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救过刘邦,为何项伯后来被封侯,而丁公则被杀了呢?楚汉相争时,项羽部将丁公私放刘邦逃命,后来刘邦为什么反而以不忠的罪名杀了丁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同样救过刘邦,为何项伯后来被封侯,而丁公则被杀了呢

项伯救刘邦原因:①报恩。项伯和张良是莫逆之交,张良曾经救过项伯的命,现在效忠于刘邦。现恩人面临生命危险,所以通风报信。②诚信,坚守道义。刘邦和项羽等诸将事先订立了约定,无论是谁先入关(函谷关)者为王。既然是刘邦先入关,就应该安约定办,没有必要在“兄弟”之间开战。

丁公救刘邦的原因:①关键时刻办事犹豫,缺乏执行力。彭城之战,项羽以3万兵力力克56万汉军,是历史上以少胜多战争典范。在这次战争中,丁公本可以斩杀刘邦,一念之间放走了他。如果丁公杀了刘邦,中国历史将会重写。②江湖义气。丁公的两个外甥是当时闻名的侠客,深知侠义之道。认为刘邦是一个英雄,放他一条生路。

结论:刘邦取得天下,给项伯封侯,那是报恩,认为他是一个品德端正有原则的人。把丁公杀了,认为他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以他的人头树立威信。

楚汉相争时,项羽部将丁公私放刘邦逃命,后来刘邦为什么反而以不忠的罪名杀了丁公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浙浙,暮色中,刘邦一行十数车骑,在旷野之间亡命狂奔。

——好险好险,差一点,就差那么一丁点儿,自己就成项羽的阶下囚了,真是天助我也。

刘邦正在庆幸,忽从后面尘土起处,早有追兵到来,一马当先者,正是楚将丁公也。

须臾,丁公追至,即下马拱手道:“汉王留步,霸王有命,请回彭城一叙。”

刘邦的随从大急,忙一拥而上,挡在他面前,怒视丁公,齐声道:“汉王请速走,属下当拼死以拒楚兵。”

万分危急之刻,刘邦却显出了难得的冷静,甚至是高兴——所幸追来的是丁公这位小人物,而不是季布钟离眛这两位狠人,乃公的运气可真好!

于是刘邦一拱手,万分诚恳的对丁公言道:“丁将军,吾非不知公,公何急之甚?两贤岂相厄哉!”(贤人何苦为难贤人)

奉承话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下对上亦百试百灵,更何况上对下。特别是从一王之尊嘴里说出来,那更是痛快无比,天下没有人不喜欢听的。丁公亦不能免俗。

因此,丁公听罢一下子愣住了。他与刘邦虽有些小交情,但没想到刘邦竟默默地如此欣赏于他,他不禁有些受宠若惊了。此时此刻,罗贯中笔下关公的情怀悄然而至,一股圣母之心在丁公心中泛滥。

在此期间,刘邦则一直笑着望向丁公,饱含真诚,满脸奉承。

终于,丁公被汉王的笑容所迷惑,坐视刘邦从容驱车离去。

数年之后,刘邦平天下而履至尊,即皇帝位,丁公厚着脸皮跑来求官,刘皇帝却翻脸不认人,一刀把丁公给砍了,说:“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

看来刘邦对项羽还是很有感情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有点像今天的超女快男,在PK台上奋力表现,互相竞争,真把对方淘汰了却又有无尽的不舍,正是这样的矛盾心理,让丁公死了个不明不白。

那么大家又要问了,同为背叛项王,刘邦为何杀丁公不杀项伯呢?理由很简单,项伯是项氏的长老,且与张良相交甚深,无论卖项羽的面子,还是卖张良的面子,刘邦都不得不放项伯一马。

吃里扒外的丁公,被刘邦处死时,会后悔吗

感谢提问。

丁公兴致勃勃的去见刘邦,觉得凭自己放过刘邦一大家子的功劳,至少能封个候,结果却被当成为臣不忠的典型直接杀了,你说他后不后悔?

刘项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项羽手下多位将领都曾经打败过刘邦,丁公是把刘邦打的最狼狈的一个也是最有可能生擒刘邦的一个。彭城之战中,刘邦大败,坐着滕公驾驶的战车逃跑,为了加快逃跑速度,刘邦不顾父子父女之情,还曾经把自己的儿子闺女多次踹下车去,这就有点突破人伦底线了,简直无耻至极!亏了滕公把刘邦儿子闺女又拉上来,才保住了惠帝和鲁元公主的命。当丁公追上刘邦的时候,刘邦以两个好汉不互相为难乞求丁公,丁公竟然放过了刘邦。

这段历史个人感觉有点扯蛋。面对敌方首领,丁公如果直接生擒刘邦,估计项羽至少封个候吧,还用等着刘邦封赏?而且丁公就凭一句话放过了刘邦,这不可能吧?总觉得有点儿戏,这可是刺刀见红的生死之争啊。如果丁工生擒或者当场斩杀了刘邦,刘项之争最后怎么样真不好说。

刘邦为了维护汉朝统治,宣扬忠君思想,同时掩盖自己那段狼狈无耻的逃跑历史,那就得必须杀了丁公。

当丁公人头落地的时候,丁公脑子里就一个想法“当初老子怎么就没杀了刘邦这个老流氓一家子呢!”

以上是我的答案。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一块聊聊有温度有趣味有意思的历史。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