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个月可以独坐?带有鸟的诗句独坐敬亭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宝宝几个月可以独坐

宝宝几个月可以开始独坐,用我们中国的老话来说,就是三翻六坐九爬。意思就是孩子三个月就可以开始翻身,六个月就可以独立的去坐。但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说法,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有的孩子可能不到六个月就可以独坐,但是有的孩子可能过了半岁还是不能独坐,但是妈妈们不要担心,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先看看,孩子发出什么样的信号,就代表着孩子可以坐了。孩子从翻身到会坐,会经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拉坐,靠坐和独坐。

什么时候开始练习孩子拉坐呢?答案是等到孩子颈部肌肉可以撑起头部重量,也就是孩子的脖子完全可以自己树立起来的时候,妈妈可以把宝宝的背用枕头垫高一点,用双手去拉宝宝,如果孩子在坐起身后,头是后仰或者低下的,那就证明这个孩子练习独坐有点为时过早!

如果孩子脖子力量太小,可以试着让孩子多多练习趴着,来增加孩子的颈部力量。

孩子五六个月的时候,可以试着让孩子去靠坐,因为孩子刚刚学会坐,可能会突然倒下,所以在半岁左右的孩子身后,可以垫上被子或枕头,这样可以让孩子独立的去坐。

等到孩子可以熟练的去靠坐后,就可以开始训练宝宝来进行独坐了,因为孩子的头会比较大,所以独坐最开始,孩子会不由自主的往前倾,他会用手来支撑身体来保持平衡,这种状态可能会持续一两周,随着孩子背部和腰部肌肉的成长,他的独坐会越来越熟练!

带有鸟的诗句独坐敬亭山

1、原文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2、注释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4)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5)厌:满足。

3、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4、创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一共七次游览宣城,这首五绝作于753年(天宝十二载)秋游宣州时,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请指教:李白《独坐敬亭山》为什么未押韵

请指教:李白《独坐敬亭山》为什么未押韵?

我是杨业光,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全文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一首首句仄起不入韵的五言绝句,到底合不合律呢?

一、 我们用检测诗词的软件检测:

1.用平水韵检测(附图1):

上图的检测依据:

①这首诗是五言绝句,且是仄起首句不押韵;

②遵守的韵书:平水韵

检测结果(平水韵):平仄存在1个问题,第13字 两 应平,存在多音字:看 不 ,请根据词意判断平仄。这首诗押平水韵十五删韵,押韵。

2.用中华新韵检测(如图2):

上图的检测依据:

①这首诗是五言绝句,且是仄起首句不押韵;

②遵守的韵书:中华新韵

检测结果(中华新韵):平仄存在1个问题,第8字 独 可平可仄,建议用仄;第13字 两 应平;存在多音字:看 不 ,请根据词意判断平仄,第8字 独 可平可仄,建议用仄,第13字 两 应平。

3.结论:通过上述两种韵书的检测,不难看出,李白的这首《独对敬亭山》虽然有不合律之处,但是押韵没有问题。

二、问题延伸与拓展

题主提这个问题,是想让大家进一步延伸拓展思考以下几点:怎么判断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写格律诗遵循哪一部韵书来押韵?不合律的诗能不能成为千古名篇?下面我来逐一解答。

1. 怎么来判断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我们知道,古人的诗分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它在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近体诗这一叫法在中国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今秋,伯应(袁可立子袁枢)自睢阳寄近体诗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属余序。“

近体诗种类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其特征主要有三点:①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②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③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平声韵,且必须是同一韵部的韵;④在一首诗中,新(中华新韵)旧韵(平水韵)必须分开,不能混用。

判断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格式,一是看首句第二字的平仄,也就是格律诗第一句第二字,是平声字,就是平起格式,是仄声字就是仄起格式;二是看第二句的尾字,是平声,那么整首诗就押这个字的同步韵部(特例孤雁出群格,首句押邻韵,这是被允许的,古人认为首句可以不押韵,因此放宽了首句押邻韵范围。邻韵,并不是韵书中韵部相邻的韵,而是指读音相似或相近的韵部字,这里不展开。),因此,格律诗就四种平仄格式,即平起不押韵、平起押韵、仄起不押韵、仄起押韵。如上面列举的李白的《独坐敬亭山》,鸟,仄声,首句尽,仄声,不押韵,第二句尾字:闲,是平水韵十五删韵,这首诗为仄起不押韵,押平水韵十五删韵。同理,中华新韵也是一样的,这里略去。

2. 写格律诗遵循哪一部韵书来押韵?

韵书的产生是格律诗诞生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最常用的大约是《平水韵部》《词林正韵》,其他的有《广韵》《唐韵》《集韵》《中原音韵》《佩文诗韵》《五音集韵》等等。通常写诗用的是平水韵,写曲填词用词林正韵。由于时代的发展,普通话成为汉语标准的规范语言,便产生了《中华新韵》和《中华通韵》。

韵书的选择与推广,历来都是官方推行的,清朝的《佩文诗韵》是清代科举用的官方韵书,士子进考场作试帖诗必须遵守这部标准韵书。很尴尬的是,《中华通韵》是中华诗词学会推出的,权威性大打折扣。但不管是用那本韵书作格律诗,都有严格遵守其韵书要求,不能相互混用。道理很简单,因为《平水韵》,依照当时官方语音,按照平、上、去、入四声发音编制成106韵。《中华新韵》,是近代以普通话为读音的依据,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读音的依据,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