐汗国,就认为此时的哈萨克斯坦是“俄罗斯的地”这么有趣吧?

1456年,金帐汗国解体,术赤后裔、中亚化的蒙古人克烈和贾尼别克在今天哈萨尔斯坦境内建立了哈萨克汗国,这个国家极盛时领土包括今天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大部,乌兹别克斯坦和俄罗斯一部,初时十分强盛,但在中国清朝初年遭到蒙古准噶尔部侵略,国势日渐衰落,清朝打败准噶尔部后,哈萨克斯坦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向清朝称臣纳贡,并获准“入口”游牧,这是今天中国境内哈萨克民族的由来。

哈萨克汗国后期使用过的国旗,中间回文符号为蒙古人常用的吉祥符,三颗星分别代表大、中、小三个玉兹

几乎于此同时沙俄势力开始侵入,哈萨克汗国于18世纪初签署了对沙皇称臣纳贡的协议,而沙俄则根据1724年俄国参政院秘书处五等文官基洛夫的建议,开始蚕食哈萨克汗国领土,1734年建立了第一个入侵哈萨克汗国后建立的哥萨克要塞——奥伦堡,此后又相继建立了亚梅什、鄂木斯克等45个要塞,这些要塞也是第一批当地定居俄罗斯人的来源,而在此之前,这里几乎没有定居的俄罗斯人。

此时哈萨克汗国却发生分裂,分裂为大、中、小三个“玉兹”,相互残杀不已,其中的小玉兹汗阿布尔(Abul Khair)引狼入室,接受沙俄保护,将大量哥萨克引入哈萨克地区,后者喧宾夺主,逐渐架空哈萨克汗,用沙俄行政机构替代当地行政体制,并在当地横征暴敛,引发了19世纪多次大规模反俄起义。到鸦片战争时,小、中两个玉兹都沦为沙俄保护国,大玉兹则因为被准噶尔吞并、准噶尔又被清朝打败,成为清朝的“区脱地”。

1841年,最后一位哈萨克汗国可汗肯尼萨利Kenesary Khan举起了反抗沙俄的旗帜,屡屡挫败沙俄侵略军,沙俄最终花费6年时间,并收买乌兹别克汗诱捕、杀害了肯尼萨利,最终吞并了哈萨克汗国。随着沙俄对中国西北的步步蚕食,大玉兹故地也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被沙俄吞噬殆尽。

18世纪的哈萨克,绿色、黄色和红色分别为当时的小、中、大玉兹范围,其实“大玉兹”反倒是最小的

简单说,哈萨克斯坦的“近代史”,就是沙俄不断侵略、蚕食、瓦解并最后鲸吞的历史,题主的话用一句成语形容,就是颠倒黑白。

抗俄民族英雄肯尼萨利纪念碑和纪念邮票。哈萨克斯坦在独立后抵抗俄罗斯霸权的强有力手段,就是唤醒哈萨克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心

沙俄将大量俄罗斯人移居中亚,这些人以征服者自居,和当地人争夺本来就很有限的土地、水源和牲畜,导致彼此关系极为紧张,最终导致包括哈萨克在内蔓延整个中亚的、趁一战发起的中亚各民族大起义,这次起义被俄罗斯人污蔑为“巴斯玛奇”(Basmachestvo,意思是“土匪”),因此史称“巴斯玛奇运动”。1917年12月13日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哈萨克斯坦境内出现了站在白军一边的阿拉什共和国,而苏俄则扶植亲苏维埃的吉尔吉斯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在1920年8月26日替代了“不听话”的阿拉什。

此后苏俄-苏联在中亚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并强行迁徙中亚各民族,试图摧毁其本民族文化,实现“分而治之”,中亚原有的各个亲苏维埃加盟、自治共和国也因此不断变换名称和领土范围,1924年这种“大搬家”达到疯狂状态,第二年4月19日吉尔吉斯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被改名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而吉尔吉斯这个国名却“搬家”到了别处,1936年12月5日升格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

36年的哈萨克加盟共和国面积的确大于25年,这是苏联摧残中亚各民族,试图继续扩俄罗斯人在当地特权的结果,哈萨克加盟共和国的“扩张”,是以牺牲其它中亚民族领地的代价来实现的,因为在苏联看来哈萨克离俄罗斯人聚居地最近,也最容易控制。而就哈萨克而言并非他们“占了俄罗斯的地”,相反,是俄罗斯占了哈萨克的地——最现实的例子就是奥伦堡:这个最早为沙俄侵占的哈萨克故土,在“吉尔吉斯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和后来的“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时代,曾经是这个国家的首都,后来呢?后来俄罗斯人喜欢,就把奥伦堡抢走,把哈萨克的首都赶到了一个不毛之地阿克梅切特,还特意给改了个名字叫“克孜勒奥尔达”(哈萨克语“苏联红军”),对此感到羞辱的哈萨克人熬到1929年,终于忍不住把首都迁到了阿拉木图。

沙俄建立奥伦堡要塞的草图,这里不但在古代是哈萨克斯坦故土,直到1924年也仍然是哈萨克斯坦“苏维埃政权”的首都,但如今却悍然成了俄罗斯领土,到底谁占了谁的地?

苏联解体后的哈萨克斯坦仍然是对俄罗斯态度比较温和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但这种温和是建立在坚持民族尊严和独立性的基础上,开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导恢复哈萨克语、文的官方地位,鼓励国民改回本民族风格的姓名,为了对抗俄罗斯的渗透和蚕食,更在1998年将首度从阿拉木图西迁至阿斯塔纳,来了个哈萨克版的“天子守边”。

中亚地区气候恶劣,当地民族因为外来俄罗斯人长期殖民式欺凌和抢夺土地、牲畜、水源,对俄罗斯人普遍缺乏好感,因此当“撑腰”的沙俄-苏联势力消失就群起“反弹”,令当地俄罗斯人如芒刺在背,纷纷迁回俄罗斯故地,因此苏联解体后当地俄罗斯族人口逐年锐减,中亚各国间现存主要矛盾,是中亚各民族之间和内部的矛盾,而这些很多也是沙俄-苏联时代搞“分而治之”胡乱迁徙的结果。

现在明白了?是哈萨克斯坦人夺回了一部分被俄罗斯人抢占几百年的、本就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而这种“夺回”也并不算彻底,而不是如题主所言,是什么岂有此理的“哈萨克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