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知:历史书中的鞑靼和俄罗斯鞑靼,到底有没有关系
发布时间: 2023-07-17

在俄罗斯联邦诸多共和国当中,鞑靼斯坦共和国拥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就像一个国中之国。

鞑靼斯坦共和国

先简单说说这个“国中之国”的历史。

早在1920年5月,鞑靼自治共和国就成立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更是俄罗斯鞑靼人唯一的自治共和国。

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政局的动荡,联盟面临解体。

1990年8月30日,鞑靼斯坦发表主权宣言,改国名为“鞑靼斯坦共和国”,希望脱离苏联和俄罗斯独立,宣布除国防外,其他一切权利归共和国所有。

苏联解体后,鞑靼斯坦境内分离主义势力膨胀。1992年3月,鞑靼斯坦内部展开了一场全民公决,结果希望独立的人占全共和国选民的61.4%。

两年后的2月,俄联邦与鞑靼斯坦共和国签署了《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机关与鞑靼斯坦国家权力机关之间关于划分管辖范围和相互授权的条约》。

条约规定,鞑靼斯坦共和国作为国家与俄联邦联合,可以参加国际关系和对外经济关系,在税收、财政等方面享有特权。

一言概之,鞑靼斯坦已经成为了留在俄联邦内的具有特殊地位和特权的国家。

位于鞑靼斯坦首府喀山的克里姆林宫

苏联时期共有六百多万鞑靼人,主要分为喀山鞑靼人、克里米亚鞑靼人、西伯利亚鞑靼人等许多种类。鞑靼斯坦共和国境内的鞑靼人,即喀山鞑靼人。

2017年的人口统计显示:

鞑靼斯坦共和国有约115个民族,其中鞑靼人占52.9%,俄罗斯人占35.9%,楚瓦什人占3.3%,其它民族为4.2%。

看到这儿,可能有一些朋友就会感到好奇:俄罗斯境内的“鞑靼”和我们历史书中的“鞑靼”,到底有没有联系呢?

历史书上鞑靼我们历史书中的鞑靼,主要指代的是北元政权以及其治下蒙古高原东部草原部落的统称,与蒙古高原西部的“林木中百姓”瓦剌相对立。

鞑靼和瓦剌

“鞑靼”一词最早出自宋朝,是柔然可汗大檀的后代和部众的自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载:

鞑靼之人皆勇悍善战,近汉地者谓之熟鞑靼,能种秫穄,以平底瓦釜煮而食之。远者谓之生鞑靼,止以射猎为生。

既然提到了鞑靼,就不得不简单说说蒙古。

狭义上的蒙古,只包含乞颜、泰赤乌、主儿乞、扎答阑等蒙古诸部,所占据的区域并不大;随着铁木真统一草原,遍布整个蒙古高原的鲜卑系和突厥系部落,都被整合进了广义的蒙古民族。

明洪武二十一年,北元天元十年(1388年)三月,明朝开国大将蓝玉率军北伐,直捣北元天元帝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的汗庭,在捕鱼儿海取得完胜。

捕鱼儿海,即今贝尔湖

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地保奴及妃子五十余人、渠帅三千人、男女七万余人尽数被俘,损失马驼牛羊十万头,大量印章、图书、兵器、车辆被缴获。

北元汗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至于狼狈出逃的天元帝,没过多久便被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杀死。

脱古思帖木儿

从此,黄金家族——忽必烈后裔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中央汗国的地位,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大元政权的领导。

一直以来,关于“北元”的存续时间,一直在学术界上存在争议。

观点之一是截止于1402年。

这一年,布里牙特·乌格齐诛杀坤帖木儿汗,去“大元”国号,复称蒙古,北元时期宣告结束(《明史·鞑靼传》)。不过,蒙古史料《蒙古源流》和《黄金史纲》并没有记载过废除“大元”国号一事。

而蔡美彪先生和曹永年先生在深入探讨后认为,“北元”应适用于脱古斯帖木儿败亡而止,即1388年。

但可以肯定的是,北元的结束,预示着蒙古政权放弃了争夺中原的目标,转为立足于蒙古本身。至此,草原地方势力与中央势力在政治经济诸方面利益上的矛盾突出起来,蒙古草原陷入了无休止的内斗当中,继承也变得极为混乱。

1408年,太师阿鲁台又杀布里牙特·乌格齐,迎立孛儿只斤·本雅失里为汗,称完者图汗;三年后,瓦剌部马哈木杀完者图汗,之后的三年居然出现了汗位真空的情况。

从此,其后进入《明史》所说的鞑靼时期。

理性分析,从成吉思汗开始的“大蒙古国”政权仍然继续着。他们长期沿用元朝时代的汉制职官(如也先官职为太师淮王),至满都海夫人时才基本取消。

1632年,末代大汗林丹汗败于女真皇太极的讨伐,逃亡后1634年死于青海。

林丹汗

次年,返回漠南河套地区的林丹汗遗孀及其子额哲遭到多尔衮率军偷袭,举族投降。

传说中的蒙古帝国传国玉玺

伴随着“大蒙古国”传国玺随即被皇太极所获得,蒙古帝国主支至此宣告灭亡。

俄罗斯境内鞑靼而俄罗斯联邦境内的鞑靼人,又是什么情况呢?这要从鞑靼斯坦共和国开始讲起。

鞑靼斯坦共和国的前身是喀山汗国,而喀山汗国则是由金帐汗国瓦解后分出来的。

金帐汗国

金帐汗国是铁木真长子术赤之子拔都在长子西征之后建立,其汗系当然也属于黄金家族。

漫画版的拔都和速不台

可以说,鞑靼斯坦共和国内的鞑靼人,跟蒙古帝国的扩张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

不过,我们观察鞑靼人的样貌,会发现他们和东方的蒙古人迥然不同,这又是何故?

19世纪鞑靼人复原图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当年金帐汗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就会通晓得八九不离十。

汗国的疆界东自额尔齐斯河,西至第聂伯河,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包括北高加索及花剌子模北部和锡尔河下游地区,向北临近北极圈。

这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庞杂的联合体,而作为征服民族的蒙古族,人数甚少。

男女老幼的蒙古人全部算上,至多也没有超过20万人,而更为保守的说法是只有5000户,即2-3万人。

汗国的人口主要是钦察人、保加尔人、花剌子模人,以及其他一些突厥系族群,其中钦察人与土库曼人的人数更多。特别是钦察草原,是钦察人世代居住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人逐渐被周围的钦察以及其他突厥部族所同化,到14世纪前叶,基本完成了突厥化过程。像突厥语和突厥文,已经成为了汗国的通用语言和文字。

描绘钦察汗国的油画

因为汗国的土著居民基本都是高加索人种,因此数量占极大劣势的蒙古人与他们融合所形成的民族,也就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白种人特征。

他们被欧洲人统称为鞑靼人。

到了14世纪末,金帐汗国在内有纷争,外有异族的压力下,分裂为几个独立的鞑靼汗国: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以及还有克里米亚汗国。

黄色部分即喀山汗国

喀山汗国鞑靼人的祖先,血统主要来自伏尔加保加尔人,而非占据金帐汗国多数的钦察人。保加尔人属于突厥系民族,原居中亚一带,后随匈人西迁到黑海以北。

其中的一部分西迁到东南欧的色雷斯地区,与当地的斯拉夫人融合,形成后来的保加利亚人;留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则被称作伏尔加保加尔人。

1223年9月,第一次蒙古西征中速不台、哲别扫荡乌克兰草原后回师时,伏尔加保加尔人曾经击败过速不台之子兀良合台,造成了对方数千兵力的损失。

等到第二次蒙古西征时,伏尔加保加尔人不得不屈服于强大的蒙古西征军之下,被分解成了数个小国,每一部分都作为金帐汗国的藩属。

1438年,拔都的兄弟秃花帖木儿的后人兀鲁·穆罕默德来到喀山,建立喀山汗国,从金帐汗国中独立了出来。

秃花帖木儿的后人兀鲁·穆罕默德

位于伏尔加河流域的喀山汗国有着良好的农业基础,是个标准意义上的农业国,但战斗力却不容小觑。在立国战争期间,就曾一度活捉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二世,后来又使得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大败而归。

不过,莫斯科公国越来越壮大。

到16世纪30年代瓦西里三世时期,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俄罗斯统一国家基本形成,亦宣称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伊凡雷帝加冕为沙皇之后,改称莫斯科公国为沙皇俄国,实力达到彼时的顶峰,在国力对喀山汗国形成碾压性的优势。

伊凡雷帝

前面几次莫斯科公国的进攻,先后两次被山洪所瓦解。但在1552年,伊凡雷帝靠着充分的战前筹备与新式火炮,终于攻灭了喀山汗国,俘虏了末代喀山汗叶底格尔。

伊凡雷帝的征服

此后,喀山汗国被沙皇俄国吞并成为其一部分,随着俄国的演变,逐步成为当代的鞑靼斯坦共和国。

喀山汗国的遗民并非全是鞑靼人,楚瓦什人也是喀山原住民的后裔之一。

楚瓦什人大概率是没有西迁的匈人吸收了保加尔成分后形成的,与喀山鞑靼人一直都有不小的隔阂。与鞑靼人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不同,在被沙皇俄国征服后,楚瓦什人绝大部分都改信了东正教。

除了喀山鞑靼人,俄罗斯境内还有西伯利亚鞑靼人。顾名思义,他们是西伯利亚汗国的遗民。

西伯利亚汗国

在吞并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之后,沙皇俄国随即发兵压制西伯利亚汗国,希望夺取该汗国的毛皮产地,打开与东方进行贸易的通道。

他们一开始选择臣服于沙皇俄国,但1563年库楚姆汗夺取汗位之后,又开始反抗沙皇俄国的领导。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