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可怕之处:不读书的教师拼命教学生,不读书的家长拼命育儿,你怎么看?新手父母最容易犯哪些育儿错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教育的可怕之处:不读书的教师拼命教学生,不读书的家长拼命育儿,你怎么看

不读书的教师拼命教学生不可怕,我们这一代人上小学时有些老师本身一没学历二没文化,我们一个个不是也都好好的吗呵呵?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是本家一个叔教的,不过我叔真的是位好老师。他人老实,木讷,那时候生产队长嫌弃他干活慢,村里小学正好缺老师,和支书商量着就让叔先代课,后来成了民办教师,正巧转正那年他得了绝症。

他不是不读书,当时是条件不允许。他父亲残疾,母亲有些痴呆。尽管如此,他在教学中遇到难题,走十几里地去请教别的老师,回来再讲给我们。

可怕的是不读书的家长,还拼了命育儿。自己没读好书,寄厚望于儿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考98分就打,考99分就骂,搞的全家神经兮兮。家庭鸡飞狗跳,也害得孩子战战兢兢。

俗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让孩子快乐成长,才是硬道理。

新手父母最容易犯哪些育儿错误

前天,我去探望表哥,刚到他家就被这样的一幕惊吓到了:他4个月大的宝宝竟然“坐”沙发上看动画片,当然了是用抱枕帮助他坐躺着的,而表嫂就坐在一旁刷手机。

原来表哥和表嫂在一次闲聊中,邻居说小孩子得从小培养,多给他们听听外界的声音、看看动态画面,这样有助于他们以后大脑的发育,于是两人打那后就开始对不到4个月大的宝宝开始了每天长达40分钟的听力、视力的训练。为了“挽救”可爱的小表侄子,我赶紧跟他们进行了解释,训练小孩脑力发育,这样做是不对的,这不仅不适用于不满2岁的小孩,更何况小宝宝还4个月不到呢,很有可能对他身体造成其他的伤害。

下面的几个行为对于太小的小孩不适宜过早的年龄过长的时间锻炼:

1.坐着的时间过长:一些宝妈一直期望自己的小孩早点会坐、会爬、会走,在宝宝很小很小时就让他们练习坐立起来。熟知,小宝宝脊椎还没有发育成熟,尤其是6个月以前,宝宝如果过早坐立起来,由于脊椎还不能承受的起小宝宝体重,很容易伤到脊椎,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脊椎变形,影响孩子以后的身材发育。

2.训练听力时声音杂乱无章:小宝宝还在妈妈肚子时就已经有听觉了,在未能行走时,小宝宝也基本上靠听觉来认识外界,有的小宝宝特别喜欢听一些玩具发出的声响也是这个原因。但一些嘈杂、响动过大的声音,小宝宝是很讨厌的,特别是未满2岁的小宝宝,他们听力尚未成熟,过于杂乱的声音,是影响到小宝宝听觉的发育的。故2岁前的小宝宝,建议宝妈宝爸不要带到声音过于杂乱的环境中。

3、看电视:宝妈们在小宝宝六七个月大时,就开始给小宝宝长时间一些动画片啊、儿歌视频啊,这种做法也是不太合适的。2岁前,小宝宝的眼睛还在发育,看东西本来就较模糊,如果你长时间让他们对着电视或者手机屏幕,闪烁的画面会影响到小宝宝视力发育,就算是成年人长时间对着这些都会导致视力下降,更不要说未满2岁的小孩了,所以说2岁前的小宝宝还是不要过早接触电视、手机这类电子产品。

养宝宝不容易,养一个健康的宝宝更难!宝妈宝爸们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在照看培养孩子时,也需注意关注宝宝的健康啦!#悟空问答#

儿子读小学二年级,感觉他们班成绩比较好的比较优秀的孩子,父母年龄都比较大是巧合吗

这不是绝对的,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一、生育二胎的父母年龄偏大,她们教育子女的经验更加丰富。

生育二胎的父母在养育第一个孩子上积累下了大量的经验,她们可以将养育大宝好的方法继续发扬,不足的地方进行改正,避免孩子走弯路。另外大宝用过书籍、资料、玩具等学习资源二宝都可以用,使得二宝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

二、学历高的人结婚晚,可以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一般大学科毕业23岁,研究生毕业26岁,再工作几年一般在30岁左右才结婚生子。这时候正是人智力,体力的高峰,从优生优育的角度考虑也是最佳时机。这些高学历的人更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从怀孕前的戒烟戒酒,到怀孕中的胎教,再到孩子的上学培养,她们都可以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并且通过自己言传身教,使孩子的见识更加广博。

三、城市结婚的年龄普遍比农村晚。

城市物质文化丰富,人们更注重生活质量,为了给子女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他们一般都是先立业后成家,而农村是先成家后立业。

总之,比较优秀的孩子父母年龄都较大但这种现像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怎样培养孩子家长才会轻松,孩子才会更优秀呢

用传统文化教孩子做人,用现代知识教孩子做事,你不轻松但很顺气, 不信你试试?

教育孩子是古今中外共有的话题,翻开历史会发现古人更重视教孩子做人。

  • 一.强调用传统文化教孩子做人理由有三:

  • 1.中西教育心理学发展并驾齐驱。西方的心理学起源于古希腊“心灵或精神解说” (公元前800年 - 公元前146年),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中国的心理学源于孔子时期(公元前551至479公元前年期间),以《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主要标志,发展心理学开始雏形。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民间谚语为标志,强调和概括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及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宋代《三字经》“子不孝,父之过”为标志,强调了儿童期在其教育上的责任归属。可以说,中国的教育心理学在古代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 2. 中西教育心理学理论观点殊途同归。中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观点强调后天对孩子修复重塑的重要性,人从出生到3岁这个阶段称为婴幼儿期,这个阶段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包含了智商提高,人格塑造,认知思维形成加速、言语发展,学习习惯的养成,还包括孩子身体素质的提高都要在3岁前完成;“7岁看老”是指在7岁时幼儿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告诫7岁是最后时限,之后的孩子基本上就难以重新塑造了。关于早期教育,国外的学者也有充分的论述,俄罗斯心理学家巴浦洛夫说 “婴儿降生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则更夸张的说“请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里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出一个,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它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把它训练成为一个医生、律师、艺术家,或商界领袖,甚至也可以训练她成为一个乞丐或小偷。”可见,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是世界各国试验得出的最终结果。

  • 3. 中西教育心理学都强调区域性适用性。教育心理学的观点都是实验的结果,不同人群不同人种都有不同量表,像美国这样一个移民国家,就不能用同一个量表去测量所有的美国人。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尽管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混合已久差异并不大。所以用中国的文化教育孩子成人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