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呀学语哪个字错了(孩子三岁多了,只能说两个字,要去训练吗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孩子三岁多了,只能说两个字,要去训练吗

孩子三岁多了,只能说两个字,要去训练吗?

01 孩子语言发育的不同阶段

首先请了解一下孩子语言发展的阶段。

0~6个月, 蓄势待发期。他们不会说,但是尝试听声音,看说话人的口型。

6~12个月, 呀呀学语探索期。此时,叠词、拟声词是他们的最爱。一般孩子在这个时间段会说出“妈妈”、“爸爸”、“奶奶”“打打”等词语。

1周岁~2周岁 ,简单句快速发展期。可以使用动名词,形容词来表达。比如说“喝水”,“吃饭”,“玩积木”等等,表达自己的需求。

2~3周岁,完整句表达期。 可以完整使用主谓宾表达。比如说“我要吃饭”,“我要睡觉”,“我要去广场”等等。

3周岁以上,扩句和逻辑发展阶段。不紧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还可以表示自己的观点。比如“我不喜欢某某”,“我不想去上学”,并且他们能够说逻辑句。比如:“因为今天冷,所以我不想出去”。语言发展好的孩子,都可以唱歌了。

您的宝宝只能说两个字,家长不能掉以轻心,需要通过训练提升。

但是,每个孩子语言发展都会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并且男孩的语言要滞后于女孩。当然女孩也有以外,我家邻居小女孩,直到4岁才真正说话,之前都只会叫家里人的称呼。

02 如何教宝宝说话?

鉴于您的孩子已经3岁,他虽然不会表达完整的句子,但是应该可以听懂大人的意思,也可以说简单句。可以从以下方面提升。

  • 读绘本

每天晚上睡前,陪孩子看绘本。我推荐摇头童子系列。内容涉及孩子的日常和游戏活动,鼓励孩子把书中的内容说出来。如果他们习惯了说:“滑滑梯”。那么就要鼓励他们说:“宝宝滑滑梯”,“宝宝和谁一起滑滑梯”,“宝宝在哪里和谁一起滑滑梯”。不断增加内容,让孩子表达完整。

  • 日常表达

家长应该利用各种机会扩大幼儿的词汇量。当孩子只用“这个”,“那个”这样的代词时,可以故意装作没听懂,引导孩子清晰表达物品,或者方位。

孩子特别喜欢重复大人的话。所以,大人在表达的时候,不要觉得孩子听不懂,就只会用简单句和他沟通。

如果孩子对说话有抵触情绪,可以给孩子买个话筒,带有唱歌、故事的那种。给孩子看其他小朋友拿话筒唱歌、自我介绍、讲故事的视频,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

  • 给孩子一个团体

如果孩子可以上学了,就给他报名。也可以参加一些早教课程。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就会诱发他表达自己的欲望。另外,家长已经太熟悉孩子了,有新的人员与孩子接触,会有新的体验以及新的发现,孩子接触到新鲜事物,很可能会触发表达的欲望。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

小学生没见过手抄报,老师布置一定要做,只好家长代劳了,是老师的错还是家长的错

您好!我是风儿清,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让学生制作手抄报,家长和老师互相沟通好,教孩子制作过程的方法得当,那就谁也没有错。且听我道来。

手抄报是一种可以让学生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便于小学生了解、参与活动主题,自己动手制作,图文并茂。如果运用得当,是一种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的好办法。

一、目前,有的家长对老师布置手抄报的作业有异议,为何?

一是家长是没有清晰认识到孩子自己制作手抄报的作用。

二是认为孩子没有见过手抄报,老师布置这样的作业难度太大。

其实,老师要布置给孩子做手抄报,一般会确定好主题,给孩子观看手抄报的范本,至少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形式给学生看,对制作的技巧会做这些简单的讲解。

三是觉得孩子还小,写字很困难,也不会考虑排版,这样的作业事倍功半。

四是家长认为手抄报耗时耗力,做好交到学校,老师也还不一定觉得合格。

二、对于老师布置的手抄报作业,家长应该怎么对待呢?

一是家长要认识到孩子制作手抄报的作用。

手抄报是目前学校常见的教育活动,活动主题丰富,是拓展学生学习的好方法。比如:中秋节、国庆节、禁毒、消防等活动,老师会让孩子制作手抄报,来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理解活动主题。这是一种正能量的作业形式。

二是要理解老师为什么把手抄报布置为家庭作业

为了让孩子便捷地参与主题活动,会布置成家庭作业,让学生制作手抄报。因为制作手抄报需要一些时间,所以很难在课堂上完成,这个家长要理解。

三是孩子做手抄报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刚开始制作手抄报,孩子会觉得有困难,耗时较长,但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会变得比较熟练,这对孩子搜集资料、绘画排版、书面表达的能力有很大提高。而且,每一期手抄报保留下来,也是孩子学习成长的足迹,虽然辛苦点,但何乐而不为呢?

四是家长对孩子做手抄报不能替代, 只能指导方法,监督结果。

有的家长觉得教孩子做手抄报很麻烦,就会代劳。虽然参与孩子完成作业这一过程是好的,但是包办代替,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五是不要用电脑排版打印,要让孩子动手操作。

教学中的确碰到过这样的家长,为减少麻烦,直接用电脑排版打印。这样的手抄报还有何意义?孩子又学到了什么?

三、对老师的几点小建议

1.建议手抄报的制作从三年级开始

孩子太小,写字慢,绘画慢,的确会耗费太多时间。我校就是从三年级开始做手抄报,好的手抄报作品在校内展览,教师组织一、二年级学生观摩、学习。

2.在布置家庭作业之前,要教给孩子做手抄报的方法、步骤、技巧等等。特别初次做手抄报的学生,更是要耐心指导。

3.做好手抄报作业的评价。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亲手做手抄报。对于自己亲手做的,就算质量不太好,老师也要持鼓励态度,

四、小学生制作手抄报的简要流程

关于怎么制作手抄报有很多文章,我就不细讲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主题———取个能突出主题的标题———搜集、选择与主题相符的内容———排版设计———按主题绘画———按主题摘录或自己写内容———涂色装饰。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手抄报,是一件有益无害的事,老师认真指导,做好评价,家长鼎力支持,就会让孩子真正受益,健康发展。

本人女,生了孩子,孩子管我妈不叫外婆叫奶奶,有错吗

童谣里有一句说的好:“妈妈的妈妈叫姥姥;爸爸的妈妈叫奶奶”,你家孩子把姥姥叫成奶奶难道没错吗?

当然这个错不是孩子而是大人,孩子正在咿呀学语时是大人让这样叫的,以显示姥姥“胜似”奶奶,暗示孩子是姥姥把你带大的,要和姥姥亲。

殊不知以变换称呼的方式来达到某些不满,硬要孩子把姥姥叫成奶奶,大人“解气”却误导了孩子,在孩子幼小的认知里,会认为“妈妈的妈妈就该叫奶奶”。

不知道妈妈让孩子这样称呼姥姥时,当奶奶的是什么心情,当爸爸的又会怎么想,夫妻之间能不能心心相印。

虽说仅是一个称呼,叫什么都无所谓,但从夫妻感情、婆媳关系上来讲,让孩子这样称呼姥姥,就是对奶奶的不满意,对丈夫的不尊重。

试想一下,如果是奶奶或者爸爸教孩子把妈妈叫成“阿姨”把姥姥叫成“姨姥姥”你会怎么想、能高兴吗?

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想让孩子将来尊重自己,就先教他从尊重奶奶、爸爸开始吧。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