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史上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为何如此令人记忆深刻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史上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为何如此令人记忆深刻

伦敦烟雾事件是指1952年12月5日到9日,因为伦敦工业发展迅速,大量的工厂和居民燃煤排出的废气聚集于伦敦上空难以扩散。

整个伦敦城被浓浓的烟雾所笼罩,交通瘫痪,民众带着防毒面具出行,即使这样还是出现了大规模的疾病,人们出现胸闷、头晕,甚至窒息的病情,短短四天的时间,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多达4000人。

直到9日气候出现变化,一股强力的西风吹散了烟雾,伦敦才得以渡过这一场大劫。

伦敦烟雾事件为什么令人记忆深刻呢?

自英国踏入工业革命以来,国力极速增长,城市都建立起了大量的工厂,这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为资本主义统治世界奠定了物资的基础。

可与此同时带来的却是严重的工业污染,人类以环境为代价所得到的一切,终于在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被收取了巨额的“费用”。当年的伦敦不止死了4000多人,而且烟雾也污染了“母亲河”——泰晤士河,由于废气,泰晤士河里的毒质含量过高,河水受到了污染,连土壤也受到了污染。

废气所带来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几乎使得伦敦成为了一座“死城”,伦敦也因此被称为“雾都”,不是无害的雾,而是足以摧毁城市的毒气,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为此,英国政府出台了世界第一部关于管制环境污染的法案——《清洁空气法》,规定禁止排放烟尘燃料,提高工厂烟囱的高度,以及迁走电站远离城市的措施。之后由接连发布了《清洁空气法案》、《空气污染控制法案》等方针,控制工厂燃料中硫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等等,使得环境逐步改善。

而伦敦烟雾事件和一系列法案的出台,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2013年1月23日,我国北京、河北一带也受到了雾霾的影响,空气污染、高速封路、机场关闭、老人,小孩以及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也出现了程度不一的病症。

9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规定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转型、增加清洁能源等10大方面,35项内容,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提倡低碳生活,关心节能减排的生活等等。

伦敦烟雾事件,不止让世界看清了过快发展工业所带来的危害,给后世提供了缓解污染的方法,法案的出台和解决方法,也为后世的治理环境污染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为什么伦敦烟事件中的烟雾会杀人

我是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题主所提到的这个事件。

从1952年12月5日开始的几天里,英国伦敦全市都被黑暗的烟雾笼罩,一点风都没有,烟雾始终无法消散,城市里到处都充斥着煤烟和硫黄呛人的气味。许多市民先后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随着空气中污染物的不断累积,发病率和死亡率急速升高。据英国官方统计,至10日烟雾被风吹散,全市死亡人数达5000多人,事后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相继因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这次事件被世人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上个世纪全球10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并作为煤烟型空气污染的典型案例,出现在世界许多国家的环境科学教科书中。

那么此次烟雾事件为什么会杀人呢?这个原因得从内因和外因来分析。

内因就是大气污染物的大量积累。事发时正处冬季,当时伦敦居民基本上都是用烟煤来进行取暖,烟煤中硫的含量较高,燃烧不充分时向空中排放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三氧化二铁、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大气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与水汽以细小的粉尘为中心不断聚集,形成了酸性浓雾。

外因就是不利的气象条件。发生事件的这几天时间里,伦敦一直被稳定的高气压所控制,地面完全处于无风状态,夜间地面热量大量散失,出现了上暖下冷的逆温层,大气很难进行上下的气体交换,整个城市就像被东西扣住了一样,污染物向上向四周都扩散不出去,从而不断积累,越积越重,引发了持续数日的烟雾事件。

正是由于这些烟雾中含有的大量有害物质浓度太高,而且呈现较强的酸性,被居民长时间吸入肺以后,会严重损伤肺部和气管功能,而且还会随着血液流动,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

正是此次事件,有力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1956年《清洁空气法案》正式获得通过。在此事件之前,美国也发生了震惊全球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它是美国环境管理的转折点,催生了著名的《清洁空气法》,也起到了加强环境管理的带头作用。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环境保护特别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将控制酸雨和氧化硫污染纳入了1995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提出了“双控一达标”,对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进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控制。再到2010年,我们不但对燃煤、工业、扬尘污染提出了控制要求,同时不断强化 机动车的污染控制,积极推进油品升级和车辆排放标准升级。2010年以来,我国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特征突显,国家先后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修订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PM2.5和臭氧指标)、颁布实施“大气十条”等,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的控制目标、控制对象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