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分析600字(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语文试卷分析500字篇一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为今后更加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在认真分析试卷的基础之上,就七年级的期末语文考试成绩,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现分析如下:

一、试卷总评

本卷参照中考题型,由三部分组成,共25道小题,第一部分分积累运用、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古诗鉴赏、文言阅读、说明文阅读、记叙文阅读)第三部分作文。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该套试题总体来说能够以《课标》和《河北省中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突破了教材版本的限制,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实际能力运用,并进行恰当迁移。面向语文教学实际,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例如: 第7题以“”第15题以“你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分别得到怎样的启示”第20题以“大自然中海油许多奇妙的动植物,请举出一例”第24题以“读完选完后,你内心一定有所感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这三道题都是引导语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二、考情分析及反思: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一)考察的知识点包括:字音字形(1、2题),成语使用(3题),标点使用(4题),病句辨析(5题),课内默写(6题),写宣传语和应用文(第7题)

(二).回答情况及原因。本题的得分率大约为84%。

1、2题主要考察字音字形。学生回答第1题

(1)用音序法查“拙”,应查音序时。30%同学都写错了,因为学生没弄清音序的定义,好多同学写成zh,所以这一个题失分较多。

(2)中从选文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好多同学涟漪的“漪”没有找出来,因为这个字是在引号里边,很多同学都没注意,没想到引用的也会出现错误,失分较多。第2题多音字辨别,70%的同学都回答错了,这是基础题里失分率最高的一道题,很多同学不知道“省”是个多音字。

3题主要考察成语使用。得分率较高,有的同学失分是因为没认真审题,题目要求是选择不恰当的一项,有些同学看成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了。D项当中“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放在D项当中与句意不符。

4题考察标点使用。这个标点题有一定难度,失分较严重,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很多同学选择C项,是因为忽略了一个知识点,书名号之间的并列不用顿号。A项考察的是问号的位置,D项考察的是顿号的使用,这两个选项相对于C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所以只有几个同学选A、D。

5题考察病句分析。试题较简单,学生得分率较高。题目要求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A项考察的是句式杂糅。C项考察的是成分残缺,“通过”“可以”一起使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D项考察的是一面两面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能判断出来。

6题考察的是课内默写。得分率在99%,只要个别同学把“独怆然而涕下”的“涕”、“一湾浅浅的海峡”的“湾”字写错了。第7题因为考前带着学生练过,得分率较高。

(三)教学反思

1、重视平时字音、字形及成语积累,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水平。夯实字音、字形基础,加强基本功训练,狠抓基础教学。

2、课内默写,注意易错字,平时讲课时把易错字勾画出了,让学生多写多练加深印象。

3、注重积累、重视迁移。平时讲课文的时间多参进标点、病句的讲解。让学生多接触,避免让学生感到讲过的知识点很陌生或者记忆模糊,考试时候拿不准导致做错题。

4、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关注应用文。

古诗鉴赏

(一)整体情况

古诗鉴赏题考查的是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30课杜甫的古诗《春望》。在这部分里考查到了词语理解、写作背景、诗眼以及思想感情方面的知识点。此部分试题满分5分,共3道题。

(二)回答情况及分析

此部分的得分率为85.23%。

1、第8题考查颈联中“烽火”一词的理解,分值1分。“烽火”在这里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借指“战争”或“战火”,98%以上的同学此题得分,不属于难点。

2、第9题考查此诗的写作背景,属于文学常识题,分值1分。此诗的写作背景为“安史之乱”。大部分同对于此题都能答对,错误原因在于书写“史”字以及记错事件。

3、第10题考查诗眼及思想感情,分值3分。统领前四句的字是“望”,对于这个字的考查有一半同学丢分,原因在于没有审清题,把统领前四句的字与统领全诗的“破”字弄混淆了。此诗抒发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情怀,99%以上的同学都能得分。

(三)教学反思

1、继续夯实基础,熟记熟背:避免因书写错误或固定知识点丢分;

2、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赏析能力,遇到相似知识点学会辨析。

文言文阅读

(一)试题整体情况。课内文言文是《河中石兽》,课外文言文是《刻舟求剑》。考察的知识点包括:解释词义(11题),虚词“之”的用法(12题),翻译句子(13题),课外文言文蕴含的成语(14题),简答题(15题)

(二)回答情况及原因。本题的得分率大约为86%。

学生回答地11题(1)“圮”(2)“啮”(3)“但”的解释时。95%以上的同学均能答对,因为这三个词是课内实词,老师们反复强调过的重点词语。而地(4)

小题“涉”字的解释,虽然是课外文言文实词解释,但是,结合语境和以前学过的知识,大部分同学都回答正确。

12题主要考察“之”的用法。“之”的用法,是我们这册书的重点虚词,它主要有这几种用法:①助词“的”②代词③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宾语前置的标志⑤音节助词。本题中,ABC选项“之”均指代词,只有D是助词“的”的意思。

13题句子翻译。(1)是课内翻译。遂:于是。溯流:逆这河流。上:到上游。所以这句话翻译为:于是反而逆着河流到了上游去了。(2)课外文言文翻译。吾剑:我的剑。所:??地方。所以这句话翻译为: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翻译句子主要掌握其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即可。第一句为课内翻译,大部分同学回答很准确,但是课外文言文相对有些难度,有部分同学“所”不会翻译。

15题得到的启示,在《刻舟求剑》这个小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觉得一切都是静止的,他以静止的眼光看待一切问题。所以,我们可以明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有部分同学受《河中石兽》影响,认为应该从实践的角度看问题。从而,可以看出,有些同学不善于思考,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会举一反三,还需要加强训练。

(三)教学反思

1、平日教学中词句翻译检查一定要抓落实。加强书面练习,规范汉字书写并注重改错。

2、重视汉语语法知识教学,为文言文语法现象的学习积累打好坚实基础。

3、注重积累 重视迁移。注意用课内所学的文言文知识迁移到课外文言文阅读,归纳整理文言知识树,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说明文阅读

该文考查了一篇事物说明文《奇妙的唾液》本题得分率大约91.35%

16该题考查学生信息提炼和概括能力,本题得分率较高,个别学生提炼信息准确度不够,对段落中心句把握不准。今后应加强提高学生提炼关键句的能力。

17该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这是说明文必考的知识点之一,该题得分率较高,部分同学对说明方法的作用概括不准,今后应加大对该类试题的训练,确保百分百得分率。

18该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通过删去类试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生得分率较高,今后还应巩固该类试题的答题技巧,确保不失分。

19该题侧重考查学生应用说明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分率较高。学生能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记叙文阅读

该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本题得分率大概是77.26%

21该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该题失分率较高,主要原因对文本内容理解不全面,今后应该在对文本理解方面加强练习。

22该题考查记叙文的描写方法及表达效果,这是记叙文中一个重要知识点,

该题得分率较高。绝大多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