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我国首颗氢弹爆炸成功,与法国同期研制的我们为何绝地反
发布时间: 2023-07-11

老话说得好,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这句话不仅是对于个人而言,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亦是如此。

我们国家以前就吃过这样的亏,一战和二战的爆发使得世界支离破碎,

世界人民每日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两场世界级的战争我国都深受其害,

二战时我国作为大战的主战场遭受日本的入侵,当时我国的科技极度落后,

但是我们万众一心赢得了这场战争,

这是我们在付出了以牺牲3500万军民为代价的前提下才获胜的,当然这其中也有别国的帮助。

1945年二战即将落下帷幕的时候,在这期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偷袭珍珠港,

所有人都在想万恶的日本能够早日受到全世界的审判,

原子弹在日本扔下,致使日本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造成日本几十万人的死亡。

这也间接促使了日本的战败投降。而也是在这时候,这威力巨大的核武器出现在了全球视野,

这也使得世界强国明白是否拥有核武器会是以后自己世界地位的体现。

展开全文

各国在这原子弹事件后都开始了研制属于自己的核武器的进程。

1949年,经过长时间的研制我们的邻国苏联让自己的原子弹爆炸,其威力远超二战末期的那两颗。

成为了能和美国争权夺霸的国家,极力打击了美国霸主地位,

而为了继续维持自己的地位,双方开始了武器装备的比赛,毁灭级武器层出不穷。

我国在刚建国之初,科技极度落后,但是为了不受别国的挟制。

就在这种条件下也决定研究属于自己的核武器。1956年由钱学森向中央提出。

1964年的新疆罗布泊千里无人区,成功爆炸了首颗我国自研的原子弹。

而这前后只不过用了10年的时间。期间虽有苏联对我们进行援助。

但是因种种原因苏联在1960年就将所有的联专家和核武器资料撤回,只留下我们自己继续研发。

因为我们并没有任何经验研究,当时的原子弹研究一度陷入绝境,

原子弹的研究需要不断地对理论进行推演和计算,

我国在当时就只有一个以万次计算速度的计算机,所以我们不得不拾起祖先的计算工具—算盘,

在无数的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计算下,这才使得我国的首颗原子弹能够爆炸成功。

而在属于我国的核弹爆炸以前,就出现了威力更为强大的热核毁灭性武器出现。

那就是在1952年爆炸的氢弹,紧接着第二年苏联就成功爆炸了属于自己的氢弹。

面对国外的种种威胁,我国在完成全部的原子弹爆炸准备后,

就马不停蹄地又投入到了氢弹的研究之中。

而就在我们着手研究氢弹的同时,远在西欧的工业老牌国家法国也在同期进行研究。

1967年属于我国的氢弹首爆成功,而这只离我们的原子弹仅仅才过去了没多久的时间。

而我们的研究时间也仅仅只用了2年零八个月,我国的速度使得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法国的戴高乐总统听闻后更是拍案怒吼:“为什么中国的氢弹会爆炸在我们前面”。

我国的首颗氢弹爆炸给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我们又是如何在这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就成功爆炸的首颗氢弹的?

1967年,属于我国的首颗氢弹成功爆炸,参与这种武器研究的无不是我国的栋梁,

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人无疑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和有着我国“氢弹之父”之称的于敏。

邓稼先大家都非常熟悉,海外归国才子,我国的原子弹计划就是他提出并参与设计,

在他的带领下,使我国成果脱离外国的限制。

而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完全在国内完成学业的于敏院士。

于敏,生于国家正治动乱的1926年,父亲和母亲都是普通人。

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亲的微薄收入度过,

在那个时候,想报效国家有很多种方式,从戎参军以己身报效祖国,刻苦学习以自身知识为祖国效力。

而于敏就选择了后者作为自己报效国家的方式。

家中父亲为了使自己能够出人头地,从小就把于敏送到了学校中接受知识的灌输。

当然于敏的表现也不负父亲的期待,7岁开始上学,18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到了北京大学工学院,

在进入大学两年后,于敏转院进入到了物理学院攻读物理学,而且还是我国最为稀缺的理论物理人才。

1949年,于敏在毕业后经过不懈地学习和自身的底子顺利进入到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涯,

期间于敏受到不同教授的位临指导,两年时间后成功毕业。

研究生一毕业他就进入到属于自己的工作。

5年前,美国的原子弹让十几亿人都见识到了这种武器的可怕之处,各国都相继迈入核武器的研究中

我国当然也不例外,不是为了威胁别的国家,更多的是为了自我防御。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主席作出了要研制属于我们原子弹的决策,

总的方针就是自己研制为主,外援帮助为辅进行研究工作。

1956年时,在苏联专家的援助下我国的原子弹工作正式开始研制,

期间我们攻破了许多技术性难题,像是高浓度的铀—235地提取和原子能反应堆的建立,

这些都被我们一一攻克。

我们准备了十足的准备,建立相应的工厂,在天然的铀矿石之中提炼高浓度的铀,

解决原子弹的核心原材料的问题。

一切都按计划如期进,但也就是在这期间我们受到当头一棒,

苏联突然撤走专家并带走资料。

但就在条件如此艰巨的情况下,我国仍在4年后成功爆炸了属于我们的原子弹,

这其中少不了这些研究人员和工人的将自己投入进这国之重器的研究中。

研究期间,一切有关消息都是机密任何人不得向外透露分毫,

所有人员都在研究原子弹,甚至10年间没有一人回家,

也正是有了他们的投入,我国的首颗热核武器才能顺利地成功爆炸。

邻国苏联在我们的建国年就引爆自己的原子弹,英国紧跟其后在1952年引爆自己的原子弹,

法国在1960年成功,而我国是全世界第五个有自己原子弹的国家。

1960年底的时候,经钱三强引导和他们一起研究氢弹原理,

这对当时的于敏而言完全是费力不讨好的任务,他偏向于那种基础性研究工作,

并且在他研究的领域稍有建树,而就在这时他被安排到了氢弹的理论探索中。

完全是把以前的完全放弃,但是于敏还是坦然地接受了这安排。

因为任务极其重要,消息不得泄露,此后,于敏也便开始自己的隐姓埋名生涯,

而于敏在这众多的研究院中毫不突出,因为他是这些研究院中唯一一个没有出国留过学的人。

自己所学的知识完全来自于我们国内,

然而就是这样,于敏潜心专研,在这氢弹的理论上留下自己一人的探索脚印。

原子弹的研究很耗费时间,美国用了七年多,就连时间最短的苏联也耗费了四年左右的时间,

原子弹的复杂程度在于难于计算,而当时我国就只有一台高速计算机,

而它还在为原子弹做着计算,丝毫腾不出来在做氢弹的计算。

虽说是高速计算机,也仅是以秒为单位计算而已。

后于敏带领手下的黄祖洽等人只能采取手算,

好在于敏的记忆力超强,几人不分昼夜的每日计算,四年的时间就使得他们几人提出高达69篇研究报告,

这些研究报告也使得大家对于氢弹的运作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1965年的9月初,于敏带人来到了上海的晃动计算机研究所内,

在来到后,几人便着手开始计算氢弹的模型。

起初众人计算了很多的模型,但都惨遭淘汰,

因为这些迷信都过于太大,威力不足,于敏对于这些失败品进行观察研究并总结失败经验。

在此期间于敏还解决了关于氢弹研究原理方案的课题,

在其中发现了和核材料自己持续燃烧的关键要点。

在来到上海的第二个月,于敏就提出了自己关于氢弹从理论到现实的完整构想,

仅凭于敏自己一人的反复计算和研究,就解决了关于氢弹的大量关键问题。

也是在这一年,于敏在上海向同行们做了关于“氢弹原理设想”的学术报告,

这学术报告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然后大量的研究者开始研究试算这学术报告中提到的两个模型。

经过反复的计算和设计,失败后推倒原有理论再重新开始,

终于在1967年的时候,属于我国自己的氢弹爆炸成功,使得众多国家为之一震。

戴高乐听闻我国氢弹成功后勃然大怒,

对手下的研究员大喊“我们的科技领先中国很多,同一年开始的研究,

而且我们还有长时间的核实验理论为基础,为什么让中国赶到我们前面成功引爆氢弹了”

这些研究员们也只能默默地接受着不可改变的事实。

核弹和氢弹的相继爆炸,体现了我国也有国之重器,不再受任何国家的威胁,

也使得我国的科技走在了世界的前端,我国的核技术完全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期间于敏等人功不可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