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大互联网公司 2022 年盘点:和过去的自己告
发布时间: 2023-07-11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集体进入新阶段。

来源|晚点(ID:postlate)

2022 年,中国十二家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少见的有了共同的策略—— 降本增效。

它们试图向市场传递出这样一种预期:一家好公司不能只是敢扩张,还要懂得在合适的时候省钱。当互联网公司开始省钱,最先动刀的通常是弹性最大的营销预算和人力成本,其次是收缩或者关停亏损业务。

很多过去 “先试试、盈利暂不考虑” 的创新亏损业务在今年大多停下,典型如腾讯的电商平台 “小鹅拼拼”、京东的社区团购 “京喜” 和国际化业务、字节跳动对标小红书的产品 “可颂” 与高端版今日头条 “识区” 等。也有一些公司的主营业务在国内的扩张空间有限,它们选择把钱投向了海外,以寻求新的增量,比如拼多多在北美启动了跨境出海项目 Temu,美团计划在中国香港送外卖。

中国互联网平台的 “降本增效” 从快手开始,这家一年亏掉近 200 亿元的公司自 2021 年年底启动了覆盖所有部门的收缩。从员工到项目,从营销广告到研发成本,从住房补贴到餐食点心,一切都在缩减。

展开全文

这个潮流很快传播到几乎每一个互联网公司,并在最终传到了业务依旧高速增长的字节跳动。

抖音电商持续增长,让字节的广告收入超过了阿里巴巴成为中国第一,海外的 TikTok 继续抢夺 Facebook 的用户。但今年 11 月起,字节暂停了大部分招聘,目前部分团队开始启动规模化裁员。这曾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字节相信 “大力出奇迹”,成立前 8 年就组建了 10 万人的庞大团队,一度仅 HR 团队就有数千人,今天,字节已超过 16 万人。

这标志着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集体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它们不再寄望于无穷尽的增长、不再笃定大投入能换来大回报,而是聚焦自身,确保自己能在停止增长之后,通过提高管理和经营效率取得更高的利润。

各种层面的环境改变共同促成了这一变化。据我们统计,市值最高的 10 家已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截至发稿,它们的总市值较年初已经缩水 3136 亿美元,相当于跌没了一个年初的阿里巴巴,今年它们前三季度的营销费用比去年同期节约了 187.34 亿元。团队裁减则伴随了大多数公司全年。

2022 年,各大公司完成的更多只是 “降本”,通过减少投入,改善盈利情况。即便是大收缩后,它们中的大多数依然是中国最会赚钱的百大公司。不考虑银行、石油、石化这些巨无霸影响的话,腾讯、阿里甚至仍能排前十。

但公司长久的经营光靠省钱是不够的,人员无法一直减少、业务也不可能一直裁撤。我们将在 2023 年看到,习惯强调先进管理理念的互联网巨头们,是不是真的可以 “增效”。

腾讯:

事好砍,人不好管

《晚点 LatePost》了解到,腾讯(SEHK:00700)在 2 月对所有亏损产品做了一次盘点和分级,发现全公司有 50 多个产品处于亏损状态,年亏损高达数百亿元,较 2018 年翻了一倍。这再一次引起了管理层的震动。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这家中国市值最高的公司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降本增效行动。

5 月,腾讯董事局主席、CEO 马化腾与总裁刘炽平专门以 “降本增效” 为主题,在深圳与公司的管理干部展开了一场战略会。

“降本增效不是一时一地的运动,而是公司发展的必然。” 一位与会人士向《晚点 LatePost》转述马化腾对这场行动的定位。他号召每个干部都要 “做公司的小 CEO,要提升经营和财务意识,像经营一家公司一样管理业务”。

各部门裁减团队。其中员工数过万的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力度最大。长期保持精干团队的微信事业群(WXG)也进入了减编制、零编制的状态。

腾讯砍掉了十余款长期亏损且战略价值不高的产品,包括看点 App、电商平台小鹅拼拼、数字藏品收藏平台幻核、腾讯 Wi-Fi 管家、腾讯地图 PC 版、搜狗搜索 App 等。

核心业务的策略也有调整。据《晚点 LatePost》了解,互动娱乐事业群(IEG)对利润高或有重点合作伙伴的产品会保持高投入,如 DNF 端游、《穿越火线》手游和《英雄联盟》等,而对常规项目则要求做 “双减” 处理,即减少资源和人员投入;微信事业群明确,成熟业务不再做面向 C 端用户的推广营销;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要求各业务全面提升自研产品的比例,并将业绩考核重点转为业务的利润水平。

在技术降本上,腾讯的基础设施从过去以采购为主逐步转向深度自研。一位腾讯技术工程事业群(TEG)人士透露,今年腾讯各自研业务将产品搬上云端,裁减各部门的服务器,这一年每年能减少近 30 亿元成本。

各部门裁减团队。其中员工数过万的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力度最大。长期保持精干团队的微信事业群(WXG)也进入了减编制、零编制的状态。

腾讯砍掉了十余款长期亏损且战略价值不高的产品,包括看点 App、电商平台小鹅拼拼、数字藏品收藏平台幻核、腾讯 Wi-Fi 管家、腾讯地图 PC 版、搜狗搜索 App 等。

核心业务的策略也有调整。据《晚点 LatePost》了解,互动娱乐事业群(IEG)对利润高或有重点合作伙伴的产品会保持高投入,如 DNF 端游、《穿越火线》手游和《英雄联盟》等,而对常规项目则要求做 “双减” 处理,即减少资源和人员投入;微信事业群明确,成熟业务不再做面向 C 端用户的推广营销;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要求各业务全面提升自研产品的比例,并将业绩考核重点转为业务的利润水平。

在技术降本上,腾讯的基础设施从过去以采购为主逐步转向深度自研。一位腾讯技术工程事业群(TEG)人士透露,今年腾讯各自研业务将产品搬上云端,裁减各部门的服务器,这一年每年能减少近 30 亿元成本。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对这一轮降本增效发现的问题表达了不满。12 月中旬的年度员工大会上,马化腾少见地公开批评许多部门花钱大手大脚、内部贪腐现象严重、管理层懈怠没有进取心。他甚至提到,业务的盈利情况如果不好,该砍还是得砍,其中点名了腾讯新闻这样曾经的明星产品。

投入大幅减少之后,2022 年三季度,腾讯的净利润再次恢复增长。《晚点 LatePost》独家获悉,腾讯视频、腾讯新闻等长年亏损的业务,通过缩减投入,已于今年 10 月实现了单月盈利;短视频平台微视在大幅收缩后也摆脱了亏损。

一位在场的腾讯人士告诉《晚点 LatePost》,马化腾与刘炽平都对降本增效表达了肯定。刘炽平认为如果没有降本增效,“腾讯过去一年的的净利润要下降 32%。” 他认为到那个时候,士气和军心才会真的被动摇。

刘炽平称腾讯 2023 年要继续推进降本增效,但重点应该放在增效上。“我们希望是组建一个有温度的球队,每一个人都强,并且我们有相互的协作能力。” 他说,“每个人都是业务的第一负责人,请各位饱含创业精神来工作,不要只是打一份工。”

对腾讯而言,新的机会不多了。目前可见的增长点仍然是微信视频号与游戏出海。

视频号的战略价值有很多。短视频不仅是占据用户使用时长最久的产品形态,更是腾讯拓展广告收入、探索电商业务的主阵地。

《晚点 LatePost》独家了解到,微信视频号在上线直播功能时就组建了相关团队,视频号直播电商日交易额在今年 9 月第一次突破 1 亿元——尽管和抖音电商相比这个体量微不足道,但它依旧让腾讯看到了希望;广告方面,视频号在今年下半年开放原生信息流广告与竞价广告后,预计第四季度能够为腾讯贡献 10 亿元左右的广告收入(2021 年腾讯广告收入为 886 亿元)。

广告业务与电商业务也有互相促进的关系。典型如抖音和快手,两个短视频平台的广告收入在 2022 年仍然逆势增长,主要就是因为直播电商——商家和主播为了在直播中卖掉更多商品,会通过在平台中大量投放广告,以吸引更多人关注账号、看到直播。

一位腾讯广告人士告诉《晚点 LatePost》,腾讯高级副总裁、广告营销服务线(AMS)负责人林璟骅在今年的一次内部会上称,微信里如果没有交易生态就没有广告业务。

过去,微信的交易生态主要涵盖微信支付能力,以及各大品牌、商户和互联网平台开设的小程序交易服务等。未来如果视频号能通过直播电商让消费者养成消费习惯,就能带动微信的广告收入增长。

在游戏出海上,腾讯采取了海外投资和自研出海等多种方式推进业务。根据公开信息统计,2022 年,腾讯在海外投资了包括 FromSoftware(拥有《艾尔登法环》《只狼》等知名 IP 的日本工作室)在内的至少十余家游戏公司。9 月,腾讯通过投资,获得了法国游戏公司育碧的大股东 Guillemot Brothers Limited 49.9% 的股权,腾讯对育碧的持股比例也上升至 9.9%。

腾讯旗下的光子、天美等研发工作室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也先后成立了海外工作室,推进自研游戏的本地化改造。

3Q 大战过后,腾讯提出连接 + 内容的战略,将半条命交了出去换来了无数盟友。但长年刀枪入库也使得它失去了沙场历练与培养干将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