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后果?热钱是什么意思 热钱流入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06

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后果

热钱流入中国的后果热钱的进入导致了虚假的经济繁荣从中国,的现状来看,热钱在押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同时,不断在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市场寻找套利机会,尤其是在房地产行业。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已经超过了12%。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和其他大城市,房地产价格每年上涨超过20%。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不愿降低房价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对国际热钱的幻想。热钱的涌入增加了外汇规模,扰乱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加剧了国内通胀压力。2004年,基础货币投资达到6600多亿元,据测算,热钱流入量约为1000亿美元。因此,全年仅热钱的流入就超过了基础货币的投入,迫使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使用大量的央行票据进行强制冲销,大大增加了央行的经营成本,同时也使得中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下降,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热钱的流入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随着热钱流入的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热钱外流使经济剧烈波动。如果热钱大规模快速流出,会使一些具有浓厚投机氛围的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如房地产价格、债券价格的快速下跌和股市的急剧震荡。拓展资料热钱(Hot Money),是指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金,在商业词典中热钱的定义为:“迅速移向能提供更好回报的任何国家的流动性极高的短期资本” 。而上海证券研发中心认为,传统意义上的热钱主要指国际短期资本,但是根据中国国情热钱既包括国际短期资本,也包括中长期资本。热钱的目的在于用尽量少的时间以钱生钱,是只为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纯粹以投机盈利,而不是制造就业、商品或服务。2011年10月新增外汇占款近四年来首度出现负增长,海外热钱撤离中国。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热钱炒作的对象包括股票、黄金、其他贵金属、期货、货币、房产乃至农产品例如红豆、绿豆、大蒜。从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流入中国的热钱平均为每年25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同期外汇储备的9%。热钱与正当投资的最大分别是热钱的根本目的在于投机盈利,而不是制造就业、商品或服务。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热钱的定义是:国家(或地区)的外汇储备增加量 - 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 贸易顺差金额 = 热钱高收益性与风险性:追求高收益是热钱在全球金融市场运动的最终目的。当然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而热钱赚取的是高风险利润,它们可能在此市场赚而在彼市场亏、或在彼市赚钱而在此市亏,这也使其具备承担高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高信息化与敏感性:热钱是信息化时代的宠儿,对一国、一地区或世界经济金融现状和趋势,对各个金融市场汇差、利差和各种价格差,对有关国家经济政策等高度敏感,并能迅速做出反映。高流动性与短期性:基于高信息化与高敏感性,有钱可赚它们便迅速进入,风险加大则瞬间逃离。表现出极大的短期性、甚至超短期性,在一天或一周内迅速进出。投资的高虚拟性与投机性:说热钱是一种投资资金,主要指它们投资于全球的有价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以便从证券和货币的价格波动中取得利润,即“以钱生钱”,对金融市场有一定的润滑作用。如果金融市场没有热钱这类风险偏好者,风险厌恶者就不可能转移风险。但热钱的投资既不创造就业,也不提供服务,具有极大的虚拟性、投机性和破坏性。

热钱是什么意思 热钱流入是什么意思

股市中有这样一个名词——热钱,热钱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热钱?热钱又称投机性短期资本或游资,是指只为追求最高报酬和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例如,当投机者预期某种货币的价格下跌时,出售该货币的远期外汇,在将来期满之后,再以较低的即期外汇买进而,取汇兑差价的利益。  热钱之所以“游来游去”、“忙里忙外”、“热得发烫”,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以钱生钱,获取高额资金回报。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热钱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投机盈利,而不是为了投资实业、创造就业、提供商品或服务。这也是热钱与投资的最大区别。  通常所说的热钱,是指大额流动短期资本,但在分析我国的热钱问题时,可以把所有制度外流入的、以追求差价收益为目的的国际资本都看作是热钱。也就是说,其中既包括国际短期资本,也包括中长期资本。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给国外热钱造成了极高的回报预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热钱是准备长期潜伏在我国国内的。要想区分这种短期炒作和长期潜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热钱的性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当金融环境适合时,长期投资资本同样会主动或被迫转成短期投机资本(热钱),从投资变成投机,从投机变成逃离。正因如此,要想比较准确地估计热钱的规模究竟有多大,有相当大的难度。  从炒作对象看,热钱最喜欢股票、黄金及其他贵金属、期货、货币、房地产,以及各种农产品如红豆、绿豆、大蒜等。  热钱规模的计算公式是:  热钱=某年某国增加的外汇储备数额-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贸易顺差金额  热钱具有“四高”特征:(1)高收益性与风险性:热钱在全球金融市场运动的最终目的是追求高收益,当然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2)高信息化与敏感性:信息化使得投资者对一国或世界经济金融现状和趋势,对各个金融市场利差、汇差和各种价格差,以及相关的国家经济政策等有迅速的反应。(3)高流动性与短期性:热钱甚至在一天或一周内迅速进出,短的周期意味着高流动性;(4)投资的高虚拟性与投机性:热钱的投资既不创造就业,也不提供服务,其有极大的虚拟性、投机性和破坏性。  热钱既然是来投机的,那就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尤其是热钱的大量涌入,会对我国经济造成以下危害:一是推高房地产、股市,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景象;二是增加外汇储备规模,扰乱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三是人为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四是有朝一日热钱的大量涌出。会使经济发生剧烈波动甚至造成经济崩溃。  但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是“钱”,哪怕是热钱,既然它愿意主动跑到你这里来投怀送抱,就是“看得起你”,就说明你的经济发展还好,它在你这里有利可图;否则你请它来,它还不愿意呢。有人估计2001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从国外流入的热钱数额在25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同期我国外汇储备的9%。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热钱源源不断地进入呢?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相对固定,全球美元又在持续贬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热钱进入我国可以说“稳赚不赔”,更不用说还可以炒作股票、农产品和房地产等“双向赚钱”了。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能想方设法把它留下来为你的经济建设服务,就会把坏事变成好事。  把“热钱”留下来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但都是利弊互现:一是全面通货膨胀,让这些热钱也不赚钱,但这样会对不起老百姓;二是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但这一招对我国股市的作用并不大;三是推高房地产市场价格,但这样一来老百姓就会受不了;四是加快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甚至一步到位,从而迫使热钱无利可图纷纷逃走,但这样一来又会导致外贸企业大量破产,所以也不可行;五是股市扩容,让热钱套在股市里。  例如,2012年11月中旬至2013年1月中旬,短短两个月内我国A股上证指数反弹了近400点,主要就是海外热钱进入推高而成的。研究表明,海外投资者对我国股票基金的追逐情绪持续走强,截至2013年1月16日,资金已连续19个星期净流入,从2012年9月中旬以来累计流入最接近100亿美元。  但需提醒注意的是,热钱毕竟是“亲眷”,它早晚是要离开,要谨防它突然一走了之时对我国股市造成的剧烈波动和下跌。

热钱流入中国有什么危害

热钱流入中国后,会对一些商品,比如房地产,先低价买入囤积,再进行炒作,导致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之后高价抛出,这时往往会有很多人跟风购买,但热钱资金撤出后,盲目跟风的买家就会损失惨重,打破中国的货币总量与总价值的平衡状态,具体的情况可以参考下面的内容。

1、热钱又称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金,热钱的目的是用尽量少的时间以钱生钱,是只为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对于热钱而言,中国市场可谓炙手可热,但是中国有着较为严格的外汇管控,因此热钱需要经过特殊的途径流入中国。

2、热钱进来对经济造成推波助澜的虚假繁荣,从中国现状的情况看,热钱在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同时,乘机在其他市场如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其他市场不断寻找套利机会,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最近两年多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涨幅在12%以上,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房地产每年价格上涨大约20%以上,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之所以不愿意降低楼价房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国际热钱心存幻想。

3、热钱大量进入,加大外汇占款规模,扰乱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2004年全年基础货币投放达到6600多亿元人民币,按照测算大约1000亿美元的热钱流入,因此,仅仅热钱流入就超过了全年的基础货币投放额,迫使央行在公开市场大量运用央行票据强行冲销,大大增加了央行的操作成本,同时也使得我国货币政策主动性不断下降,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4、热钱的流入加大了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随着流入热钱的增多,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越大。热钱的流出使经济剧烈波动,如果热钱大规模迅速流出,会使一些投机气氛较大的市场价格会大幅波动,如房地产价格迅速回落、债券价格以及股票市场大幅震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