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易县发生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为何今年雨水特别多?怎么看河北易县奶奶庙的“造神”行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河北易县发生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为何今年雨水特别多

58年来最强洪水!河北易县发生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真的是太强了,全县道路受损3500多米,12座桥梁及部分山体出现坍塌,431亩农田、260亩果园不同程度受损,无人居住房屋坍塌10处,房屋受损7处,未出现人员伤亡情况(转移3765人无一伤亡),这是公布出来的基本情况。

从这个降雨的情况来看,确实属于罕见的情况,这也算是一次“大洪水”的模式了,在2021年也算是极端性的模式,按照统计情况来看,截至7月18日11时,易县今年以来平均降水量达477.7毫米,与历年(215.6毫米)相比偏多121.6%。同时入汛以来,全县平均降水量为397.6毫米,与历年(93.6毫米)相比偏多325%,所以偏多,强度太大,是引发降雨“爆发”的根本。

这波雨水确实厉害,当然,河北易县发生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其实我国其他地区的雨水在今年也很强,之前也说过,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内陆漩涡影响的,同时最近欧洲地区也在遭遇极端性的洪水,上百人都已经死亡了。

所以世界各地都在频繁出现,只能说2021年的气候,短时间来看是真的太极端化了,除了降雨,高温也是如此,在世界各国大规模的出现,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同时对地球其他生命体也带来了影响,所以这种“双重效应”的威胁、是巨大的。

那为何今年雨水特别多?其实从气候的角度来讲,河北今年雨水多也不算很多,也是气候变化的正常效应。夏季属于降雨的高发时段,这个每个人都知道,出现降雨也不是意外的情况。但是“极端性”的雨水就是“不正常”的状态了,动不动都是创下几十年的强降雨,肯定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所以这种极端性的雨水模式,我们还是少见为好。但是极端性的雨水增多,这又是一个不可否认的情况。其次不仅是今年的雨水特别多,在往年也是如此。

而降雨的极端化增加,主要就是因为“全球变暖”所带来的,然后在全球变暖引发的连锁效应之上,将更多的极端性气候引发出来的,什么内陆气旋、副热带高压增强等等,都是一些“连锁效应”,所以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全球变暖引发的极端性气候现象。如果人类不进行对气候的改变,最终可能会“频繁”看到,而不是如今看到的。全球变暖是引发“全球气候巨变”的问题,并非是单一的地区。

2021年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未来的冰山一角”,除非人类真正地将气候改变了,也才会少看到,这个并非是“开玩笑”的,气候越来越极端化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情况。之前大家应该也看到了,北美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高温”,虽然找到了原因——是因为“高压、低压”混乱导致的,但是从根本上就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所以气候改变了才是关键。

只要气候不改变一天,我们面对的气候只会更加复杂,这并非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所以大家要好好维护地球生态系统了,如今世界很多国家都还在破坏,例如巴西,对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砍伐在2021年第一季度总共损失了3609平方公里的雨林,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这是多么的恐怖?只要少一棵树,都会对气候产生影响,更加别说这么多大面积的砍伐了,完全是难以置信的。

所以真的就是如很多人说的那样,一边砍伐,一边种树,然而树成长起来需要时间,砍树就是分分钟的事情,这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所以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任务还是挺重的,加大植树造林、减少野生动植物破坏,共同来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真的是“太难”了,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地呼吁,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能够听进去的可以说是极其少。

这也是为何如今的极端性气候增多的原因,除了降雨之外,未来的干旱,高温,强风暴等等也可能在世界各国出现,这是气候不改变之后的一个“趋势”,所以真的就是“地球噩耗”,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来改变,不能持续下去了,这就是大概的情况,所以,河北易县发生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为何今年雨水特别多?其实最后的原因就是气候变化了,人类对气候的维护太少了,全球变暖也还在持续,增加了极端化气候现象的出现。

怎么看河北易县奶奶庙的“造神”行为

  清华大学博士生,同时也是微信公号“不正经历史研究所”所长的徐腾对河北易县“奶奶庙”的考察和报道使得“奶奶庙”与他一起成了小小的网红。河北易县的这所“奶奶庙”,缺哪个神仙,就随便建一个:握着方向盘的“车神”、全身绑满钞票的“财神”、皱纹很深的“学神”……

  显然,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唯物主义教育使人们普遍地不相信有任何神灵,因此徐腾所发现和报道的这座“奶奶庙”才会引起吃瓜群众的好奇,特别是缺什么神仙,就随意地塑造一个“神仙”来膜拜,对受过教育的大多数吃瓜群众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从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的观点来看,“奶奶庙”显然是一种“迷信”,受过教育的理性人才不会陷入这样的“迷信”泥潭里。

  且慢,尽管日常生活中对“迷信”的定义限于所谓的封建迷信,认为像膜拜“奶奶庙”这样非理性地相信某种行为或仪规具有神奇的效力就是一种“迷信”。但是,从人类认知的角度,“迷信”却远比日常生活的定义要宽泛得多,在心理学里,任何缺乏事实和逻辑的盲目相信都属于“迷信”范畴。

  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行为主义大师斯金纳曾经通过动物实验来揭示了鸽子很容易形成“迷信”。他首先发现在精心设计的箱子里的鸽子可以通过不断地尝试中“学会”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机关来获得食物的方式,这是儿童行为塑造以及矫正的基本原理。接下来,他设计了让食物定时出现,如每隔2分钟出现一次食物,与鸽子的任何尝试都无关。通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不同箱子里的鸽子竟然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刻板行为。有些鸽子不停的扑扇翅膀;有些鸽子不停的摇晃脑袋;有些鸽子不停地啄箱子的某个地方……

  道理其实很简单,箱子里的鸽子在某一次出现食物的时候,碰巧在扑扇翅膀,牠就有可能将食物的出现与扑扇翅膀联系起来,然后不停地尝试扑扇翅膀,功夫不负有心鸽,坚持2分钟后“果然”又出现了食物。因此,这只鸽子的经验告诉牠,扑扇翅膀可以获得食物,而且每一次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灵验”。其他的鸽子也一样,食物出现时碰巧在摇晃脑袋,于是就不停的摇晃脑袋;碰巧在啄某个角落,于是就不停地啄那个角落。

  斯金纳这个实验被称为“鸽子的迷信”;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证实,人类被试也一样可以像鸽子一样在事先设计好的实验任务中轻易地形成“迷信”。

  事实上,“迷信”是人类自古以来且与生俱来通过经验认识世界的必然产物。早在科学、宗教和哲学诞生之前,人类还是古猿的时候开始,最朴素认识世界的方式就是通过经验,无论是亲身经历过,还是亲眼目睹过,只要某一个件事情与某一个现象碰巧地同时或次第出现,人们就很容易将二者联系起来,并逐渐地形成“迷信”。

  经验是人类认识世界最古老,最普遍,也最常用的方法,经验认识的特点是直觉的,无须遵循事实与逻辑,因此,经验认识的特征就是必然杂糅各种“迷信”。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哲学思辨的认识方法需要在既然的概念体系下遵循逻辑来认识世界;宗教是在经验和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以无条件地相信某一观念体系为特征;科学是最为晚近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基于事实和逻辑,以实证的和可证伪的开放体系来认识世界,科学的本质是反直觉的。

  生活中,哪怕是一名资深的哲学家或着资深的科学家,都难以避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迷信”。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人类非理性的各种经验“迷信”能够高效率地帮助人们对事件做出迅速的判断;而反直觉的科学认识则必须建立在事实和逻辑的基础之上,在绝大多数日常生活情境中是无法快速做出简洁明了的认识判断。

  因此,“奶奶庙”里需要什么神仙就塑造什么神仙,不过是当地民众朴素“迷信”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