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复苏:星星之火 可以燎
发布时间: 2023-07-11

导语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赖坊村写下一封回复林彪的长信。针对以林彪为代表的部分高级军事将领对于《红旗还能扛多久》的疑虑以及红四军内部弥漫的悲观情绪,毛泽东在回信中系统阐明了他对中国革命和红军前途的看法。

毛泽东在信中指出:一、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二、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三,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1928年底到1929年初,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三次“会剿”,好像很有力量,其实英、美、日在中国的斗争已十分露骨,军阀混战业已形成,实质上这是反革命潮流开始下降,革命潮流开始复兴。四、现实的客观情况是,各种矛盾都向前发展了,全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毛泽东在信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批判了夸大革命主观力量的盲动主义和看不到革命力量发展的悲观思想,认为这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信中充分估计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这篇长信,就是著名的《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新冠疫情自2020年1月在中国大陆爆发,至今已经整整3年,对中国旅游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中国旅游企业和广大旅游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旅游市场规模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幅度的萎缩。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28.8亿人次,相比2019年的60.1亿人次下降了52.1%。2021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复苏达到高峰(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03.2%),但2022年下半年和上半年由于全国疫情多点爆发,导致跨省、跨市旅游被多次紧急叫停,中国旅游业再次进入低谷,2022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人次比2021年同期下降30%。2022年8月,虽然全国很多城市屡屡打破最高气温的记录,但由于疫情多点散发导致旅游流动性严重下降,中国旅游业提前进入了“萧瑟的秋天”。

展开全文

2016-2020年国内游客人次及其增长速度 图源:网络

根据国家旅业网2022年做的在线问卷调查结果,中国已经歇业加上已经注销的旅游企业占55%,旅游从业人员失业比重高达68.1%。2022年“十一”假期之后,中国旅游进入了传统淡季,叠加疫情多点散发导致流动性严重受限的影响,旅游业进入“有史以来最寒冷的冬天”。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出台,但全行业期待的人员流动和游客流动并没有如期出现,却出现了“商场很少人、地铁很少人、景区很少人”的反常场面。对于大多数旅游企业而言,能否熬过这个寒冬,是个巨大的考验。

旅游从业人员失业比重高达68.1% 图源:旅业网

面对严酷的寒冬,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很多旅游人都会发出灵魂拷问:中国旅游业的红旗还能扛多久?中国旅游业还能复苏吗?

旅游复苏的基本条件

旅游业本质上是“游客的流动”形成的产业。游客流动的规模越大、频率越高,旅游市场越繁荣、旅游产业规模也越大。2020年至今中国旅游产业之所以大幅萎缩、旅游企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核心的原因是游客流动受阻,游客流动的规模和频率大幅下降。市场大幅萎缩了、企业还有那么多,“僧多粥少”的结果,每家旅游企业都面临市场的压力和生存的挑战。现金流储备少、市场竞争力弱的旅游企业,率先被淘汰出局。

旅游复苏,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1、主观上是否愿意出游

2、客观上是否允许出游

3、经济上有无能力出游

2020年3月14日至5月4日,笔者在上海小区里封闭了51天,完整经历了封控隔离的心路历程。在上海疫情封控期间,笔者专门针对同样在隔离中的上海同事和小区朋友做了一次在线访谈,调研结果显示,几乎100%的被封控人员都希望在疫情结束后出游,说明对于大多数上海市民而言,旅游已然成为一种刚性需求,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5月底之前,上海市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不允许市民走出小区、交通工具(高铁、航班、长途汽车)几乎全面停止,客观上无法出游。但到了6月下旬,上海的地铁、出租车、高速、高铁已经全面恢复到常态,上海市民要出游,交通出行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

上海公共交通已不再查验核酸证明

经济上有无能力出游?上海疫情解封后的6月份,上海-三亚的航班爆满一票难求,三亚市区的酒店民宿里,多数都是上海人;到了7月份,新疆、云南、四川、海南等远程旅游目的地,到处都有上海人;湖州、苏州等毗邻上海的中高端酒店和民宿中,50%以上的住店客人都来自上海。虽然疫情导致相当比例工薪阶层的收入减少,但 “钱多有钱多的玩法,钱少有钱少的玩法。” 收入高的人,到新疆、海南等远距离旅游目的地自驾和度假;收入少的人,到上海郊区农家乐或郊野公园露营和野餐。

2022年12月7日 “新十条”发布后,各旅游平台上的出行搜索量迅速增长。携程平台上的机票瞬时搜索量猛增160%,其中,春节前夕的机票搜索量暴涨至三年以来最高点;去哪儿平台的机票瞬时搜索量增长7倍,其中春运期间的机票搜索量达疫情前水平,火车票搜索量增长5倍;同程旅行平台大交通综合搜索量快速上涨,机票瞬时搜索量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438%,火车票瞬时搜索量上涨276%。“新十条”再次燃起人们对旅游的热情,各平台关于旅游产品、旅游攻略、酒旅业务的搜索量和预订量明显增长。

旅游攻略百度搜索暴涨693% 图源:凤凰网科技

综合以上,旅游复苏的三个基本条件都已经具备,旅游复苏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具体何时复苏,只是时间问题。

旅游复苏的国际经验

放眼世界,2020年以来,无论是法国、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还是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都经历了新冠疫情爆发后旅游断崖式下降——新冠疫情控制后旅游缓慢复苏——奥密克戎爆发后旅游再次萎缩——奥密克戎防控解封后旅游快速复苏的过程。

法国是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2005年起入境游客数量连续十多年排名世界第一,根据法国经济部和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Insee)数据显示,疫情前的2019年,法国入境游客数量达到9000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达到580亿欧元(排名世界第三),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 %,旅游业就业人口占法国就业人口的9.5%,提供超过200万个就业岗位(从2004年起,旅游业一直是法国就业的第一大领域),旅游业是法国重要的支柱产业。

2020年3月,新冠疫情在法国爆发,3-5月,全国实施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旅游业全面停止。2021年6月9日起,法国重新开放边境,疫情防控政策逐步放开,旅游禁令取消,国内旅游开始复苏;2021年7月,法国取消了对已接种欧洲药品管理局认可的完整疫苗接种计划的国际旅行者的限制,旅游业恢复到疫情前的80%左右;2021年12月,奥密克戎在法国爆发,法国多数餐馆和旅游景区封闭;2022年1月,由于奥密克戎传播快、症状轻、死亡率很低,法国的疫情管控政策逐步放开,旅游企业员工只要接种过疫苗就可以正常营业,游客可以自由旅游,但餐厅、博物馆、影剧院等室内场所需要凭疫苗证入内。2022年3月,法国的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全面放开,并取消疫苗证。至2022年4月,国内旅游人次和来自欧洲大陆的入境游客数量已经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远程旅游市场中,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的入境游客在快速恢复中,只有来自中国的入境游客市场还没有启动。

旅客入境法国已不再需要任何额外手续 图源:网络

从疫情三年法国旅游的经历可以看到,新冠疫情是旅游业最大的“黑天鹅”,而疫情防控政策与流动管控政策是影响法国旅游业复苏的核心因素。疫情防控政策松动,流动管控政策放开,旅游复苏势头就快速出现,只用了半年时间,旅游市场基本上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截止2022年10月17日,全球已经有83%的国家入境免隔离,63%的国家入境免核酸;共有100个国家完全解除因新冠肺炎疫情而设的旅行限制,约占所有国家的45%。从全球视角来看,旅行已经重回时代主题。

旅游复苏之火可以燎原

2023年,中国旅游业能复苏吗?预计什么时候开始复苏?预计多长时间可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未来的中国旅游业,还有可能变的更大更强吗?

1、世界第二大人口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中国旅游复苏的最大市场驱动力

根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人口14.12亿,加上香港、澳门、台湾的人口,中国人口总量以14.43亿继续位居世界第一。根据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印度人口增长近年来尤为迅猛,已达14.12亿,预测印度将在2023年起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总人口数 图源:新华社

2020中国GDP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达到101.36万亿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