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绾叛降匈奴,这是刘邦未预料到的,但卢绾的背叛完全是逼出来
发布时间: 2023-07-17

韩信、彭越和英布的叛乱,有些是刘邦为了及早解决问题,有意激化了矛盾而造成的,刘邦早有思想准备,而卢绾的叛乱,却是他未预料到的。

卢绾与刘邦是同乡,他们两家为世交。卢绾的父亲和刘邦的父亲是好朋友,卢绾和刘邦为同日所生,以后又同时上学,成为经常在一起玩耍的密友。刘邦年轻的时候,因为犯法不敢回家,卢绾常给他照顾。刘邦起兵后,卢绾也一直跟在他身边,出入其卧内,两人无所不谈,是刘邦最亲信的人。

刘邦平定了燕王臧荼的叛乱后,就封卢绾为燕王。这是他所分封的异姓王中,唯一值得自己信赖的人。陈豨叛乱后,刘邦率兵到邯郸击陈豨,卢绾从东北面出击,配合了刘邦的军事行动。

陈豨起兵后,感到在军事上很孤立,就派人去与韩王信原来的部将王黄、曼丘臣勾结,想通过他们求得匈奴的支持。

卢绾听说陈豨想勾结匈奴,就派使者张胜去匈奴,想告诉匈奴说,陈豨的军队已战败,希望匈奴不要支持他。这完全是忠于刘邦的一片好心。

张胜到匈奴后,碰到原来燕王的儿子臧衍,他逃亡在匈奴,原来就认识张胜。臧衍对张胜说:“你之所以被卢绾重用,是因为你对匈奴的情况了解。燕国之所以能存在下来,是因为各路诸侯一再反叛刘邦,战争一直未断。现在你为了燕国的利益,想尽快消灭陈豨,可是陈豨被消灭后,也就该论到燕国了,到那时你就会变成刘邦的俘虏。你为何不让燕国暂缓攻击陈豨,而使陈豨与匈奴联合呢?到时如果刘邦的力量能战胜陈豨,他也要依靠燕的力量,使燕王长期存在;即使刘邦处境危急,燕国也可以平安无事。”

臧衍的这一番话,显然是在挑拨卢绾与刘邦的关系,但张胜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觉得他讲得有道理,就在没有与卢绾通信息的情况下,偷偷请匈奴和陈豨派兵攻击卢绾。

卢绾突然受到匈奴与陈豨的进攻,他怀疑是张胜投降了匈奴,勾引匈奴兵来进攻自己。他当然很痛恨张胜的这种背叛行为,就上报刘邦,要杀张胜的全家。

刘邦对卢绾的报告还未答复,张胜就回到了燕国,把实情告诉了卢绾,说明他让匈奴出兵攻燕,是为了叫卢绾借机撤回打陈豨的军队,以保存实力。卢绾这时才恍然大悟,可他已向刘邦报告了张胜叛变,要杀他全家。为了保护张胜,卢绾赶紧又向刘邦。送了一个假报告,说明勾结匈奴的不是张胜,从而开脱了张胜的罪责。

卢绾又派张胜出使匈奴,让他使用离间计,挑拨匈奴和刘邦的关系;又派范齐到陈豨处,偷偷让他对陈豨表示自己的支持,希望他能坚持下去。

刘邦平息了陈豨的叛乱后,他的一个投降的部将向刘邦报告说,卢绾曾派范齐到陈豨那里,与陈豨密谋过。刘邦派人要卢绾来长安,亲自质问有无此事,卢绾害怕,借病不敢去。刘邦又派人去请卢绾,了解他有什么病,调查一下他是真有病还是装病。卢绾更加害怕,藏起来不敢见刘邦派来的人。他对其亲信说:“不是刘姓封王的,现在只剩下我和长沙王了。过去杀韩信和彭越,都是吕后出的主意。现在刘邦生病,吕后掌权,她专门想找借口,杀害异姓王和大功臣。”

卢绾为人胆小怕事,他的一些部下认为他难成大事,怕跟着他受牵连,纷纷逃亡了。有人为了讨好刘邦,还把他背后说的话偷偷告诉了赵尧。赵尧认定卢绾是装病不敢去见刘邦,并有反叛的迹象,他们回到长安后就如实向刘邦作了报告。

这时正好有匈奴人来投降,降者报告了张胜作为卢绾的使者,在匈奴与之勾结的情况。刘邦听后大怒,高声叫喊说:“卢绾果然也反了!”

这时刘邦已经病得很重,他最知心的朋友卢绾的反叛,对他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他自己不能带兵去平叛,就让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兵去击卢绾。樊哙带兵走后,有人向刘邦报告说,有一天在宫中举行宴会时,樊哙准备带兵杀刘邦的爱妃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如意。

戚夫人是刘邦在定陶时娶的妃子,她年轻貌美,一直得到刘邦的爱宠。刘邦晚年的时候,认为立的太子刘盈过于软弱,不像自己的儿子,所以想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但一直受到吕后势力的极力反对。

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在立太子问题上,当然是坚决支持吕后的。从樊哙的性格上看,他有可能建议过采取这种极端的措施,以消灭太子的竞争者。他没有这样做,可能是吕后怕激起大的冲突,没有同意。刘邦对樊哙当然是了解的,他知道樊哙会干出这种事来,所以听了这个报告,就大怒说:“樊哙看到我病重,是希望我快点死吧!”

刘邦本来对樊哙就存有戒心,但由于樊哙一直对他忠心耿耿,找不到收拾他的机会。现在自己病危,樊哙就要采取粗暴的行动对待自己的爱妃和儿子,自己死后谁还能控制得住他,因而决定在自己死前除掉樊哙。他把陈平叫来商量,陈平给他出了一个计策。

他觉得陈平的计策既不影响平息卢绾的叛乱,又可除去樊哙,因而同意按计进行。他把周勃叫到床前对他说了陈平的计谋:“你和陈平骑快马到前线,向樊哙宣布我的命令,由你代替樊哙率军去平息卢绾叛乱,由陈平在军中立即斩樊哙。”

周勃和陈平接受刘邦的命令,赶往前线的樊哙军营。他们两人在路上商量说:“樊哙是刘邦的老朋友,立下不少战功,又是吕后的妹夫,他和刘邦的关系非同——般。刘邦一时气愤要杀他,恐怕气消后他会后悔。不如把樊哙抓起来后,押送到长安,由规邦自己处理他。”

陈平和周勃到了樊哙的军营时,就起土为坛,要樊哙来听刘邦的诏令。樊哙当然不会怀疑刘邦会派他们来抓他,而以为刘邦有什么新的军事部署,所以未加任何防备,就去听候诏令。樊哙一到,陈平和周勃就下令把他的双手缚起来,对他宣读了刘邦的诏令后,关在槛车里押送长安,而由周勃率军讨伐卢绾。

刘邦在讨伐卢绾前,曾向燕国的百姓发布命令说;“卢绾是我的好朋友,我爱他就如同爱我的儿子一样。听说他与陈稀勾结谋反,我不相信,就派人叫卢绾来长安询问。卢绾装病不敢去,这说明他心里有鬼。燕国的官吏和百姓没有罪,为了鼓励你们起来反对卢绾,凡燕国官吏俸禄在六百石以上者,我各赐他们升爵一级。跟随卢绾谋反的人,只要现在离开他,不再参与叛乱,我赦免他们的罪,同样加爵一级。”刘邦的这一诏令,从政治上分化瓦解了卢绾的力量,使他更加陷于孤立。

周勃代樊哙为帅后,连败卢绾军,直追至长城脚下。卢绾这时只剩下数千骑兵,他听到刘邦病危的消息,就想刘邦的病如果由危转安,也可能他会一时高兴,想到两人过去的情谊,而赦免他的罪,自己再到长安亲自向刘邦谢罪,还会得到刘邦的谅解。当他听到刘邦病死,吕后当权,赦免他的罪已无望后,就投降了匈奴。匈奴单于冒顿封卢绾为东胡卢王。卢绾因为常受匈奴人的侮辱,一年多后就病死在匈奴。

陈平押着樊哙的槛车还没有到长安,就听到刘邦病死的消息。陈平怕吕后和她的妹妹吕须怪罪自己,就先留下槛车,自己赶往长安,在路上碰到任命他和灌婴率十万大军守荥阳的命令。陈平听完命令后,没有去荥阳,而是赶忙去了长安,进宫向刘邦的遗体哭奏前事。吕后听了,很受感动。她对陈平说:“你一路辛苦了,回家休息吧。”陈平怕去守荥阳,樊哙到后与他的妻子吕须在吕后面前说自己的坏话,自己无法辩解,因而向吕后请求,希望留在长安。吕后听了他的话,就任命他在长安当郎中令,协助孝惠帝处理政务。所以后来虽然吕须一再说他的坏话,陈平都平安无事。

樊哙的槛车随后到了,因为刘邦已死,吕后当政,樊哙又恢复了原来的爵邑。

卢绾的背叛刘邦,完全是逼出来的。从卢绾与刘邦的关系以及处境来看,他并没有反叛刘邦的资本。韩信、彭越和英布,他们或者与刘邦同时被项羽分封为王,或者是刘邦在与项羽的斗争中,给刘邦以极大的支持,他才得以战胜项羽。他们有功劳,也有与刘邦对抗的资本。而卢绾的被封为王,完全出于刘邦的关系和照顾,所以他的反对刘邦,从政治上来说并无多大的号召力。

卢绾的武力和斗争的经验,也远远不如韩信、彭越和英布等人。他没有领导过独当一面的战争,只是和刘贾一起率二万军队,深入项羽的后方,配合彭越打过游击战。后来又与刘贾一起击败过临江王共尉的反叛。这些都不是重要的战役。

卢绾也与韩信、彭越和英布不一样,他并没有在战斗中培养出一批忠于自己的亲信和骨干,缺乏一支忠于自己的精锐军队。从他重用的张胜看,还是接受的旧燕王的部下。所以卢绾并没有一支足以与刘邦对抗的军事实力。

卢绾自知不是刘邦的对手,但他还是反了。因为不管他与刘邦的关系如何特殊,毕竟是刘氏家族以外的人。他看到韩信、彭越和英布等异姓的诸侯王,一个个被刘邦杀害的情况,根据他对刘邦多疑善变个性的了解, 自己也难于免祸。他曾寄希望于陈豨的长期割据存在,会给保存自己创造一个外部的环境,但陈豨很快就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不敢去长安面见刘邦,因为那只能是自入圈套,束手就擒。在刘邦的一再逼迫下,他只能起兵反抗,作最后挣扎,此外别无出路。

结语:卢绾反抗刘邦唯一寄托的希望,和韩王信一样,是依赖邻近的匈奴力量的支持。如果反抗失败,还可以退入匈奴。反叛力量与匈奴勾结,这是刘邦最头痛的事,因为他当时还不可能全力对付匈奴,还没有这个力量和条件。但是匈奴的冒顿单子,好像当时也没有意思全力与刘邦作对,他虽然支持了这些反刘邦的叛乱。可他并没有倾全力去支援。因而使刘邦得以很快平息了韩王信、陈豨和卢绾的叛乱,而没有再发生像白登之战那样的与匈奴主力的对抗。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