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琼州海峡跨海大桥是建还是不建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琼州海峡跨海大桥是建还是不建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非常尴尬。

时至今日,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的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2018年海南省全省GDP总量4832.1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排名中名列第28位。

很多人说海南经济之所以之后,原因就在于海南是个岛,因为没有更加便捷的沟通方式,例如海底隧道或跨海大桥,依靠轮渡的海南发展缓慢也在意料之中。

关于横渡琼州海峡的方案,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了设想,概括起来分为三种,一是海底隧道,二是跨海大桥,三是轮渡。

今天的过海方式,最终选择了轮渡。虽然省钱,但轮渡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运量小,受天气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大,而且最重要的是速度慢,耽误时间。

虽然对于今天的基建狂魔来说,修建海底隧道尤其是最短跨度只有19公里的琼州海峡来说,简直易如反掌,但海底隧道的成本也是极其高昂的。所以相比之下,跨海大桥更能兼顾两方面要求,在保证通勤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节省成本。

但从海南的发展来看,跨海大桥不但没有修起来,而且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似乎也没有修的必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很多人从天气考虑,认为海南地区台风多发,因此修建跨海大桥,危险系数极大。但如果这个理由成立,那么距离海南不远的港珠澳大桥和浙江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就没有修建的必要,因为这里同样台风多发。

也有人指出,跨海大桥作为国家工程,在战时也需承担战备需要,在安全性上,跨海大桥远远不如海底隧道更实用。

听起来无懈可击,但事实上却不值一提。

因为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世界大战不会爆发。而因为我国的强大国力,战火几乎很难燃烧到属于内海的琼州海峡。

所以静夜史认为:决定琼州海峡跨海大桥修与不修的最重要因素,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经济。

因为海南经济发展的滞后,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其中也包括跨海大桥的搁浅。

今天的大型跨海大桥之所以出现在杭州湾,出现在珠江口,而不是出现在渤海,出现在琼州海峡,就是因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而渤海和琼州海峡则不是。

今天的海南,和失去光环的东北一样,虽然国家有力扶持,但经济发展始终力不从心,跨海大桥的修建不仅无法起到雪中送炭甚至锦上添花的作用,还有可能使当地经济入不敷出,起到适得其反的不良效果。

而且因为大桥两侧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对等,使得大桥的修建不仅无法起到强强联合的纽带作用,反而会成为弱势一方对强势一方的吸血管,这是发达一侧不愿意看到的。

而作为弱势一方的海南,自然也有自己的考虑。如果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建成,海南交通路网和大陆连接,海岛属性必将逐渐淡化,甚至完全失去,届时海南享受到的国家扶持也将相应减少,这同样是海南人民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从国家到地方,对琼州海峡跨海大桥的期望度并没有那么高,修建这座大桥短期内确实没有必要。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海南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到底会不会修

严谨一点讲,应该称作论证中的琼州海峡过海通道(现在的客滚船也属于其中的一种方式)方案,方案中包括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桥隧结合三种方式,目前阶段,其它两种都被否了,未来可能会采用海底隧道的方式(铁路隧道,不是公路隧道),来实现跨越琼州海峡的大通道。

曾经有一次重要的节点,就是2008年,差一点就搞成了,预计2020年完工,但是因为“交通量”,以及“大气候变化”的原因,这个计划一直停留在纸面上。有些问题要在一个长的时间跨度内讨论,或者通俗一点说,等我们的子孙辈去考虑,显然,琼州海峡跨海跨海通过就属于这样的问题。从大概1994年开始,各部委,广东省,海南省总共研讨了大约17次,方案出了数个,大约耗资1亿元进行方案论证,目前可见的是2012年成立的海南省跨海办公室,位于海口海南大酒店,孤独地等待着跨海大通道启动的消息。

目前跨越琼州海峡的方式,客滚船

我个人认为,琼州海峡跨海大通道肯定会建,至于何时建?我将从下面的分析,给大家预估一个时间。

琼州海峡过海大通道,采取的是哪种方案?

琼州海峡夏季洋流自北部湾往东,秋冬则相反,海底深浅不一(平均45米,最深114米),水文情况复杂,多台风,多雾与风旋,海床有地震带,从1994年立项,到2018年,总共筛选出7个方案提到会议上讨论,最终选出三个方案,就是东,中,西三线方案,跨海大桥也在讨论的范围之内。其通行方式主要包括三种,桥隧结合,公铁跨海大桥,铁路隧道。

东中西三线方案

  • 东线跨海大桥,徐闻海安到海口秀英,大约28公里,这是最早提出来,也是最先被否决的

如果大家旅游去过海口的东寨港红树林一带,会发现那里有个海底村庄遗址,东寨港与文昌铺前镇这中间这块小海湾,最少在明万历年前是没有的,其形成原因就是明万历年间震动朝野的7.6级海南大动震,陆地深陷100多平方公里,海床断裂,村庄沉入海底。所以这一块地质复杂,不宜承建高跨度的过海大桥,最先被否定。

  • 东线过海隧道,徐闻排尾角到海口白沙,全长24公里

徐闻的排尾角在徐闻海安港的东面(当初与灯楼角、三塘港是四野解放海南时的前沿三大驻地之一,在此招募了不少船工,是红色旅游区),到海口海甸岛白沙门(那里有一处解放军渡海登陆纪念碑),从海甸岛往南是骑楼老区和CBD,往东是以文化产业引导的新埠岛,过去是江东新区,无法成为过海隧道的通道,所以,被海南否了。现在就剩下,中,西两线了。

  • 中线跨海大桥,走的是现在客滚船的线路,从徐闻港的炮台角,到海南新港所在的天尾角,全长22公里,海南推荐此方案。

这条线最直,路程也最短,桥梁不用建人工岛;如果建海底隧道,只需要建两座海中通风井,造价相对较低。

  • 西线走灯楼角,到澄迈道伦角,几条线路中最长,32公里。

西线跨海大桥设计起点是徐闻灯楼角,大家如果去过徐闻旅游,就知道这里有个著名的南极村,而它更为著名的是国家珊瑚保护区,不论建桥还是隧道都必须要绕开这里,保护难度大,耗时长,资金缺口大。

西线隧道,海床平稳,水底水文条件相对稳定,盾构施工难度小的特点,如果选择这条线,其下海南驳接的铁路与公路运输相对于中线来说弱得多,需要再增加铁路和公路网。

最后,怎么定的呢?隧道?跨海大桥?桥隧连运?单修公路大桥意义不大,修桥又修隧道浪费资金,只有公路铁路桥梁最为优选,中线从工期,费用上讲最好,但是水太深,如果能够攻克在水深70米以下复杂海底环境下,解决桥梁承重架力的问题,中线是优选。但如果近期上马,不考虑资金和工期问题,那么施工方面无难度,肯定是西线是优选。

采用中线方案

但是,从最新消息来看,很权威的人士说,否定了跨海大桥方案(因为跨海大桥的线索桥方式非常不稳定,受琼州海峡气候影响,也会断航,大家如果自驾走过琼州海峡就知道,遇到台风就得停个几天),所以,目前方案中,走中线的海底隧道这个方案是摆在桌面上的,类似于英法海底隧道的单独的铁路隧道,同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