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统治中原时有没有衣冠改制?晁盖为什么要给宋江送金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元统治中原时有没有衣冠改制

蒙古人在统治时,奉行“因俗而治”的原则,除了官吏的公服以外,并没有对服饰进行强制性的规定。

但在民间,蒙古人的衣冠发式等影响力极其强大,以至于明代初年反复下诏对“胡服”予以清理整顿,从而“复中国之衣冠”。

一、官场上胡服一统天下

在蒙古人统治时期,有不少汉人为了攀附权势,主动改用蒙古习俗。

比如1275年,南宋德祐元年,江西制置使黄万石投降,主动“削去顶发,三搭辫发,领鞑贼深入”;元军进攻严州的时候,守官方回也主动“鞑帽毡裘”,迎降于30里之外。

元代初年,遗民诗人郑思肖就亲眼见到江南汉人官吏“骔笠毡靴搭护衣,金牌骏马走如飞”,其中骔笠、毡靴都是蒙古人常用之物,搭护,则是一种便于马上驰骋的半袖蒙古袍。

二、民间自发更改

除了官场上的衣冠改制,还有民间的自发更改。

元代统治中原期间,废除科举制,传统儒生科举入仕的道路基本被堵死。为了和蒙古人套近乎,很多汉族文人主动在衣冠发式方面向蒙古人看齐。

明代初年著名文士王祎回忆时,感慨地说道,“元既有江南,未数十年,宋之遗俗,消灭尽矣。为士者辫发短衣。”

靖难忠臣之一的方孝孺,在一位儒生的墓志中也提到,元代统治期间,江南文人普遍都“世俗沦为胡夷,辫发椎髻”。

三、明代初年的改革

1、巾帽

正因为元代统治期间,胡人衣冠变得非常普遍,以至于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二年和洪武二十四年,连续两次“申严巾帽之禁”,“凡文武官,除本等纱帽外,遇雨许戴雨帽,公差外出许戴帽子,入城不许;乡村农夫许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

其中,就连对何人、何时、何地可以戴雨帽、帽子、斗笠这种小事都不厌其烦的加以规定,可见蒙古习俗的强大惯性。

2、衣裳

蒙古人为了便于骑马而采用的“辫线腰褶”、“袴褶窄袖”被一律禁止,此外,两截胡服也被“禁止官民步卒人等用”。

朱元璋要求官员穿着圆领袍、士庶礼服穿盘领衣。

此外,妇女也被禁止穿着受胡风影响的“窄袖短衣”,要求穿“大袖交领,衣长至足”的团衫为礼服。

当然,明代初年统一全国的时候,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先后经历了辽、金、元三代大约300多年的统治,因此在衣冠制度上早就不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边境民族的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朱元璋才一遍又一遍地发布命令,全方位消除外来影响。而经过朱元璋的不懈努力后,终于“一洗胡俗,民皆复古”。

最后,“大明衣冠”更是成为明亡以后,无数遗民心中念念不忘的故国精神象征。

晁盖为什么要给宋江送金子

晁盖再与吴用道:“俺们七人弟兄的性命,皆出于宋押司、朱都头两个。古人道:知恩不报,非为人也。今日富贵安乐从何而来?早晚将些金银,可使人亲到郓城县走一遭,此是第一件要紧的事务。

赤发鬼刘唐奉晁盖命令,去给宋江送金子。晁盖为什么要给宋江送金子?表面上是感谢宋江放了晁盖等人,实际上晁盖可能悔恨了。想自己又不缺钱,有一个庄子,大小也是村干部。却不想听了刘唐一面之词,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又损害了许多官军人马,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那么,晁盖为什么要派刘唐去给宋江送金子呢?我们来看书中对刘唐的外貌描写:

晁盖去推开门,打一看时,只见高高吊起那汉子在里面,露出一身黑肉,下面抓扎起两条黑魆魆毛腿,赤着一双脚。晁盖把灯照那人脸时,紫黑阔脸,鬓边一搭朱砂记,上面生一处黑黄毛。

刘唐天生异相,走在大街上,很容易认出来。也就是很容易被官军抓住的。刘唐给宋江送金子,肯定要到县衙找宋江,一定在县衙附近探头探脑的,书中是这样写的:

宋江却信步走出县来,去对过茶房里坐定吃茶。只见一个大汉,头戴白范阳毡笠儿,身穿一领黑绿罗袄,下面腿絣(bēng)护膝,八搭麻鞋,腰里跨着一口腰刀,背着一个大包,走得汗雨通流,气急喘促,把脸别转着看那县里。宋江见了这个大汉走得跷蹊,慌忙起身赶出茶坊来,跟着那汉走。

约走了二三十步,那汉回过头来看了宋江,却不认得。宋江见了这人,略有些面熟:“莫不是那里曾厮会来?”心中一时思量不起。那汉见宋江,看了一回,也有些认得,立住了脚,定睛看那宋江,又不敢问。宋江寻思道:“这个人好作怪,却怎地只顾看我?”宋江亦不敢问他。

只见那汉去路边一个篦头铺里问道:“大哥,前面那个押司是谁?”篦头待诏应道:“这位正是宋押司。”那汉提着朴刀,走到面前,唱个大喏,说道:“押司认得小弟么?”宋江道:“足下有些面善。”那汉道:“可借一步说话。”宋江便和那汉入一条僻静小巷。

那汉道:“这个酒店里好说话。”两个上到酒楼,拣个僻静阁儿里坐下。那汉倚了朴刀,解下包裹,撇在桌子底下。那汉扑翻身便拜,宋江慌忙答礼道:“不敢拜问足下高姓?”那人道:“大恩人如何忘了小弟?”宋江道:“兄长是谁?真个有些面熟,小人失忘了。”那汉道:“小弟便是晁保正庄上曾拜识尊颜、蒙恩救了性命的赤发鬼刘唐便是。”宋江听了大惊,说道:“贤弟,你好大胆!早是没做公的看见,险些儿惹出事来!”刘唐道:“感承大恩,不惧怕死,特地来酬谢大恩。”

宋江道:“晁保正弟兄们近日如何?兄弟,谁教你来?”刘唐道:“晁头领哥哥再三拜上大恩人,得蒙救了性命,如何不报。见今做了梁山泊主都头领,吴学究做了军师,公孙胜同掌兵权。林冲一力维持,火并了王伦。山寨里原有杜迁、宋万、朱贵,和俺弟兄七个,共是十一个头领。见今山寨里聚集得七八百人,粮食不记其数。只想兄长大恩,无可报答,特使刘唐赍书一封,并黄金一百两相谢押司,并朱、雷二都头。”

刘唐便打开包裹,取出书来递与。宋江看罢,拽起褶子前襟,摸出招文袋。打开包儿时,刘唐取出金子放在桌上。宋江把那封书-就取了一条金子,和这书包了-插在招文袋内,放下衣襟,便道:“贤弟将此金子依旧包了,还放桌上。且坐。”随即便唤量酒的打酒来,叫大块切一盘肉来,铺下些菜蔬果子之类,叫量酒的筛酒与刘唐吃。看看天色晚了,刘唐吃了酒,把桌上金子包打开,要取出来。

宋江慌忙拦住道:“贤弟,你听我说:你们七个弟兄,初到山寨,正要金银使用。宋江家中颇有些过活,且放在你山寨里,等宋江缺少盘缠时,却教兄弟宋清来取。今日非是宋江见外,于内受了一条。朱仝那人也有些家私,不用与他,我自与他说知人情便了。雷横这人,又不知我报与保正,况兼这人贪赌,倘或将些出去赌时,他便惹出事来,不当稳便,金子切不可与他。贤弟,我不敢留你相请去家中住,倘或有人认得时,不是耍处。

今夜月色必然明朗,你便可回山寨去,莫在此担阁。宋江再三申意众头领,不能前来庆贺,切乞恕罪。”刘唐道:“哥哥大恩,无可报答,特令小弟送些人情来与押司,微表孝顺之心。保正哥哥今做头领,学究军师号令,非比旧日,小弟怎敢将回去?到山寨中必然受责。”宋江道:“既是号令严明,我便写一封回书,与你将去便了。”刘唐苦苦相央宋江收受,宋江那里肯接,随即取一幅纸来,借酒家笔砚,备细写了一封回书,与刘唐收在包内。刘唐是个直性的人,见宋江如此推却,想是不肯受了,便将金子依前包了。

刘唐要把100两黄金给宋江,宋江却只取了一条金子作个意思,朱仝那人还是有点积攒,不用与他。而另外一个都头雷横,这人贪赌,害怕惹出事来,大家都不好说。

至此,晁盖想借官府之手杀了刘唐并陷害宋江,朱仝、雷横的阴谋彻底失败。

但是宋江也万万想不到,晁盖写给他的一封信,差点要了他的命。

《红楼梦》里的补天与还泪有什么寓意吗

谢谢邀请。《红楼梦》位列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并不为过,无论是语言文字,诗词歌赋,甚至曲折的故事情节,都寓意深刻。曹雪芹,生活在封建社会,就不可能脱离其阶级的局限性,面对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只能借神话故事来说明维持封建秩序的綱纪已经败坏,自己却无力挽救清王朝的颓势。这就是补天的寓意。

至于还泪,也不过是假借绛珠仙草报答神瑛的浇灌之恩,下界以泪相还而演艺出的宝黛爱情故事,寓意在封建社会,凡具有叛逆性格的男女追求爱情自主,都不会有好的结果,终落得个以泪洗面,情债难脱。最后也只好“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