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未捷身先死(谁能讲清楚“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好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谁能讲清楚“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好在哪里

这两句诗是描写诸葛亮的。

全诗如下: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两句诗之所以能如此脍炙人口,是因为它们能引起人的共鸣!这是为诸葛亮发出的哀歌,也写尽了中华民族多少英雄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

诸葛亮一生隆中对定三分天下之策,辅佐先主,后主两朝!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终因劳累过度,病死军中,留下前后出师表,成为至情之文!

他表达了对诸葛亮一生功绩的肯定,也表达了对诸葛亮倾尽一生壮志未酬的遗憾!

千载之下,英雄同泪!这两句诗是如此的出名,以至于古人甚至现在我们仍用这两句诗表达对未能完成事业的英雄的惋惜之情!

蜀汉丞相诸葛孔明为何说“出师未捷身先死”呢

我是泛湖幽客,我来回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是后人写来纪念诸葛亮的,诗中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说孔明一生勤劳,但是出师未捷,人却过早的逝去了。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在刘备落魄无依时为他战略性的提出了“隆中对”这一史上著名的军事战略规划,后来刘备按照诸葛亮的设计,步步为营,占领了蜀汉与荆州,终于有了立足之地,可是好事不长,刘备伐吴失败,不久又去世了,将新生蜀汉政权的大担子全部压给了当时还很年轻的诸葛亮。

刘备死后,诸葛亮可以说是既当爹又当妈,对内树立法治加强蜀汉经济建设,平定南中动乱,稳定伐吴失败后的蜀中人心;对外积极备战,数次北伐中原,以弱小的蜀汉之国力,撬动强大的曹魏帝国,使得中原地区累世不得安宁,终诸葛亮之世,曹魏一直将蜀汉视为心腹大患。

诸葛亮倾全力伐魏,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是想实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那就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种崇高的个人理想激励着他也激励着后人。不同于后来东晋南北朝时代桓温、刘裕等人借北伐中原以扬威而后回朝篡权,诸葛亮的心中一直将朝廷的兴衰放于个人荣辱之上,此是其品德的强大与高尚,所以后来人更加的崇拜他。

另外,从诸葛亮的出师表可以看出,其实当时他自己也明白,以蜀汉偏安的实力,无法撼动稳固的曹魏政权,所以他做的很多努力可能最后是徒劳的,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希望渺茫而放弃,还是依然执着的在做着,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赌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人会认为其愚钝,但更多的人看到了他的坚持与努力。人生本来就没有完美无缺的,哪怕是失败的结局,也远远好于遗憾后悔的将来。所以这更加加强了后来人对于他的悲剧色彩的英雄命运的同情,类似于项羽,有时候悲剧人物在历史上更能赢得共鸣。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