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为什么叫百里守约(荀彧为什么被称为东汉末年的高富帅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荀彧为什么被称为东汉末年的高富帅

荀彧来自汉末士族大家的代表——颍川荀氏。

提起颍川荀氏,要先从荀彧的祖父荀淑谈起。荀淑的官职不大,仅仅是郎陵县令。自己官职不高不要紧,只要学生官职高,同样拥有政治话语权。

荀淑不但自己品德高尚,学问渊博,所生的八个儿子,也个个优秀。

荀淑外有二李门生,内有八子继尘,这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势力。这样的一个家族,有财富,有地位,有才干,有声望。朝廷认他,百姓尊他,士人敬他,通吃所有社会关系。汉朝没有科举制,施行的是举察制,像颍川荀氏这样的士族大家,是举察官向朝廷输送人才的重点对象。说白了,就是国家人才储备库,一个家族就相当于一个社科院。

荀彧的祖父荀淑是士人领袖,叔叔荀爽是百官楷模。荀家集权贵与名流于一身,通吃文化圈与政治圈。出一代人才是个人优秀,出两代人才是家庭优秀,出三代人才,才能称得上家族优秀。身为荀家第三代的代表人物荀彧,究竟有多优秀呢?我们来看看当时人的评语。

荀彧年轻时,何颙就夸他:“王佐之才。”曹操初见荀彧,便感叹:“吾之子房。”连司马懿,都这样夸荀彧:“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荀彧不但有才,长得也很帅。

魏晋之后,夸赞美男时特别爱用的两个典故,分别是何郎傅粉与荀令留香。何郎是指当时的玄学大师何晏。何晏相貌俊美,皮肤洁白,如同擦了脂粉,天生自带美颜和滤镜。荀令指的就是荀令君荀彧了。荀彧有个熏香的小爱好,留下了坐席三日香的美谈。这两个典故都是比喻美男,但我更喜欢后者。何郎傅粉仅仅是妖娆外貌的展现,而荀令留香,香的是一种内涵,一种境界,一种气质。外貌妖娆,终成枯骨。内涵优雅,香沁古今。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荀彧为什么老年背叛曹操

荀彧为什么老年背叛曹操?曹操为何要杀荀彧?其实是同一个问题,我来一并回答。

荀彧的下场

公元212年,荀彧因病在家修养。曹操派人送来一个盒子,荀彧打开一看,竟是空无一物。荀彧摇了摇头,早已明白主公的意思,于是服药自尽了。

荀彧和曹操的蜜月期

公元191年,荀彧来投曹操,曹操大喜过望,见人便说:吾之子房来了。荀彧年纪轻轻便有“王佐之才”,他的理想就是匡扶汉室,天下太平。此时为了天下太平,必须选择和曹操并肩作战,曹操有勇有谋,有领导魄力,值得辅佐。荀彧为曹操举荐人才,稳定后方,制定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妙计,最终三足鼎立。荀彧也因此一步步升迁,先后加封为侍中,尚书令,荣耀无数。曹操还将女儿嫁给荀彧的儿子,两人互相联姻,儿女亲家,此时的曹操和荀彧关系亲密无间。

荀彧和曹操的矛盾

曹操集团权势一天天增大,曹操内心的“取汉而代之”的野心也日益膨胀起来。这些心思被曹操集团的下属看出来了,军师祭酒董昭向曹操劝进,提出“五等爵制”,只有先恢复了爵位制后,曹操后面的称王称帝才顺理成章。这一建议被中书令荀彧强烈反对,曹操因此对荀彧十分失望,关系破裂。

荀彧为什么要背叛曹操呢?关键有两点:

第一,信仰不同。早起荀彧和曹操的目的一致,都是平定天下。等到天下三足鼎立了,曹操集团开始了篡汉谋逆了,这和荀彧的匡扶汉室的理想相违背。

第二,阶级利益不同。曹操集团分两大阵营,一个是颍川阵营,以荀彧、荀攸、陈群、钟繇为代表,把控着朝政;另一个就是谯沛阵营曹氏家族为代表,他们掌握着军队,是曹操的嫡系。荀彧跳出来反对谯沛集团提出的“五等爵制”,在曹操看来,这是以荀彧为首的颍川阵营公开反对谯沛的开端,必须制止。

因此,曹操为了集团利益,原则上荀彧必须死,所以才有了曹操空盒杀荀彧的那一幕了。

荀彧为什么建议曹操杀刘备

谢谢邀请! 荀彧是一心向汉的汉臣,一生像匡复汉室江山,使汉朝得以延续。这一点,其实和刘备是基本相同的,可是荀彧却积极劝说曹操杀了刘备。这是因为,那时的曹操也是汉臣,曹操起兵,也是为了努力恢复汉室的,所以荀彧认为只有曹操才能真正的完成大业,曹操代表的正统的汉朝。荀彧不是很认同刘备这个人,中山靖王之后的说法,他认为刘备不是久居人下的人,以后必有不臣之心,所以积极建议曹操杀了刘备。果然,后来刘备成功脱离曹操,成了曹操最大的对抗者之一。 其实不是曹操看不出来,青梅煮酒论英雄是,曹操就说了,天下英雄,唯操与使君尔!曹操心里明白。他是听了郭嘉的话,郭嘉说,现在丞相招贤若渴,刘备这人名声响亮,杀了反而使你招人指责。曹操也感觉那时刘备寄居他那里,没什么作为。不料刘备还是成功的走了,而且也壮大了! 荀彧主张杀刘备,是很有远见的,只是那时曹操听他的,杀了刘备,三国就没有人演义了!

曹操心腹大臣荀彧晚年为何反对曹操称晚王

我是三维策论,历史爱好者,在这里回答你的问题。

事实上曹操要称国公的时候荀彧就已经反对了。当时董昭等人计划劝曹操进位国公,私下里找荀彧商议,但是荀彧却说他觉得曹操起兵是为了匡扶汉室,是忠贞之举,不应该贸然进位为国公。

《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记载: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由这段记录可以知道,荀彧死于建安十七年,那时候曹操称公的事情刚刚提上议程。而曹操称王是在建安二十一年,因此荀彧只是反对曹操称公,而没有反对过称王,当然如果他还活着我想他会反对的。

(曹操称王时荀彧已死去多年)

那么荀彧为什么反对曹操进位国公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作为汉室老臣,荀彧对复兴汉室还抱有幻想。

当初董卓乱政之时,荀彧不想助纣为虐,于是辞官回乡,并带着族人去投靠了袁绍,之后认为袁绍难成大事,所以转投了曹操。

当时的曹操是唯一一个迎奉天子的诸侯,并且南征北战、治理地方都颇有建树。而荀彧之所以投靠曹操是因为他觉得曹操是汉室的忠臣,想要辅佐曹操匡扶汉室。因此有人要劝进曹操,荀彧自然不会支持。他可是要恢复汉室的,不能容忍别人的僭越。

(荀彧是汉室忠臣)

第二、荀彧觉得曹操本性未改,有着和自己一样的理想

早期的曹操和荀彧一样都是忠于汉室的。可是随着权利的提升,曹操渐渐有了一些别的想法。董昭等人的劝进未尝没有曹家在背后推波助澜,可是这些荀彧却不知道。

甚至直到这个时候,荀彧还认为曹操是忠于汉室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