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教育知识(家长为什么不愿意学习育儿知识而把孩子教育推给幼教机构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家长为什么不愿意学习育儿知识而把孩子教育推给幼教机构

因为有些家长非常懒。

这就相当于等孩子长大以后出现了一些不良的习惯,他们是认为孩子有问题,而不是家长的问题,这就是典型的家长有病,让孩子吃药了。

现在有多少父母会主动学习系统的育儿知识

我肯定的回答题主,现在好多父母都会主动的学习育儿知识。

我在19年6月份的时候参加了一个育婴师的培训,一次开课有2个班,每个班有50人左右。这样的班大概两个月就招一次学员。

在我参加的培训班里,有已经怀孕的,还没有怀孕的,还有准备帮女儿/媳妇带孩子的老人。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两个男士。两男士都表示媳妇上班忙,自己过来学习,不至于以后带孩子的时候手忙脚乱。

且这些学员不止学习育婴师,还学习母婴护理师,会做辅食,照顾宝宝;还学习小儿推拿等。

我的一个朋友,没有时间去上培训班,就在怀孕初期,就买了好多育婴书,包括疾病的处理,简单的小儿推拿,儿童心理学等。

现在养育孩子,跟原来的放养不一样了,每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聪明的成长,而这些都建立在有一个专业、科学的养育观。

所以准父母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已经不是稀罕事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科学育儿会成为普遍现象。很少出现现在的婆媳育儿理念不合,大家都学习了,遵从的都是科学的了。

这也是社会进步,人们意识的觉醒的好现象啊,以后的孩子会幸福成长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父母,你会为了教育孩子去学习育儿知识、去改变自己不良习惯和不良情绪吗

作为母亲,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我学习了很多的育儿知识,改变了一些不良习惯和不良情绪。

父母不是天生的,谁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学习,而且不同阶段学习不同的知识。

我说说我的做法。

1、学习儿童常见病的处理,学习如何用药。

我身边,有百分之七八十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发烧、流鼻涕、感冒的处理方式,有些过度治疗了。孩子一流鼻涕,就觉得是感冒了,然后吃点抗病毒感冒的药;孩子一发烧,赶紧吃药或者打针把温度降下来,生怕孩子的脑子被烧坏了;孩子一感冒,就去买药吃。

殊不知,根据我这几年的学习,看了一些权威的国内外一些儿科医生、药剂师、健康专家的书、文章,了解到孩子流鼻涕不是什么大事,病毒通过鼻涕流出来,不用药也会好的;发烧38.5以上才用退烧药,身体需要温度才能把体内的病毒细菌给杀死;至于感冒,如果是病毒性感冒,不用管,多喝水,7天左右都会好的,如果是细菌性感冒,害怕用抗生素而用抗病毒的药物,是不起作用的。

还有很多孩子生病的知识,学习多了,心里有底了,能减少孩子被过度治疗,逐渐增强他的身体抵抗力。

2、学习关于儿童心理和成长的知识。

我读了很多关于儿童成长规律的书,如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蒙特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孙瑞雪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李跃儿的《关键期关键帮助》等等,孩子大一点了就在读《正面管教》等等书。

读育儿书籍、家庭教育书籍的好处,是父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知道在某一个时期怎么处理一些事情。这样,父母不再苦恼孩子“不听话”,而是正确地去引导。

3、学习自我成长,情绪管理的知识。

做妈妈,情绪要稳定。看了一些心理学的书《少有人走的路》、《不完美才完美》、《社会心理学》、《为何家会伤人》等等;也读了很多让自己成长的书《拆掉思维的墙》、《你的人生有什么可能》等等。这些书,让我对很多小时候的心理创伤释怀,让自己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不会过于激动。也让我看问题的角度,有一些改变。

我家里,到处都是书。孩子的绘本,分级读物等等,在每个房间都能找到,创造条件让孩子多阅读;我的书,睡觉之前看上几页,让内心更强大。

做父母,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你会看到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也在一天天长大。多学习,多思考,才能做好父母这个角色。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更多意见,留言探讨。

一个缺乏育儿知识的家庭,而且有一个泪点极低的妈妈,该怎样教育好孩子呢

没有人天生就能做好父母,初为人父人母,都难免要紧张和焦虑,记得《请回答1988》里面,德善爸爸说过:我是第一次做父亲,我还有很多不足,请女儿原谅我。做好父母,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是父母不断摒弃缺点日臻完善的历程,更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的过程。

唯有与孩子一同成长,我们才能完善自我,做好父亲和母亲。既然已经知道育儿观念缺乏了,那就要多看这么多这方面的知识,可以进一些父母群,多看一些专家讲座和书籍,看一些儿童行为心理学,知道孩子的成长规律,有原则有目的的指引孩子前行之路。

泪点低的人,情商一般都高,这可以传递给孩子要善良要尊重他人等信息,让孩从小学会善良和包容。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