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诗人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意思是抬头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可能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呢?

这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骄傲得意的心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自信和自负的心理,自己不可能是草野之人。这两句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

扩展资料

李白得到唐玄宗召见入京,终于有一展抱负的机会,激动异常,即刻回到老家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七言古诗。

《南陵别儿童入京》此诗用直陈其事的赋体,又兼采比兴,夹叙夹议,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在豪放跌宕的笔调中,洋溢着诗人积极奔放的生活热情和慷慨激越的进取精神,诗人求用心切、受宠忘形的神态跃然纸上。全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实现抱负的极其喜悦的心情和豪迈自得。

唐诗闲读:“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一生失意的时候多,得意的时候少(其实,谁又不是呢),但与一般人不同的是,每一次略有失意,他都在转瞬之间转换心情,再化身为一个斗志昂扬的人,他是唐代诗人里心理调适能力最强的人,在无数次的生活打击面前,他从未一蹶不振,不被重用时,他对自己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遇到困难时他对自己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纵横宇内,踏遍神州,他不停低三下四的求人,甚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了前任宰相的上门女婿……
(话剧《李白》剧照)
与现代人相比的失恋、失业、股票套牢、公司倒闭相比,李白悲惨多了,他已年过四十,却一无所成,婚姻失败,仕途毫无着落,连个正经的工作也没有,甚至一次高考也没有参加过,与那些在现代社会参加了高考、中考而落榜失败的人相比,李白实在是失败多了,他的前半生,是四处漂泊的前半生,他四处干谒名流,展示他的诗才。
(醉酒的李白)
但李白的四处干谒和展示诗才并不是没有价值,真正让他被皇帝知道的原因就是他杰出的诗才,于是,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已经四十二岁的李白在经历了无数次不被人理解、无数次的低声下气之后,已经觉得天下无大事的唐玄宗发来了诏他入京的诏书,我们是可以想象一个年过中年,满腹抱负的人的兴奋之情的,因为在他看来,他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这一去,定然是要安邦定国展雄才的。42岁的李白迎来了他的人生转机,足以证明,如果你足够坚持,机会总会有的。
于是,他立刻回到南陵的家中,与自己的儿女告别,顺手就写出了一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南陵别儿童入京》,全诗如下: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正当秋肥时节,白酒新熟,黄鸡啄黍,生活丰足,家禽也情绪欢快,这是一片欢快的气氛。在高兴的人的眼里,一切都是欢快的,在悲伤的人眼里,一切都是悲伤的。所有的悲伤的过去在这时都不值一提了,连眼前的酒也比往日的好,连吃食的家禽也比以往可爱……这是所有欢乐情绪的铺垫,这种欢快,是需要一些特写镜头来展开的。
孩子们啊,去打酒 ,去烹鸡,咱家有大喜事啊……诗人欢快的情绪感染了儿女们,儿女们伸手拉着诗人的衣襟,分享着他的快乐!这种欢乐对于李白来说,没有酒是不行的,他“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他不仅痛饮白酒,他还边喝边舞,李白是剑艺超群的,他一边饮酒,一边兴奋的跳起来舞动自己的宝剑,剑光闪闪,足与落日争辉。
(话剧《李白》剧照)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关于这一句,有两种解释:其一,心情欢快之余,诗人恨不得马上就到皇帝跟前,向皇帝表达自己的见解,他已经等不及了,他恨不得快马在很短的时间里走到皇帝跟前。其二,诗人痛惜自己不能早点见到皇帝,而是经历了四处游走,经历了千山万水的游历才最终获得了皇帝的召见。这两种说法,无论如何理解,都足以反衬诗人的欢快心情,“苦不早”是遗憾,“涉远道”是必然。诗人一边满怀希望,一边又急切不能自已。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所谓的“会稽愚妇轻买臣”是指《汉书.朱买臣》里的典故,朱买臣,早年家里非常贫困,于是就以卖柴为生,但朱买臣常常在担柴走路时还要读书。于是他的妻子就嫌他贫困,离开了他。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这里的“会稽愚妇”,实指的应当是李白的现任妻子刘氏,这一年,李白的第一任妻子已经过世,留下了一双儿女伯禽和平阳,刘氏对带着一双儿女又一事无成的李白极尽冷 嘲热讽,此前自己的孩子尚小,没人照顾,李白强自忍气吞声,咽下了所有的窝囊气。一纸诏书到来,诗人相信自己也会像朱买臣一样得到朝廷的重用,这一次西去长安也一定能像朱买臣一样青云直上。这时,诗人仍然是得意满满,自负而又自傲的,他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憧憬。于是,他留下一个巨人式的狂笑: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仰天长笑着离云,留下了满脸尴尬的刘氏,他心里想的是,眼前的大路直通云霄。在失意与得意之间,李白经历了180度的情绪大转弯,但他仍是那个心底里有着万分自傲的李白。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李白去做了3年供奉翰林,那是他生命里仕途的高潮部分,但也只是陪着皇帝玩耍的“宠侍”罢了,一个天才,在人治的社会里,是不可能大展雄才的。他很快就被赶出了长安,继续他的江湖漂泊生涯了,当他从长安离开时,他的一生抱负,再也没有机会实现了。
“文以曲为美”,李白的这首诗,并没有通篇表达自己的欢快,而是在中间插入了他不被人看好的一段,这使得这首诗读起来有了小说的感觉,在短短的一首诗里,有故事情节,有细节描写,有人物的心理描写,有场景,有背景交待……怕也只有李白这样的天纵之才才能做到。
(话剧《李白》剧照)
读完这首诗,我们的脑海里一定还留着那个大笑着远去的人的背影,拍门而去的狂傲,或许并不代表未来的成功,但至少在当下,李白是相信自己的,这一句诗,在遥远的未来,在长久的历史长河之中,仍是失意或短暂失败的人的一剂“强心针”,一个人的未来,总是不确定的,未来的样子,当下怎么可能知道呢?
那么,当所有的失意袭来,所有的因难当前,是不是可以学学李白,长啸一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句话什么意思

原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释义:我抬起头来,仰天大笑的走出门去,象我这样的人,难道会是永远埋没在草野中,毫无用处的人吗?
注解:蓬蒿人:草野之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蓬、蒿:都是草本植物,这里借指草野民间。

出处:李白的诗作《南陵别儿童入京》。

原诗: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