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地方方言缺一不
发布时间: 2023-07-11

在关于汉语和拼音的文章谈了汉语的博大精深:文化自信:谈谈拼音为什么无法取代汉字(点击链接阅读),和孙可华老师交流谈到了普通话和方言的现状。

可华老师笔耕不辍,同时也是我的山东即墨同乡,他谈到很多方言的发音在汉语中逐渐消失,比如山东方言中的即墨(mèi),很多媒体包括官媒都按照普通话的读音错读为mo,长期来看对于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方言的传承有严重的不良后果,但是如何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给方言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这又是一个需要各个方面从管理者到文化工作者去思考和解决的大问题。

01

普通话来自于方言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通用的官方语言是普通话,普通话最早来自于清朝末年的国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以基础,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后沿用这一国语,但融入了“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概念,将另一宗方言引入了国语系统,这个方言就是后来普通话成为国语的强有力竞争者,南京官话。

1953年开始,新中国将承德市滦平县的普通话标准音作为官方语言沿用至今,这是一种优化更好的北京官话,比北京本地官话咬字还要更清晰准确,南京官话退出历史舞台。

据传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确定官话的时候做过一轮投票,其中排名前三的方言依次是普通话、粤语和四川话,尤其是粤语最后一票落后于普通话而落选,否则我们的官话历史可能发生改变。

展开全文

我们熟知的普通话只有一百年的历史。各个朝代都有各自的官话,闽南话是从唐代官话演变而来,而粤语脱胎于宋代官方语言。都代表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汉语文化,也体现了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社会风貌。

02

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秦国统一中国,废除分封制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了度量衡,开启了中国两千年的大一统。同样道理,官方语言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供了国民交流的统一的语言平台,关系着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的交流和发展。

中国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14亿人口,各地习俗和方言不尽相同,在华南甚至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还记得读大学的时候同班有一位来自温州的同学,温州话对我们来说形同外语,甚至把每个字拿出来都听不懂,这个时候普通话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广普通话,或者说推广统一的官方语言对一个国家来说意义重大,古代现代都是如此。普通话对于现代中国社会,是国计民生保持正常运行的基础。比如高速公路和铁路网对于现代物流,互联网对于信息社会的意义一样,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如果哪天没有了就会出大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国际第一语言的英语,就类似于地球村的官话之一,是全球政治经济中沟通和交流的基础设施,中国要越来越多地融入国际社会,英语也成为国内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必修课。

03

普通话和方言缺一不可

普通话来自于方言,全国各地有几十上百种不同的方言和发音,如果包括少数民族的语言就会更多。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是不是可以放弃或者忽视方言的保护呢?这个问题引发过非常长期和激烈的讨论,至今还有争论。

方言的重要性有目共睹,首先每一种语言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语言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各个方面。一个地区的方言汇集了那个地区独有的、特色的文化。如果一个地区没有了自己的方言,相当于丢失了该地区文化,而丢失了文化就相当于丢失了根基。

比如即墨方言,一方面体现了即墨乃至整个的历史文化特点,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即墨本地的戏曲:柳腔,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山东东部,与茂腔并称为“胶东之花”,即墨方言的历史和完整性也说明了胶东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历史悠久,这就是过去上千年的历史沉淀。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文化是该地区身份的重要标志。保护好方言有利于保持我们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如同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一样,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方言及其背后的文化形式,比如江苏的昆曲、安徽的黄梅戏、北京的京剧,山东的茂腔、河北梆子、陕西的信天游和榆林小曲等,都体现了不同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的多样性,可以说,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传承千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04

语言的统一和多样化

普通话是全国乃至未来全世界的官方语言之一,推广普通话对于一个统一的国家和全球沟通交流意义重大,而丰富的各地方言也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多样性,从吴侬软语到岭南温州话甚至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语言也可以纳入方言中来,背后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和深厚底蕴,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只要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语言还在,这个民族就屹立不倒,即使有暂时的挫折低谷,从长期历史来看还是会迎来复兴和发展,正如中华民族在过去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中,即使有外族入侵,甚至被异族统治,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带来的顽强生命力屡次击败甚至同化外族。中华民族的薪火相传,一个统一而又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底蕴是重要原因之一。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保持各地方言的多样化,对于整个民族文化基因的保护有重要意义,这一点需要我们的管理者尤其是文化领域的管理者引起重视并慎重对待。

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您阅读后感觉满意,请给予点赞、评论并转发,以示鼓励!「本文作者:孙杨正」

春节话“年”:阳历年,阴历年,阴阳合历“中国年”

从商纣王的一双象牙筷子,谈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重读福山:从“历史终结论”到“政治三维论”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