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一1:咏物诗?陈景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一1:咏物诗

咏物诗

近时诗家咏物,钩心斗角,有突过前人者。扬州张喆士《咏胭脂》云:“南朝有井君王辱,北地无山妇女愁。”长洲女士陶庆余《咏鹦鹉》云:“一梦唤回唐社稷,千秋留得汉文章。”皆合两典成一联,而雄浑独绝。胶州李霞裳进士《咏甘草》云:“历事五朝长乐老,未曾独将汉留侯。”题外使事,尤奇而确。仁和周南卿茂才《咏钱》云:“眼孔小于穷措大,面形团似富家翁。”尽相穷形,嬉笑怒骂皆有。钱唐卢小凫布衣《咏夹竹桃》云:“佳士性情原烂漫,美人消息总平安。”隽妙之思,令人意远。又相传有《咏新月》句云:“映水有钩鱼却钓,衔山无箭鸟惊弓。”可谓刻画入神。至吴江郭频伽明经《咏诗筒》云:“之子远行少鸿雁,美人赠我有琅玕。”则如羚羊香象,微妙不可思议矣。
【试注】

1、张喆士:?与姚世钰友。

2、南朝井:胭脂井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南侧、鸡鸣寺内,南朝陈景阳殿之井,又名辱井、景阳井。南朝陈祯明三年(589年),隋兵南下过江,攻占台城,陈后主闻兵至,与妃张丽华、孔贵嫔投此井。至夜,为隋兵所执,后人因称此井为辱井。隋唐以后,台城屡遭破坏,景阳殿已毁,景阳井也随之湮没。后人为了记取陈后主亡国教训,遂在鸡笼山的鸡鸣寺立井。
北地山:焉支山,山中盛产一种紫红色的红蓝花,其汁液可用来做胭脂,因此也叫胭脂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位于张掖市山丹县县城东南约50公里处。

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匈奴人唱“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3、陶庆余:清溪吟社成员。《随园诗话》卷七:长洲女子陶庆余(字月溪,字善生),嫁大司马彭公孙希洛,年二十二而亡。有《琼楼吟》行世。咏《鹦鹉》云:“一梦唤回唐社稷,千秋留得汉文章。”《婢去》云;“院从汝去长青苔,小榻香消午梦回。不觉疏帘摇树影,风前误认摘花来。”
清溪吟社:清代著名女子诗社。张允滋“与同里张紫蘩芬、陆素窗瑛、李婉兮媺、席兰枝蕙文、朱翠娟宗淑、江碧岑(珠)、沈蕙孙纕、尤寄湘澹仙、沈皎如持玉结‘清溪吟社’,号‘吴中十子’,媲美西泠。嗣又选定诸作,刊《吴中女士诗钞》,附以词赋及骈体文。

4、唐社稷、汉文章:

“许远不忘唐社稷,苏卿犹著汉文章”。——《挽刘廉使楚奇》元末明初邓雅。

许远,许远(709年-757年),字令威,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朝名臣,右仆射许敬宗玄孙。睢阳太守。安史之乱时,坚守睢阳,城破被执洛阳遇难。

苏卿,苏武,字子卿。

5、李霞裳:李世锡,字霞棠,山东省胶州市人。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出宰湖北嘉鱼县。晚而逃禅,种菊卖菊,人称卖菊翁,自号赵州庵主。善诗,康熙四十五年,在胶州与李若皋结成诗社。高凤翰(1683―1748)受业师。画不常作。所画花卉,清超拔俗,与陈淳为近。康熙五十三年去世。(部分据《重修嘉鱼县志》补充)

6、“历事五朝长乐老,未曾独将汉留侯”:出句是指五代的冯道?汉留侯:张良。

7、仁和:古县名,明清杭州府与钱塘、仁和两县县城同在杭州城内。

8、周南卿:?淸·刘开《题周南卿品茶图》。
刘开:1784—1824 清安徽桐城人,字方来,号孟涂。诸生。姚鼐弟子。为人落拓不羁,喜交游,与人谈论,辄罄肺腑。为文亦纵横多奇气。有《孟涂诗文集》、《论语补注》、《大学正旨》等。
茂才: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见于《管子·小匡》。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

9、卢小凫?

此为汉君壶,亦名扁石、石扁,此壶最早为曼生壶系,所见此款应是玉成窑摹作,壶肩部以篆书铭「叔陶作壶其永宝用」,壶腹侧边行书铭「嘉庆乙亥秋九月桑连理馆制,茗壶第一千三百七十九频迦识。」
底部楷书铭「江听香、钱叔美、钮非石、张老姜、卢小凫、朱理堂、张殅厓、施辛萝、高爽泉、释懒堂、高午庄、缪朗夫、孙仲疋、沈春萝、陆星卿同品定并记。」此壶把款「彭年」,底款「阿曼陀室」
又有陈豫钟为其治印。

陈豫钟(1762—1806)清代学者、书画篆刻家。字浚仪,号秋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廪生。深于小学,工书篆籀,摹印尤精,与黄易、陈鸿寿、奚冈齐名,为浙派篆刻“西泠八大家”之一。画兰竹秀逸有致,亦工画山水,尝集古今画人为传,著《求是斋集》。

10、郭频伽,名麐,吴江才人。尝以《水村图》索人题咏,同县女士汪玉轸题之云:“深闺未识诗人宅,昨夜分明梦水村,却与图中浑不似,万梅花拥一柴门。”
11、琅玕:láng gān。古书上指美石,也指珠树。

①亦作“琅玕”。似珠玉的美石。《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 孔传:“琅玕,石而似玉。” 孔颖达疏:“琅玕,石而似珠者。” 三国·魏·曹植 《美女篇》诗:“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元·王旭 《离忧赋》:“佩琅玕而服明月兮,裁青霞以为裾;怀真符而欲献兮,顾君门而踌躇。” 清·孙枝蔚 《牛饥纪事二十二韵》:“兽医归部伍,柴药贵琅玕。”

②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山海经·海内西经》:“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郭璞注:“琅玕子似珠。” 晋·葛洪 《抱朴子·袪惑》:“﹝ 昆仑 ﹞有珠玉树,沙棠、琅玕、碧瑰之树。” 唐·杜甫《玄都坛歌寄元逸人》:“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明·刘基 《江上曲》之四:“琅玕不是人间树,何处朝阳有凤凰。”

③指仙树之实。清·孙枝蔚 《寿李书云都谏》诗:“阿阁亘中天,其上巢凰凤。饱食惟琅玕,亮音闻高罔。”

④比喻珍贵、美好之物。比喻佳肴。《文选·张衡<南都赋>》:“揖让而升,宴于兰堂,珍羞琅玕,充溢圆方。” 李周翰注:“羞,饮食也。琅玕,玉名,饮食比之。” 唐·陈子昂《晦日宴高氏林亭序》:“列珍羞於绮席,珠翠琅玕;奏丝於绮管园, 秦筝赵瑟。”

⑤比喻珍贵、美好之物。比喻优美文辞。唐·韩愈《龊龊》诗:“排云叫阊阖,披腹呈琅玕。” 明·杨珽《龙膏记·旅况》:“裁锦字,吐琅玕,有才无命说应难。”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七九:“手扪千轴古琅玕,笃信男儿识字难。”

⑥形容竹之青翠,亦指竹。唐·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诗:“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仇兆鳌注:“青琅玕,比竹簟之苍翠。” 宋·梅尧臣《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之二:“闻种琅玕向新第,翠光秋影上屏来。” 清·吴伟业《又题董君画扇》诗之二:“ 湘君浥泪染琅玕,骨细轻匀二八年。”

⑦喻冰凌。宋·周邦彦《红林檎近》词:“风雪惊初霁,水乡增暮寒,树杪堕飞羽,檐牙挂琅玕。” 宋·范成大《雪后苦寒》诗:“旋融檐滴冻琅玕,风力如刀刮面寒。”

⑧犹阑干,纵横散乱貌。《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君臣流涕,道路琅玕。” 明·张煌言《感遇》诗:“多少雄心空对酒,能无清泪滴琅玕。”此形容泪珠。

12、香象:①佛经中指诸象之一。其身青色,有香气。②菩萨名。③香药和象牙。

13、羚羊香象:清末三首诗用到此词。

①夏孙桐

摹本华亭最著称,此如北秀彼南能。

羚羊香象寻神迹,禅悟期君最上乘。

②吴昌绶

骈体文章沆瀣同,修辞未让昔贤工。

羚羊香象言诠外,恨少惊飞蛱蝶风。

③梁鸿志

儿时能熟带经堂,晚觉医诗别有方。

数纸丛残自球璧,莫论香象与羚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