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雨后蚯蚓会爬到路面好多还等死?为什么蚯蚓下雨天出来后要到处乱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雨后蚯蚓会爬到路面好多还等死

蚯蚓对于农民来说,是太熟悉不过了的。在农田里面干活,经常能挖到蚯蚓。以前农村有很多人养鸭子、鹅,当小鸭苗、鹅苗买回来之后,为了让它们快点长大,在当时没钱购买饲料的,所以就常去挖蚯蚓给小鸭、小鹅吃。还别说,吃蚯蚓的和不吃蚯蚓的相差很悬殊,前者长得很快,而且抵抗力也要强很多。而现在很多人喜欢钓鱼,也常回去挖蚯蚓来当钓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那就是在下雨之后,有很多的蚯蚓会从泥土里面爬出来,这是为什么呢?有些等到太阳一出来,没多久还会死掉。

小时候,对于这一幕特别的熟悉。在当时蚯蚓也比较多,房前屋后的一些空地上,如果比较肥沃,那在夏天下雨后,就会发现很多的蚯蚓在路边,水沟边上。这个时候,就会换来自家的鸡鸭,让它们饱餐一顿。

我们都很清楚,蚯蚓是在泥土里面生活的,其可以疏松泥土,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利的。而之所以在下雨之后,有大量的蚯蚓会从泥土里面爬出来,主要是因为它们需要空气来呼吸。蚯蚓很擅长打洞,虽然是在泥土里面生活的,但也是需要氧气的。不过蚯蚓和大多数的生物不同,它是通过皮肤呼吸的,而且必须是在潮湿一点的环境中生存。

而在平时土壤缝隙中会有少量的氧气,这样蚯蚓在泥土里面就可以通过它们皮肤表面的粘液来吸收这少量的氧气。可是等到雨了,尤其是大雨以后,那泥土中会有大量的雨水浸入,从而在缝隙中也会浸满雨水,这样就没有蚯蚓可以呼吸的氧气了。为了生存,它们就只能从泥土里面钻出来。

古人通过这些观察,还发现了其实蚯蚓是可以预测天气的,比如农谚“蚯蚓滚沙要下雨”就是古人总结的农谚。意思是说在夏天的时候,如果大量的蚯蚓从泥土里面爬出来了,那就预示着即将要下雨了。这是因为蚯蚓是很喜欢在潮湿的土壤中生活,可是在下雨之前空气是很闷热的,而在泥土里面会更加的燥热,所以蚯蚓才会从泥土里面爬出来。在下雨以后会看到大量的蚯蚓,其实有些是在下雨之前,就已经爬出来了。那为什么有些蚯蚓,没过多久就死掉了呢?

这是因为蚯蚓是在潮湿的环境中生存的,而在夏天的时候气温比较高,往往下雨以后没多久太阳就马上出来了。地面上的雨水会马上被晒干了,而在干燥的环境中蚯蚓表面的粘液也会快速被蒸发掉,而蚯蚓是靠皮肤呼吸的。表面的粘液没有了,就不能呼吸了,如此一来蚯蚓蚯蚓就会很快窒息而死。

为什么蚯蚓下雨天出来后要到处乱爬

在雨天,如果你去泥土地里溜达一圈,必然会发现一些很长的蚯蚓在地面上愉快地玩耍,但是,雨后,你同样也会发现一些蚯蚓没有爬回地下,被晒成了“蚯蚓干”。相信许多小伙伴都有同样的疑问:下雨天,蚯蚓为何会从地下爬出来?又为什么一些蚯蚓在晴天后不躲回到地下,被活活得晒死?带着这两个儿时的疑问,我们一起来聊聊被达尔文称为“地球上最有价值动物”的蚯蚓。

达尔文最著名的著作虽然是《物种起源》,但是其晚年著作《腐殖土的形成与蚯蚓的作用》在科学界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可以说达尔文的晚年全部都奉献给了蚯蚓。他在书中用到“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保持土壤肥力的守护神”等词汇来形容蚯蚓,这不禁让我们对这种随处可见、体型小巧的寡毛亚纲动物肃然起敬。同时,基本上我们对蚯蚓所有的疑问,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下面我们就结合达尔文观察的结果以及目前的科学研究来解答一下上面的两个问题。

蚯蚓下雨天为什么从地下爬出来?

蚯蚓是环带纲寡毛亚纲下所有动物的统称,从习性上看,有超过90%的蚯蚓生活在陆地上,只有少量的蚯蚓生活在水中(水蚓)。这些生活在陆地上的蚯蚓均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之中。这是因为蚯蚓主要以腐烂的叶子为食,而且它们身上有一层湿滑的粘液,如果在地面上,体表会迅速地干掉,从而无法获取氧气,最终死于脱水和缺氧。

不过,在下雨天,蚯蚓们会一反常态,从湿润的土壤中钻到地面上。关于它们爬出地面的原因,目前有三个比较科学的说法:

第一:寄生虫说。在达尔文的《腐殖土的形成与蚯蚓的作用》一书中,达尔文认为:雨天蚯蚓之所以会爬到地面上,是因为寄生虫在作祟,这些寄生虫主要以孢子虫为主,孢子虫无法单独生存,它必须寄生在动物身上,但是对于寄生在蚯蚓身上的孢子虫来说,它们只能通过蚯蚓繁殖期进行传播。所以,为了更好地传播,孢子虫会控制蚯蚓在雨天(不会死)爬出地面,这样就增加了蚯蚓们相遇的机会,从而进行传播。不过,孢子虫导致蚯蚓雨天出来不适用于所有蚯蚓,因为科学家们曾经收集过雨天的蚯蚓,发现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被寄生虫感染的。

第二:繁殖说。蚯蚓虽然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但是它是无法自体受精的,所以蚯蚓的繁殖依赖于互相繁殖。但是,蚯蚓生活在地下,一层土壤相隔就可能导致它们无法见面,从而繁殖几率大大的降低。但是,雨天时,没有阳光照射,地表的湿度拉满,此时的条件已经满足它们来到地面上。而且湿滑的地表也有利于它们移动,此时它们就可以互相地寻找繁殖的对方,从而有利于繁殖。这个说法是比较可信的,因为蚯蚓在适宜的条件下,每月都可以繁殖,这就导致了它们在雨后出现的几率增加,在我们看来就是“一下雨蚯蚓就出来了”。

第三:雨天土壤环境的改变。早在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一位学者就提出,蚯蚓之所以雨天爬到地面上,应该与水的过量渗入会导致蚯蚓被淹死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个说法随即就被推翻了,因为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能说明,我们将一条蚯蚓放入水中,它并不会淹死,而随着下雨的停止和雨水的继续向下渗透,它们很快就不会处于水的环境中。之后,另一位科学家根据这个理论,继续研究发现,下雨时,土壤中的溶氧量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会增加(雨水在地表形成了氧气与土壤接触的隔离层),或许是蚯蚓逃离地下的原因,因为随着溶氧量的减少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蚯蚓的呼吸会愈加困难。

小结:蚯蚓之所以在雨天(通常是清晨)爬出地面,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而决定它们爬出的主要因素来自于三个方面:寄生虫、繁殖以及土壤中的氧气含量。

爬出来的蚯蚓为什么有些回不去了,会被晒死?

雨过天晴后,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来不及”回到土壤中的蚯蚓,它们很快就被晒成“蚯蚓干”,那么是什么让它们“来不及”回去了呢?我们也从三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第一寄生虫。既然有些蚯蚓在雨天爬出地面是寄生虫搞的鬼,那么这些爬上地面,并且已经传播了寄生虫的蚯蚓,就成为了“行尸走肉”,它们的健康状况已经不足以支撑它们再次挖土回到土壤中了。

第二光线。雨后转晴,通常是一个比较快的过程,尤其是在清晨的雨,在雨中,蚯蚓爬出了地面,但是什么时候该回去,并不是所有蚯蚓都有辨别能力,所以那些无法准确辨别光线变化的蚯蚓,由于没有及时地回到土壤中,恰好又暴露在太阳照射下,它们自然就会死亡。

第三所在位置。在雨后,地面上有产生一些积水,尤其是低洼的地方,这种地方土壤内的水分也非常的充足,相对的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也非常的少。此时,并不满足蚯蚓进入土壤生存的条件。所以,它们只能寻找新的地方,当太阳出来后,地面逐渐地变干,它们的移动速度减慢,往往还来不及到达适合的位置,就被晒死了。

总结

蚯蚓确实有雨天爬到地面的习性,不过关于这一习性,说法很多,这是因为不同蚯蚓来到地面上的目的和原因不同,有的是因为寄生虫、有的是为了繁殖和迁徙、有的是为了离开氧气含量越来越低的土壤等等。

至于那些被晒干的蚯蚓,它们大都是因为不健康(寄生虫控制)、没有准确地识别光线变化以及所在位置导致的。

钓鱼蚯蚓往盒子外爬是怎么回事

蚯蚓养一两个月一点问题都没有

视频加载中...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