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诸葛亮的《出师表》在文笔上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为何会被称为千古第一奇文?诸葛亮写《出师表》的意义何
发布时间: 2023-07-06

本文目录

感觉诸葛亮的《出师表》在文笔上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为何会被称为千古第一奇文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我要强调一下,这个问题的逻辑完全是错误的。

什么所谓的“千古第一奇文”,什么“文笔没有独到之处”,作为曾经教过语文的老师,我都快被这种无知的问题气死了。


首先,《出师表》并不是所谓的千古第一奇文。而是堂堂正正公开给蜀汉皇帝上书的表文,何来民间猎奇心理的奇文一说?

其次,自从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上书刘禅以来,近两千年的时间里,《出师表》都是文人写作文章的典范,忠臣上书劝谏的典范,大臣自述心志的典范。

无论从文章立意,格式,用情,文笔,《出师表》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精品,这也是两千年后依然出现在语文课本上的原因。不知道题主何来文笔没有独到之处的说法?

看看陆游、文天祥这些人是怎么评价《出师表》的?


一、文以载道

《出师表》可以说通篇就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诸葛亮的道。

三国之后,这八个字甚至成为各个朝代文臣武将行为的典范。哪怕是敌对势力,在这一点上也都没人说一句诸葛亮的不是。

《出师表》里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不厌其烦的教导刘禅要用怎样的人,远离怎样的人?

蜀汉大臣中谁的才能可以负责哪一方面?

诸葛亮要北伐的意义何在?

是个人读完《出师表》都会为诸葛亮这种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而一心恢复汉室的忠心而感动。

二、情真意切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多次追溯当日刘备和自己探讨天下大势,追究汉朝天下大乱的原因,根本就出在汉桓帝、汉灵帝的昏庸无道上。诸葛亮此时提出,就是希望能为后来者戒,希望刘禅可以继承刘备的雄风,而不是成为桓灵二帝这样的昏庸之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样朴实无华,却又充满情真意切的文章,哪怕稍微读懂一点文言文的人都可以看得懂,能看出诸葛亮的真实感情。这样的文章从古至今能有几篇?


要是寻找辞藻华丽的千古奇文,我贴一段以辞藻华丽著称的千古名篇在这里,请问有几个人看得懂?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

我最看不得,不读史书的人在乱黑诸葛亮,言辞激烈之处还请读者见谅。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诸葛亮写《出师表》的意义何在

诸葛亮写《出师表》,按照正常情况来说,是不应该写的。因为这种教训式的口吻,哪个皇帝受得了?但刘禅就属于例外。

刘备在临死前的托孤之举,虽然同时也托了李严等人,但主要是托给了诸葛亮的。“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是刘备最后对刘禅发布的诏命,所以,诸葛亮成为了刘禅的“相父″。不但如此,刘备还对诸葛亮说了,“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谈话虽然是绝对机密,不过至少刘禅还是会知道的。这样的结果,是让诸葛亮的地位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诸葛亮的《出师表》尽管写得很哀婉恳切,但以长辈和长官的身份教训后辈和下属的态度还是很明显的。诸葛亮之所以写这份表,其目的有二 :

一是向中外表明自己绝不会有篡逆之心,将誓死效忠刘氏的决心,以释天下人之猜疑。俗话说得好: “口说无凭,立字为据“,这份表主要的意义就在此;

二是以长辈和主要行政长官的口气对后方政务作出安排,让刘禅以及在后方的所有官员有章可循,不至于推诿扯皮甚至勾心斗角,让北伐无后顾之忧。

后主刘禅放权诸葛亮,《出师表》尽显忠义为什么结局依旧惨淡

一提到诸葛亮,大家都能想到他羽扇纶巾舌战群儒的画面,蜀汉中期基本上就是靠着诸葛亮的操持,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才硬生生的从曹魏手中争取多二十余年的时间,而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情深意切,堪称千古忠良之典范,后世陆游有诗赞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但是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对他的身后事却很冷淡,并没有如何大张旗鼓的为诸葛亮操办后世,连大臣们要为诸葛亮建庙也被后主阻止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诸葛亮是托孤大臣,而且据说刘备对诸葛亮说过“以卿之才胜曹丕十倍,刘禅如贤则辅之,如不贤彼可取而代之”,虽然是有试探诸葛亮的意思,可是刘禅对此肯定是会介意的,毕竟这意味着诸葛亮是他皇位的潜在竞争对手,这对君王的形象是一个损害。

第二,诸葛亮之所以尽心辅佐刘禅,主要还是看在他老爹刘备的面子上的,也就是“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以陛下也”,可是刘禅也想用用自己的人啊,没听说过“一朝天子一朝臣”吗?

第三,诸葛亮为了达成回报刘备的目的,积极的北伐中原,在蜀国实行了先军政治,而且事无具细皆要亲自操劳,虽然看着很感人,但是也将刘禅的皇权收的差不多,这对刘禅是非常难受的,刘禅并不希望再出现一个这样侵占皇权的大臣,所以就像明朝的张居正一样,虽然万历知道他对明王朝是有功的,但是对皇帝来说并不希望再出现

《出师表》是逼宫还是劝戒,为什么

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上伐魏前的上表,文中尽叙管理国家之道,畅述了按刘备的遗诏北上伐魏的原因和决心,劝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亲小人,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此表中,尽展其极强的责任心,“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字字体现忠诚,句句发自肺腑,看后感人至深。此表常被后來朝代的肱股大臣奉为上典,所以出师表不是逼宫,而是劝戒后主和展其心志,展其人品的好文章。

教师该不该拥有惩戒权教师该不该休寒暑假

在一个题目里提出两个方面的问题,本身就不合提问方式。回答你,要不要惩戒学生和放不放寒暑假,教育部都有规定,如果你觉得不合理,你直接到教育部反映吧!真是无事生非。

诸葛亮的《出师表》,除了有匡扶汉室的意思,有没有其他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大有深意!

第一,北伐根本无胜算,却要穷兵黩武,目的是攫取汉中军团的军权,拿下魏延。之前在隆中对中出馊主意“分兵”而葬送荆州军团,借南方叛乱小题大做而攫取京畿军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