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空军败类阎稳昌,驾驶歼6战机叛逃越南,他的结局如何
发布时间: 2023-07-11

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就在各将士等待接受中共中央的“论功行赏”的时候,一名飞行员,在等待转场回驻地的间隙,不顾天气不适宜飞行的因素,竟然强行驾驶飞机叛国出逃越南。经过核查,发现叛逃的飞行员名叫阎稳昌,还是隶属于有着空军“王牌之师”的第十八师五十二团的王牌飞行员。

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让阎稳昌不顾天气不好的因素,都要叛逃越南?叛逃到越南后,他得偿所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1948年,阎稳昌出生在一个偏远山村中,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没什么大出息,但是阎稳昌的父亲,却很有远见,他神志读书识字将来才能有更好的出路,所以在阎稳昌懂事后,省吃俭用都要送阎稳昌去读书。

而阎稳昌也确实是读书的料子,从小就成绩优秀,深受老师喜欢,阎稳昌父亲看到这一幕,更加坚定了要让阎稳昌读书的想法,在同村其他家的孩子都纷纷放下书本,拿起农具为家里减轻负担的时候,阎稳昌父母却琢磨着如何才能省下更多的钱,保证阎稳昌的求学之路不会在半路夭折。

1967年,19岁的阎稳昌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陕西户县的第16空军学校,消息一传回来,在周围的十里八村都炸了锅,人人都知道阎家小子考上大学了,上的还是空军学校,毕业出来是要当兵开飞机的。

一时间,阎稳昌的名声大噪,走在村里,任谁看到了都要高看一眼,不管谁提到阎稳昌,都是满口称赞,村里人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夸起人来只会重复的几句话,可就是这几句话也足够让阎稳昌飘飘然了。

进入第16空军学校后,阎稳昌并没有被别人压住锋芒,相反,他表现得十分优秀,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阎稳昌交上去的答卷永远是让老师最满意的,就这样,作为第16空军学校的优秀毕业生,阎稳昌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第十八师五十二团。

在这里,阎稳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打击。

展开全文

第十八师五十二团在当时的空军部队里,地位相当于王牌之师,建立于1951年,新中国刚成立,那时中国和苏联还是友好兄弟联邦,苏联听说在中国要组建空军部队,特意指派了苏联当时的王牌飞行员来到中国任教,五十二团的飞行员,都是苏联飞行教官一对一、手把手教出来的,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这些飞行员还驾驶飞机支援战场,甚至击落了美国飞机,立下赫赫战功。

从表面看来,阎稳昌能够被分配到这里,足以说明阎稳昌的优秀,可是因为阎稳昌一路走来都顺风顺水,没有遇到过打击挫折,这导致阎稳昌承受打击能力十分薄弱,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刚开始接到调令的阎稳昌十分激动,在他看来,这是他的优秀得到承认,所以才会分配他到这里来,事实也确实如他所想,但是接下来的一切,打破了阎稳昌的以往认知。

五十二团汇聚了空军部队的所有优秀种子,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员和优秀的飞行员,集聚在一处,人人都是佼佼者,阎稳昌过完的成绩在这里就有些不够看,从天之骄子沦为“普通人”的打击对阎稳昌来说,十分的沉重。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打击,不同的在于每个人面对打击时的态度,有些人迎难而上,愈战愈勇,有些人怨天尤人,消极停滞。《老子·道经》中有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很可惜,阎稳昌不属于遇见挫折能够迎难直上的那种人,也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更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这也为他后面惹下祸端,埋下了伏笔。

进入部队后,在日常训练中,阎稳昌不再是教官口中表扬的对象,反而要求他多向其他人学习,早已经在过往的“辉煌战绩”中迷失自我的阎稳昌听不进这些话,他也看不到别人做的比他好的地方,甚至还在跟自己狡辩:“我以前这样做的时候,老师都表扬的。”

刚腹自用、十分自大的阎稳昌在空军部队并不受人欢迎,如果他愿意听取教官的建议,努力改进自身,从他自幼优秀的成绩和表现来说,阎稳昌将来的成就一定不低,可是他早已经在父母的自豪、旁人的艳羡和老师的称赞中,忘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

这天,训练结束的阎稳昌得知一个消息,五十二团预备从团里士兵中选拔出一名副政委,鼓励大家报名积极竞选。

一收到这个消息,阎稳昌就振奋了,在他看来,在训练中那些教官说的批评,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他的个人实力和工作表现,都已经十分优秀,只要这次竞选成功,他就能让那些教官知道,是那些教官不懂他的优秀,也可能是故意忽略他的优秀。

抱着这样的想法,阎稳昌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他积极准备演讲稿,预备在竞选时,让所有人看到他的优秀。可是阎稳昌不知道,他在部队的表现确实不尽人意,过往的优秀没有人去否定,但是一昧地沉浸在过往的成绩中,也并不可取,好汉还不提当年勇呢。

落选并没有让阎稳昌醒悟,从而看到自身和他人的差距,他开始怀疑是所有人嫉妒他的才能,甚至猜测是不是领导害怕他太优秀,威胁到了领导的位置,知道在五十二团再无出头之日,阎稳昌开始谋划如何离开五十二团。

其实从这里我们已经看出阎稳昌已经拐进死胡同,思想、心理都进入了误区,并且还扭转不回来,他一路走来顺风顺水,没有遭遇过打击,也没有人在他骄傲自满的时候,告诉他“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在他以为自己已经“天下无敌”的时候,这一盆冷水直接让阎稳昌的认知崩塌,从此沉浸在自己过往优秀中,再也走不出来了。

既然决定要“另谋高就”,阎稳昌毫不迟疑地开始谋划了,首先第一步,是要有合理的借口停飞,离开五十二团。可是怎样才能合理地离开五十二团呢?阎稳昌苦思冥想有了主意。

1978年九月初,这天是五十二团的飞行日,就在一些飞行员按部就班地驾驶飞机在空中做飞行训练时,乘坐在阎稳昌所操作的飞机的教官,看到阎稳昌原本操控飞机的手突然停了下来,脑袋也向一侧偏去,感觉不对的教官急忙呼叫阎稳昌,可是阎稳昌始终没有回答,教官不敢再让飞机继续在空中停留,连忙联系塔台,报告情况,请求返航。

正常情况下,教官在陪同飞行员驾机训练时,是没有操控飞机权限的,但是事发突然,害怕飞机在控制停滞时间过长发生意外,塔台指挥员命令教官操纵飞机返航。

快到机场时,阎稳昌突然醒了过来,醒来后发现飞机正在返航,他急忙恢复了机内通话,联系塔台要求继续飞行训练,可是他刚出现晕厥的情况,教官哪里敢让他继续,拒绝了阎稳昌的请求后,很快驾驶飞机降落。

另一边,收到消息的塔台,不敢怠慢,立即上报,不多时,部队的领导和军医就前后脚到了机场,等到飞机一落地,军医立即围了上去,对阎稳昌进行了简单的体检。

简单体检并不费时间,结果很快出来,让军医奇怪的是,阎稳昌的心跳、血压等各项身体特征都十分正常,除了脸色有些苍白之外,并没有任何的不妥,但是为了防止有什么遗漏的地方,领导还是安排将阎稳昌送去了医院,对他进行详细的诊断治疗。

同时,因为阎稳昌的突然晕厥,并且找不到原因,害怕空中的其他飞行员,也有这样的潜在隐患,领导当即下令,停止当天的空中训练,让空中的飞机全部返航。

医院的诊断结果出来,和军医检查的并无不同,一样的各项身体特征都十分良好,并没有查到突然晕厥的原因。

阎稳昌晕厥的事太过蹊跷,他平时体能训练和其他飞行员一样,身体素质各方面都十分良好,医院又检查不出来原因,那么问题只能是出在阎稳昌本人身上。

因为空中晕厥是飞行员的致命毛病,如果情况属实,阎稳昌是会被勒令停飞的。基于对阎稳昌本人负责的态度,部队领导安排了政治部门对阎稳昌进行问话,希望能解开阎稳昌突然晕厥又查不到原因的难题。

平日里阎稳昌就不是一个善于言谈的人,性格也偏于内向,面对团副政委的询问,显得十分紧张,还有一些拘谨,从头到尾几乎一句话都不说。但是阎稳昌心里清楚,这件事不可能会轻拿轻放不了了之的,到最后,实在没办法,才说了一句:“飞行日的前一天,我回家了。”

当时空军是有规定的:飞行日前一天的晚上,飞行员不得回家居住,无论家属是否已经随军。

在这条规定下,政治部门不可能相信阎稳昌的这个答复,更何况在问话结束后,政治部门通过对其他战友的询问得知,飞行日前一天,阎稳昌并没有回家居住。

确定了阎稳昌是在撒谎后,政治部门多次找到阎稳昌进行问话,希望查明阎稳昌究竟是真晕厥还是假晕厥。最终,阎稳昌承受不住政治部门给予的巨大压力,在最后一次问话中,承认自己是假晕厥。

虽然早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是得到确定的答复后,政治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同时也感觉到事情的棘手,因为如果阎稳昌是真晕厥的话,不过是停飞,然后还可以改行做其他工作,可是假晕厥,意味着阎稳昌的思想出现了问题,毕竟在当时飞行员可以说得上是“金饭碗”,没有人舍得放弃,在这种情况下,阎稳昌假晕厥的目的就需要深思了,如果解释不清是要上军事法庭接受审判的。

直到这时,阎稳昌还反映过来,自己可能是捅了篓子了。

阎稳昌假晕厥牵扯太大,团里领导不敢耽误,立即写明情况和处理意见上报到了上级部门,等待上级部门进一步的处理批示。

阎稳昌的情况刚上报,批示还没下来,刚好赶上来五十二团视察工作的广空司令员王海,听闻了阎稳昌的情况,考虑到培养一名飞行员太不容易了,特别是当时中越边境冲突逐渐加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跟越南打起来,一名有着十几年飞行经验的飞行员,在战场上可以发挥的力量是无法想象的,王海提出要见一见阎稳昌。

此时的阎稳昌已经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