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谱字辈顺序(孔家家谱全部的字辈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孔家家谱全部的字辈有哪些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氏,主要源于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如商朝建立者商汤的后人以其名为姓;宋国大司马孔父嘉为孔姓的孔姓始祖;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

起源:

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姬孔悝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中有姬孔悝,所以在姬孔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孔氏。

出自春秋时期郑穆公姬兰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君主郑穆公姬兰有后人名姬孔张,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郑国孔氏。 

孔子家谱辈分排序

  家谱一、孔子家谱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 孟、曾、颜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 第74代衍圣公 孔繁嘉、孔繁豪(南宗)   - 第75代衍圣公 孔祥壮、孔祥娜(南宗)   - 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   - 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1920年—2008年)   - 第78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维益   - 第79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垂长   - 第80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佑仁   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子家谱排序是什么

据《清稗类钞》记载,孔子嫡传子孙,不论世居曲阜,还是迁居外地,命名都按照同一字派,这种排行的办法,开始于元仁宗的时候,世袭衍圣公,孔子第五十四代孙孔思晦。他规定:凡是五十四代孙,都以“思”字为派,“思”下面为“克”字。

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

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扩展资料

孔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领导中华民族70年,因此孔姓的人,当然也是黄帝的后裔。 

关于孔姓的来源,《广韵》上面有这样的记载:“殷汤之后,本自帝喾次妃兰狄吞乙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华父督之难,其子奔鲁,故孔子生于鲁。”

由此看来,孔性是出自殷商的子姓,而殷商的开国之君殷汤,则是帝喾的次妃所生的儿子契的后代,殷汤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是吞乙卵而生,就取字为乙,传了若干代,到了春秋时代,在宋国的孔父嘉,为华督所杀,他的儿子就跑到鲁国避难,并且在鲁国定居,所以孔子才会是鲁国人。

孔家家谱全部的字辈是什么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氏,主要源于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如商朝建立者商汤的后人以其名为姓;宋国大司马孔父嘉为孔姓的孔姓始祖;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

起源:

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姬孔悝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中有姬孔悝,所以在姬孔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孔氏。

出自春秋时期郑穆公姬兰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君主郑穆公姬兰有后人名姬孔张,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郑国孔氏。 

孔姓的辈分排名有多少个,又是如何排列

一共五十个。

无论天南地北的“孔孟颜曾”后人,取名字都有固定的辈分排字。

孔氏行辈字,明洪武年间定十字(自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
希、言、公、彦、 承
宏、闻、贞、 尚、衍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
兴、毓、传、继、 广
昭、宪、庆、 繁、祥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后来,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这二十个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

扩展资料

始祖起源:

1、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君主成汤之后裔,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成汤名字中的「乙」组合起来,为子姓孔氏。

2、源于子姓。出自宋国司马孔父嘉之后,西周初期,成汤的后裔微子启被封于宋国,微子启死后,其弟宋微仲继位。微仲九世孙孔父嘉为宋国大司马,遭受迫害,他的后代逃到鲁国,以其名字中的「孔」为氏,也是子姓孔氏。孔父嘉的六世孙为孔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