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宣统为何共用一个庙号?为什么有人说清朝最后三个皇帝同治,光绪,宣统都没有子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清光绪宣统为何共用一个庙号

光绪帝是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庙号德宗。

宣统帝是光绪帝的侄子,是清朝倒数第一位皇帝。说起宣统帝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说起他的名字大家肯定会很熟悉,宣统帝的名字就叫溥仪。

溥仪身为亡国之君是没有庙号的。一是因为身为亡国之君,朝代都亡了,没有后来的君主给他上庙号的。二是参考明朝崇祯帝,清朝入关之际不懂礼制,为其上庙号怀宗,后来参考亡国之君不能有庙号的礼制取消了这个庙号,不过崇祯帝还是拥有了谥号,清朝为崇祯帝上谥号为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

更何况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社会王朝,清朝之后就是民国,从此封建社会彻底成为过去式。

所以说宣统帝溥仪是没有庙号,甚至连谥号都没有。

至于光绪帝和宣统帝共用一个庙号更是无稽之谈,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朝代的两位皇帝共用一个庙号的事情,压根不可能发生。

不过上世纪,有随着蒋中正败退台湾的满清遗老,曾经在溥仪死后为其上庙号和谥号,具体上的内容宋安之也忘记了,总之是不被官方承认的,也没有广泛的使人知道和接受。

在大陆不只是上世纪就是本世纪也还有清朝遗老或者爱新觉罗族人为溥仪上庙号和谥号,这其中有着怀念故主之意,更有虚张声势使自己出名的小算盘心思。不过还是那句老话,官方不承认,大众更不会接受的。

所以溥仪注定了永远没有庙号和谥号的,更不会荒谬到与大伯光绪帝共用一个庙号去。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为什么有人说清朝最后三个皇帝同治,光绪,宣统都没有子女

同治无后,是因为本来活的时间就不是很长,再加上自己受到小太监的怂恿,跑出外面嫖娼得了花柳病,自然在这之后也就不可能有孩子。当然也有一种说法,在嫖娼之前,同治和皇后是有一个的,但是没能生出来。

光绪无后,其实这个有点同情,因为真的可能不是自己作孽,而是身体不好。要不然,光绪和珍妃感情极深,怎么会无后。

宣统这个不多说了,还是自己的取向问题。

当然,这些也说明了满清皇族婚配选择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越到后来越是身体不行,也是有一点关系。比如说同治在嫖娼前,有一后四妃,真行的话,也不可能没孩子啊!

如果把康熙和宣统对调,会怎样

在有些人的眼里,似乎被吹嘘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如果回到清末,必然能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彻底失去民心的晚清朝廷。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实在是太过高看康熙皇帝了。

姑且不说康熙“千古一帝”这个根本没有被普遍承认的的称号有多大的水分,单单从康熙61年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就可以完全断定,如果康熙和宣统的位置对调,康熙完全没有可能拯救当时的满清王朝。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康熙不可能牺牲八旗的利益去救中国。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将满清皇帝等同于中国,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哪怕满清皇帝们自己也从来不这么认为。包括康熙皇帝在内的清朝皇帝们,永远将八旗的利益至于中国的利益之上。

满清对神州大陆的统治,非常类似殖民式统治。一切的施政手段、方针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巩固八旗对于中国的统治,为了更好的攫取利益和享受特权,而非为了中国的发展。

因此,康熙能够掀起丧心病狂的文字狱,极力压制中国科技的发展,可以对内进行残酷镇压;晚清时期,慈禧太后等人也可以毫不犹豫的出卖国家利益,割让领土,赔偿列强巨额资金,开放国内市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第二,宣统年间,清朝已彻底失去民心。经过鸦片战争以来七十年多年,清朝无数次的卖国行径,满清皇朝已经彻底失去民心。大势已去的满清皇朝,并不是某一个优秀的人物就可以挽回的,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康熙。

第三,康熙皇帝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英明神武,更远远谈不上雄才大略。虽然有了被一些人吹捧的吃糠拉稀的“康熙盛世”,但是,与其说是康熙的功劳,还不如说是红薯和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功绩。

康熙帝当然不能算平庸之人,更不算昏聩,但是,只要我们看一看康熙年间,清朝与沙俄爆发的雅克萨之战,就能清晰的看出康熙的能力。面对只是欧洲二流列强的沙俄,面对沙俄只有数百人的武装移民,上万满清军队围攻雅克萨居然完全无法攻下,最终还是靠围困的手段,方才逼走沙俄武装移民。

而在随后中国与沙俄之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并未失败的满清居然放弃了大量土地,使得沙俄轻而易举的在谈判桌上得到了战场上无法获取的利益,康熙统治下的满清完全成了冤大头。

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也可以清晰的看到,康熙帝面对越发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完全是鼠目寸光,应对也只能称得上拙劣。面对优势尚且如此,如果康熙皇帝真的到了宣统时期,面对列强,康熙皇帝未必能比慈禧太后表现得更好。

因此,指望康熙帝这个完全被小说和电视剧吹捧起来的“千古一帝”去拯救中国,拯救晚清皇朝,无异于缘木求鱼。康熙皇帝是一位优秀的封建统治者,但也仅此而已。

宣统溥仪的一生怎样评价

要评价溥仪,先来了解一下溥仪戏剧精彩的一生。

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被迫退位。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他生于乱世帝王家,幼年登基,三次称帝,从九五之尊到傀儡皇帝,再到阶下囚战犯,在新中国解放后特赦成普通百姓,五次婚姻,其一生惊险刺激,富有戏剧性,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他的一生被拍成电影《末代皇帝》,曾获得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阴差阳错的帝王命,戏剧一样被称帝被退位

溥仪是清宣宗道光帝的曾孙,是摄政王载沣之子,其母亲是载沣的嫡福晋苏完瓜尔佳氏,她是慈禧心腹重臣荣禄的女儿。

光绪没有儿子,并且“戊戌政变”后,慈禧一心想着废掉光绪,后来经历废掉“大阿哥”之后,慈禧选中溥仪即位,在他两岁那年的冬天慈禧下令将溥仪养在宫中,过继给同治帝载淳。据说当时消息传来,醇王府顿时一片大乱,溥仪真正的祖母听到他父亲载沣带回来的懿旨就地昏厥了过去!

光绪帝去世后,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皇统,第二慈禧病逝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光绪皇后裕隆和父亲载沣摄政。

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7月12日溥仪两次在位,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

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建立伪满洲国,做起了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1945年),又称“康德皇帝”。康德是康熙和清德宗光绪的缩称,寄托了继承清朝基业之愿。

溥仪第一次当皇帝仅当了3年,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溥仪下《罪己诏》。武昌起义胜利后,民国元年(1912年),裕隆皇太后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

赶下台后复辟下台,再准备复辟

退位后,民国政府同意溥仪暂居紫禁城,并保留了许多对皇室的优渥条件,每年支付清室费用400万两银元。

民国元年溥仪退位的时候,裕隆太后为六岁的溥仪请了师傅开始读书,书房开始设在中南海瀛台补桐书屋(也就是曾经慈禧软禁光绪皇帝的地方)。

这期间溥仪不学算术、地理和历史,学习的主要是十三经、古玩、古诗和《庭训格言》等规矩,袁世凯等仍对小朝廷效忠,日子过得舒坦而封闭,民国六年(1917年),前清遗臣张勋率定武军4000人入京,把黎元洪总统赶下台,张勋兵变,宣统复辟,年仅12岁的溥仪又一次做啥歌龙椅,可这次的皇帝只当了12天,就惨惨收场。

下台后发生了几件大事:

一是民国八年(1919年),英国军官庄士敦担任溥仪帝师,教溥仪数学、英语、世界史、地理,彻底打开了溥仪眼界,溥仪开始穿西装剪辫子,吟诗作画,养狗养鹿捏泥人,变得洋派。

二是民国十一年(1922年),溥仪大婚,娶了一后一妃。皇后是婉容,妃子是文绣。这俩女人给溥仪之后的婚姻生活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三北京政变被逼宫,建立伪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