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荒野求生(印度总理莫迪参加荒野求生,所为何事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印度总理莫迪参加荒野求生,所为何事

谢谢邀请:

《荒野求生》是美国探索频道制作的一档写实的电视节目,由英国探险家贝尔主持,每集他会走到沙漠、沼泽、森林、峡谷等危险的野外险境,设法寻找回到文明社会的路径。

印度总理莫迪是接受了《荒野求生》节目组的邀请,参加了这档真人秀电视节目,莫迪并非是贝尔接待的首位国家领导人,在2015年奥巴马也曾参加过该节目。

据《印度时报》7月29日报道,美国探索频道发布了预告片,莫迪在贝尔的引领下,徒步深入吉姆.科比特国家公园,该公园是印度孟加拉虎的栖息地,现在以观赏老虎闻名于世,在52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生存着上百只野生孟加拉虎。这次两人深入此地,是为了展示印度丰富的环境遗产,并强调环境保护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莫迪在这部真人片中和贝尔一路跋涉,在急流中乘筏艇,在荒野中辨方向,通过粪便识别动物行踪,目前节目曝光了半分钟的内容,试图营造一种险境重重的气氛,贝尔在预告片中有这样一句话:“您是印度最重要的人,我的工作就是让您活着。”节目将在8月12日播出,但放出的预告片已赚足了噱头,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莫迪在一份申明中解释了此次探险的目的,他表示:“自己曾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人,这段经历对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荒野求生》的拍摄,希望展示印度丰富的自然遗产,宣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提升人们环保意识。”

当初,贝尔带领奥巴马跋山涉水,近距离接触阿拉斯加冰川,吃烤鱼片,喝一壶水,这次贝尔和莫迪到底干了些什么呢?大家试目以待。

谢谢阅读

为什么俄罗斯每次威慑美国时轰炸机总是飞到阿拉斯加,而不是关岛

事实上,阿拉斯加附近的北冰洋海底,很可能就是世界的宝藏,21世纪振兴世界经济急需的资源也可能就在那里,所以俄罗斯才会重视阿拉斯加地区的战略威慑。

在美国,无论是在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内,都极少有人支持建设极为先进的、防御范围极广的防御系统,它能防御俄罗斯这样核武大国的大规模攻击。

事实上,建设这样庞大的反导系统,不仅在技术上面临挑战,而且经费支出极其高昂,同时还会引发战略上的不稳定。

2008年年底,美国在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仅仅有23枚陆基拦截导弹,可见阿拉斯加对俄罗斯的威胁不是很大。

那么,为什么俄罗斯每次威慑美国时,轰炸机总是飞到阿拉斯加,而不是关岛呢?

主要还是这么三个方面的缘由。

其一、在北极圈,从50年代起,各国开展了主权争夺战。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的冰山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融化,若干年以后这个地区的战略地位会越来越主要,而阿拉斯加就处于这地区的战略突出部位

最早宣布对北极享有领土主权的国家是加拿大。半个多世纪以来,加拿大持续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部署,并且举行了以捍卫北极领土的大规模军事演习。

事实上,俄罗斯也保持在该地区的强大军事存在。对俄罗斯的行为,加拿大外长讽刺到:“现在不是15世纪。你不能在世界各地奔走,依靠插国旗就说我们对这片领土提出领土要求。”

2007年8月7日,加拿大军队开始在北极地区进行军事演习,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伯前往演习地助阵,并宣布加拿大将在北极地区建立两个军事基地,哈伯说加拿大在维护北极地区主权问题上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开发,要么失去。”

他的国家要向世界证明:加拿大将长期在北极拥有主权。

当然,历史上俄国人不断地到那块美洲领土上去探险,舆当地土著人民建立了商业关系,有一块土地也就被称为俄罗斯美洲。

事实上,当年的俄国人在沿海地区和育空河上开拓了不少殖民地,而以西特卡为首府,西特卡那时是北美洲太平洋岸上非常繁盛的小城市和主要的港口。

帝俄组织了一个俄罗斯美洲公司,以经营阿拉斯加的皮毛生产。

此後,许多黑貂皮、白鼬皮、及狐皮经常从这个遥远的美洲殖民地输出到俄罗斯。

如今,北极圈主要有七个国家:俄罗斯、加拿大、芬兰、挪威、瑞典、美国(阿拉斯加)、丹麦(格陵兰),围绕北极海的海底归属,从20世纪50年代起,各国开展了主权争夺战。

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的冰山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融化,在未来的若干年以后,北冰洋的大部分冰山可能融尽,石油开采和运输将会迎来新的时代。

周边各国围绕北极的“蓝色圈地运动”,也会不断升温。

当年,奥巴马曾经发表有关“无核世界”的言论,不久《华盛顿时报》就发表文章说,无核化世界最大的受益者将是美国,美国将在无核化世界里拥有非凡的战略优势。

而俄罗斯专家分析认为,核武器是目前别的国家唯一可以威慑美国的东西。

通过这些,也许我们可以看出奥巴马提出“无核世界”言论的真正企图。这个世界有两种威慑,一种叫核威慑,一种叫信息威慑。美国人非常崇尚信息威慑,因为它发现核威慑无法使用。

可见,当年的奥巴马并没有放弃美国的优势。他是在充分认识到美国拥有巨大的信息作战优势基础之上,提出来的这些东西。

为此,美国2006年9月8日“草率和匆忙”关闭在冰岛凯夫拉维克的海军航空基地,很多美国人表示遗憾。

俄罗斯的切斯拉夫·戈尔曼诺维奇曾经撰写《北极棋局》一文:详细地阐述了目前与北极相联系的问题的实质、主要方面在该地区的计划、打算和能力。

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2009年3月底也批准了《2020年前及远景俄罗斯联邦北极国家基本政策》。

可以看出,俄罗斯对北极地区的高度重视。

其二、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具有穿越北极攻击美国本土军事基地和设施的能力,过去经常飞越白令海峡,紧贴着阿拉斯加空域飞行,试探美国战斗机的反应能力

美国空军准备从新世纪开始,在英国部署6架隐形战略轰炸机,将这种黑色的大鸟首次直接部署在美国境外。

据说,仅仅3天之后,俄罗斯就派出7架战略轰炸机进驻远东基地,使得阿拉斯加美军基地气氛异常紧张。

很多军事观察家认为,这种针锋相对的动作表明,随着新世纪的来临,美俄之间的战略较量仍将继续下去。

TIJ-95战略轰炸机装有4台NK2MB涡桨发动机,最大速度为925千米每小时,乘员最多11人,装备有PBI16型轰炸瞄准雷达、光学瞄准具、自动驾驶仪。

当年,苏联已经研制出能够穿越北极到美国进行战略核轰炸的轰炸机,这种轰炸机不仅能执行战略攻击任务,还可应用于照相、电子侦察、海上巡逻及反潜等任务,在1993年全世界仍有约230架TIJ-95轰炸机在服役,其中仅俄罗斯就拥有170架之多。

事实上,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仍然具有穿越北极,来攻击美国本土军事基地和设施的能力,他们过去经常飞越白令海峡,紧贴着阿拉斯加空域飞行,试探美国战斗机的反应能力。

  • 过去十年间,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是导致俄美关系复杂化,或倒退的主要原因。

2006年10月,两架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巡航进入北美防空识别区后,美国和加拿大派出了6架战机进行拦截,在判明其没有进入美、加领空意图的情况下,只是采取了近距离跟踪伴飞的措施,将其“礼送出境”。

有人将这种在防空识别区内发生的“闯关”和“驱逐”,戏称为“猫鼠游戏”。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空中力量一度比较消沉。但是,随着其实力逐渐恢复,俄罗斯军机又开始了“闯关”之旅。

尤其是白2007年8月,俄罗斯远程航空兵恢复海外战略巡航以来,“猫鼠游戏”再次上演。

  • 俄罗斯重兵集结北极,欲夺取地球制高点

俄罗斯重兵集结北极,欲夺取地球制高点,在冷战期间,北极就是美苏争霸的一个“热点,但彼时的“热”主要还是军事热,毕竟将战略导弹核潜艇置于厚厚的冰层下面无疑增加了反潜难度,这本身对美苏两个军事集团彼此就是一个重大军事威胁。

加之在北冰洋区域,一旦发射潜射弹道导弹,就可以快速打击对方国家,比起其他大洋区域的预警时间则大大缩短。

因此,美苏两国在冷战期间十分重视对北极军事战略价值的争夺。随着地球温室效应导致北极冰层融化加剧,北极更加成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