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励志故事(励志故事:华罗庚学数学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励志故事:华罗庚学数学

  勤奋,是学习的根本。没有了勤奋,就算在聪明,也不可能有大的成就。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可能会想,华罗庚能有那么大的成就,肯定在名牌大学上学。而这样想你就错了。华罗庚只读过初中,根本没上过大学。它的成功靠的是勤奋、刻苦地自学。

  华罗庚原来也很调皮、贪玩,但他很有数学才能,经常在课上回答出许多同龄人不会的数学题。

  可是,这么有才能的一个聪明的孩子却在念完初中时失学了。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供他上学。此后,他回到了家里,在自家的小杂货店做生意,卖点香烟、针线之类的东西,替父亲挑起了养活全家的担子。

  然而,在华罗庚的.心中依然放不下数学,依然酷爱数学。不能上学,就自己想办法学。一次,他向一位老师接来了几本数学书,一看,便着了魔。从此他一边做生意一边算账,一边学数学有时看书入了神,连客人都忘了招呼。傍晚,店铺关门以后,他更是一心一意的在数学王国里漫游。一年到头,几乎每一天都要花出十几个小时,来钻研数学,有时,甚至连觉都不睡了。还有的时候,睡到半夜,想起一到数学难题的解法他准会翻身起床,点亮小油灯,把解法记下来。

  而后来,他却患上了伤寒病,经过半年的治疗,总算活了下来,但左脚却终生残疾了。而华罗庚并没有因为病痛而停止对数学的研究,他躺在床上,写出了许多著名的数学定理。在不懈的勤奋下,他终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数学家。

  不只华罗庚,还有牛顿、苏布清俄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数学家、文学家,都是靠只勤奋获得成功的。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像他们一样勤奋学习,为将来的成就做准备!

身残志坚的名人的事迹

1.华罗庚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2.孙膑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3.富兰克林· 罗斯福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罗斯福39岁的时候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这场疾病让他以后只能呆在轮椅上。在残酷的疾病面前,罗斯福没有屈服,反而以更大的勇敢在政治上一步一步攀上顶峰。
4.贝德里赫·斯美塔那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Bedoich
Smetana)1824年出生于莱托米希尔,一生致力于复兴民族文化,积极的从事民族歌剧创作,先后写了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ProdanaNevesta),《达里波尔》(Dalibor),《里布舍》(Libuse)等作品。
1874年不幸耳聋,继续坚持创作,写了大量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由六部独立交响诗组成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Zmehozvota,1876)。斯美塔那从50岁起饱受耳聋折磨,并因此引发了精神疾病。1884年5月12日于布拉格附近的精神病院逝世,终年六十岁。
5.徐白仑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徐白仑先生原是北京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1971
年失明后,在学习盲文的过程中,与盲校的教师和盲孩子结下深厚友情。在康克清女士支持下创办了《中国盲童文学》,为盲孩子提供精神食粮。
徐白仑受父亲株连,被打入另册,从此成为祖国母亲的弃儿,含泪沉浮于苦海之中。文革期间,被列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受宠若惊,拼命工作,终因医疗事故,双目濒于失明,年方41岁。
为了体现自身价值,开始弃工习文,历尽了盲人的种种痛苦以后,终于在十年后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以后陆续发表了童话、寓言、诗歌、科幻小说达十余万字,作品曾被收入《当代童话选》和《近代寓言选》。

华罗庚少年时勤奋好学的故事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字大全 » 华罗庚的小故事

Oct05

华罗庚的小故事

时间:2019/10/05 01:11 | 分类:文字大全

华罗庚的小故事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A. 华罗庚 勤奋自学的小故事的概括

华罗庚的少年故事
华罗庚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数学家,他在数学的许多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他小的时候,却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
华罗庚上学时,老师和同学发现他口齿不清,行动不灵,总是笨手笨脚的,又寡言少语,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绰号“罗呆子”。而且背地里常常议论:“华老祥家的‘罗呆子’长大了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其实,华罗庚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他非常喜欢动脑筋,只是他平时少言寡语,又笨手笨脚,因此别人总是察觉不到。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
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