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气的谚语(清明节有哪些谚语呢
发布时间: 2023-07-06

清明节有哪些谚语呢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公历的4月4号或5号。过了清明节,天气持续变暖,雨水开始增多,春耕春播就正式开始了。关于清明节的谚语有很多,都是历代农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小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最喜欢听老人们说话,最喜欢了解他们嘴里念叨的谚语。一起来看看当地老人常说的关于清明节的谚语吧。

二月清明莫要赶,三月清明莫要懒。

正常的年份清明节在农历三月,也有在农历二月的,这是因为农历十九年七闰的缘故。当地老人的说法是,如果清明节在二月的话,不要急着种地,避免碰到倒春寒;如果是在三月的话,那就要抓紧种地了。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

清明到谷雨这段时间,如果天气比较暖和的话,那么要尽快春耕春种,以免误了农时。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正常情况下,清明之后就不再下雪,谷雨之后就不再下霜。但是气候异常,出现倒春寒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清明之后还下雪,谷雨之后还下霜的情形。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雨。

清明时节一般都下雨,谷雨一般都不下雨。一旦清明晴天,谷雨下雨,那么这一年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如果清明时节下雨的话,那么之后会一直比较干旱,甚至会持续到夏至节。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清明如果刮大风的话,那么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刮风。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清明刮南风的话,夏天的降雨量就偏多;清明刮北风的话,夏天的降雨量则偏少。

以上这些关于清明节的谚语,是小编家乡的老人们经常说的谚语,也是一些比较实用的谚语。老人们都是以此来安排耕种时间、预测年景收成,规避旱涝灾害等。当然了谚语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各地区的谚语有所不同


对于这个回答,喜欢的点个赞吧,有不同想法的,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今年清明“三节相连”非常少见,哪三节留下来的农谚都有哪些

“过了寒食还冷十日”,农谚俗语大智慧,清明前后老祖宗留下来的农谚,教你从天气预测年景!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明前一日是“寒食节”,按传统这天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

今年3月3日是“三月三上巳节”,3月4日是“寒食节”,3月5日就是清明节了,相信很多小伙伴已经有了假期安排。不过,目前疫情防控还是比较严格的,给出行带来少许阻碍。

这三个节日今年连成排了,一个挨一个,还是非常难见的。其中,三月三上巳节在过去有一段鼎盛时期,由先秦时的浪漫到魏晋时优雅再到唐朝时热烈,可是谁也没想到,上巳节到了宋代时就清绝了。所以,到了现在人们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上巳节”这个传统节日,只知道“芥菜煮鸡蛋”了,只有西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在过三月三上巳节。

寒食节又叫禁烟节,在古代民间是一个很重的节日,在寒食节这天要禁烟火,吃冷食。对于寒食节我们所了解的都是关于介子推割肉给重耳吃的典故,对这个节日已经没有半点记忆了。只有在诗句中才能看到“寒食节”的描述,比如,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其实,这首诗真正的意图是引用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三月份暮春时节里的三个节日中,只有清明节是流传最广的,时间也最长,从起始到现在大约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成为众多传统为一身的传统节日。

“春分一过是清明,清明前后添粪茔”,清明前后是缅怀亲人,祭奠亲人的最好时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是农民春耕劳作最好的时节。在古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结齐而清明矣。”的记载。

清明有三候,分别为: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清明到来,作为暮春时节的白桐花四处盛开,清芬怡人,各种各样的花争相开放;喜阴的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回到洞中,喜阳的鸟儿在山野田间鸣叫,提醒人们要忙于春耕了,不要误了农时;这个时候经常会下雨,下雨之后也能看到彩虹了,有了春雨的洗涤,春季才能更明媚。古人就是通过这些细微的观察,用最简练的语句,来更准确地描述清明节气的特征。

古代是农耕社会,并没有我们现代的这种天气预警信息,也没有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基本上就是靠老天赏饭吃。所以,每当重大节日来临时,都会举行一些祭祀活动,祈求“老天爷”保佑。

清明前后,古人为流传下来很多农谚来预判年景,分享几个给大家,看看古人留下来的这些农谚还有没有道理了!

一、过了寒食,还冷十日

关于寒食节的农谚不多,俗语但是不少。这句农谚是说寒食节过后还要冷几天,一些蔬菜还不能忙于种植,也提醒人们,春暖花开的季节,也要防范倒春寒的天气。

二、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无人要

如果农历三月三上巳节这天太阳高照,是个大晴天。预示当年是个风调雨水好年景,粮食会获得丰收。新粮足够吃,陈粮就没人要了,也就买不上好价钱。

三、三月初三天若下,穷人卖妻富卖马

这句农谚和上一句是相反的,如果三月三这天下雨,预示当年年景可能不会那么好,可能会出现农作物欠丰收年的情况,人们生活困难,缺衣少粮,无法安居乐业。

四、清明天晴不下雨,石头缝里都结谷

清明天气太阳高照,不阴天也不下雨,对于农作物生长是有利的,不小心掉到石头缝里的粮食也会长出果实。

五、清明雨星星,一亩高粱打一升

清明这天如果下雨,预示着年景可能不太好,一亩地的高粱才能打一升的粮食,也就是粮食减产了!但是,我们都知道清明时节,沿江一带经常会下雨,所以,这句农谚也是有地域性的,不能一概而论。

六、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清明过后也不全是好天气,有可能还会降温和下雪,还是要做好防冻措施的。特别是小麦开始拔节了,对于光照的需求是远大于水份的。所以,这个时候最怕突然降温,发生“倒春寒”。

七、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

今年的清明节的交节时间是在公历4月5日,农历三月初五。公历上相对固定一些,但是农历上却没那么固定,有的时候是在农历二月份,有的时候是在三月份。这句农谚的大概意思是说,如果清明节气在农历二月里,那么农民就不要在清明之前播种春种农作物;如果清明节在农历三月里,那么农作物的播种可以尽量赶在清明节之前。

关于清明前后的农谚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分享给大家了。这些农谚都是古人通过长期的劳作结合天气总结出来的,有的已经不合时宜了,我们只做为了解和参考就行。您还知道哪些关于清明前后的农谚呢?期待您的分享!

全文完,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

关于清明的农谚有哪些

在清明时节写诗,农村的土老百姓写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俗语。这些俗语基本都是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生活和农业生产是具有很重要借鉴作用的。比如

1.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2.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3.清明雨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4.清明前后怕晚霜,天晴无风要提防。

5.清明风刮坟头土,淅淅沥沥四十五

6.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7.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8.清明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