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白居易人品、诗歌都超过元稹,为何世称“元白”而不是“白元”呢?“元白“是哪两位诗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感觉白居易人品、诗歌都超过元稹,为何世称“元白”而不是“白元”呢

白居易与元稹都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他们命运相似、文学思想也高度契合,简直文坛双子座,为何两人并称“元白”而不是“白元”,有以下三点原因:

1、二人并称都是平声字在前,仄声字在后

文学史上有这样的习惯,二人并称,如果是一个平声字一个仄声字,都是平声字在前而仄声字在后。我们可以看几个例子。王维和孟浩然并称“王孟”,“王”是平声字,“孟”是仄声字。韩愈和柳宗元并称“韩柳”,“韩”是平声字,“柳”是仄声字。苏味道和李峤并称“苏李”,“苏”是平声字,李是仄声字。“元白”中,“元”是平声字,“白”在古代是入声字,为仄声,所以元稹和白居易并称“元白”,同样刘禹锡和白居易并称“刘白”,而不是“白元”“白刘”。

白居易《琵琶行》

2、元稹的官职比较大,他做到了宰相

毫无疑问,在封建时代,官做大了影响力当然大。白居易宦海沉浮,也曾被贬江州司马。他在长庆元年(821年)任中书舍人,在长庆二年(822年)七月,任杭州刺史,太和九年(835年)十月,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

终其一生也没有做过宰相那样的职务。元稹相比白居易在官场的起伏更大,被贬的次数更多,他曾被贬江陵,被贬通州,被贬同州,被贬武昌,但不管怎样,在821年他做到了宰相,走上了人生巅峰。所以,同在官场,元稹的官职显然更胜一筹。

3、“元白”的称谓由来已久,他们自己也是认可的

公元824年,元稹所作的《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记载,有一次他到会稽路过杭州,杭州的老百姓都到街上围观,杭州刺史白居易也很奇怪,为大家是怎么回事,大家说他们不是来看宰相,而是要看早就听说过的“元白”。

公元829年)白居易所作的《〈刘白唱和集〉解》中也说:

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

《新唐书》中《白居易传》也记载:

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

元稹

总的来看,“元白”的称谓主要是以上三点原因,而且他们自己也是认可的。

“元白“是哪两位诗人

“元白”是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并称.《新唐书·白居易传》载:自居易 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 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也说: 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 元白并称,当时已行于世,又经杜牧在文章中正式使用,后世遂相袭沿用.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并称他们的诗体为 元白体 .”

“小李杜”指哪两个人“元白”指哪两个人(唐代诗人)

小李杜是唐代的李商隐和杜牧,元白是元稹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父元宽,母郑氏。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元白是哪两位诗人

“元白”是元稹、白居易的并称,“元白”并称’在唐代即已盛行。

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瓯北诗话》卷四)表面看来,二者似背道而驰,但实质却都是创新,取途虽殊而归趋则同。

扩展资料:

元白诗派兴起:

元稹在《上令狐相公诗启》中说得明白:“稹与同门生白居易友善,居易雅能为诗,就中爱驱驾文字,穷极声韵,或为千言,或为五百律诗,以相寄。小生自审不能以过人,往往戏排旧韵,别创新词,名为次韵相酬,盖欲以难相挑耳。

江湖间为诗者复相仿效,力或不足,由至于颠倒语言,重复首尾,韵同意等,不异前篇,亦自谓元和体诗。”据此可知,所谓“元和体”,是指元白那些“次韵相酬”、“铺陈故实、排比声韵”的长篇排律和吟咏杯酒光景、艳情风月的零篇碎章。在当时及后代一些诗人的心目中,“元白”之成为诗派且产生影响的正是这些诗篇。

元白的介绍

启功(1912——2005),字元白,也作元伯,佛名察格多尔札布,北京市人。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著作等身,主要代表作有《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古代字体论稿》等。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顾问等要职。

元白的寓意

元白用作人名有聪明伶俐、才华横溢、正直、纯洁之义。元本义指头,引申为首、开始、第一、善、大、整体等,也指根源、根本,用作人名意指正气秉然、有才能、聪明之义。白本义指白色,引申为明亮、清楚、纯洁等含义,用作人名有白璧无瑕、博学多才、黑白分明之义。
姓名,汉语词语,意思是由姓和名组成。人的姓一般是自己的部族确定的,名字是人类为区分个体,给每个人特定的名称符号,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由于有了姓名,人类才能正常有序地交往,因此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姓名。
姓名在语言产生后才出现,各个民族对确定人的姓名都有很多习惯。这种习惯受到历史、社会、民族等很多文化因素的制约,一个人的姓名通常都有一定的含义。

元白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元稹、白居易。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