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长相思(长相思纳兰性德翻译及赏析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长相思纳兰性德翻译及赏析

翻译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赏析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此篇及《如梦令·万丈穹庐人醉》即作于出关前后的途中。

  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

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

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

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长相思纳兰性德注释与译文

《长相思》注释:

1.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2.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3.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4.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5.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6.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7.故乡,这里指北京。 8.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长相思》译文:

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长相思》原文: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内容品读: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长相思纳兰性德赏析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词人随从康熙帝出关东巡,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

   《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词三大家之一。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长相思》-纳兰性德,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年)二月,纳兰性德扈驾东巡,出山海关从而写下《长相思》。跋山涉水,颇为疲惫,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乡梦,更觉惆怅。此词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故多为人所称道,成为边塞军旅思乡寄情的佳作。

“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首词的意思是:一路上跋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无数营帐中都亮着灯火。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让我心碎,思乡的梦难圆。家乡没有这种声音。词的上半部分写山水行程,一路爬山涉水,鞍马劳顿,目的地只在榆关那边。清寒的时节,苍凉的去处,那长空下安扎的营帐,望去好像繁星落地,璀璨异常。这样壮丽的景色,只从“夜深千帐灯”就可体会到。

下半部分承接“夜深千帐灯”,继续写“夜”,过渡自然。夜深了,词人还是睡不着,风雪交加,一更接一更,真是吵死人。身为侍卫,词人一生多鞍马劳顿。急风飞雪的出塞路上,帐外长久的风雪声,勾起的是对“故园”无尽的思念,对家中温暖的无尽的思念。

本词铺陈壮观,描绘心情细致,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又采用短小通俗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亲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整体上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纳兰容若的《长相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长相思》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原文: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