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有效处置法国舰队,忽视占领殖民地,影响德国北非战役失
发布时间: 2023-07-11

1940年6月22日,法国正式向德国投降,双方签订了休战条约。之后法国政府驻地迁到南部的维希,因此战败后的法国被称为“维希法国”。

对于维希法国的军事力量,休战条约规定,法国海军军人复员,舰队全部解除武装,并废置于本国港口。法军的武装,德国没有完全解除,只是关押了200万法军战俘和收缴了一些武器。德国控制了法国大部分军事工业和一些精密仪器制造业及机械工业。

1940年6月5日德军第7装甲师在法国Abbeville阿布维尔地区

德国将军们对这一条与意见并不一致。有人认为可以用维持法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为条件,要求法国倾全力帮助德国,以便迅速获得德国对英国作战的胜利。也有人主张法国必须完全解除武装,并占领整个法国,接收法国舰队及其殖民地。德军将领们大部分倾向于后者。

法国是欧洲军事强国,陆军原有300万,海军有300多艘主要舰艇(截至1940年6月20日,法国海军拥有7艘战列舰、1艘航空母舰、18艘巡洋舰、59艘驱逐舰和71艘潜艇等),空军有近3000架飞机。它的工业化程度居欧洲第四位,仅次于苏联、德国和英国,军火工业也驰名世界。对于这样一个曾经与德国作战的强国,让其倾全力帮助德国,恐怕是不可能的。再者,法国同英国是长期盟国,在它同英国决裂前很难靠得住。德国如果处置失误,一旦法国在紧要关头倒戈,将对德军大为不利。

完全解除法国的武装,夺取其海军和殖民地并占领整个法国本土固然对德国最为有利,但是这样苛刻的条件很可能使得法军死不投降而转移到北非或者英国继续战斗,这对德国也是不利的。

1940年6月22日法军代表来到贡比涅当初一战德军签订停战协定的车厢

展开全文

很明显,德国队与法国的休战条件远不比一战后法国对德国的凡尔赛和约苛刻,这一点希特勒是非常清楚的,他没有增加条件显然有其他的考虑。据希特勒自己所说,他之所以对法国作出让步,是担心会使法国舰队转到英国一方去。

希特勒的担心不无道理。法国的失败没有海军的责任。一旦逼迫太紧,法国舰队就很可能开到英国去继续对德国作战,而这也是丘吉尔6月18日向法国政府提出的要求。

法国海军实力强大,是德国和英国双方争夺的对象,它关系到双方的命运。德国海军由于在挪威战役中损失惨重,在6月底可以作战的主要水面舰艇只有7艘(3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如果能够夺得法国舰队,德国海军就可以迅速恢复元气,配合空军进攻英国。相反,英国海军虽然强大,但是由于连续与德国海军作战的损失和为商船护航的需要,再加上敦刻尔克之战,能够用于本土抗登陆的军舰也不是很多。例如在剩下的200艘驱逐舰中,能够投入作战且完好的只有74艘。如果英国可以争取法国舰队转向英国,就足以抗击德国入侵。因此希特勒才竭力使法国舰队中立化而不致于转向英国。

1940年6月德军缴获的法军火炮,前景1917 Schneider型155毫米榴弹炮,后面是1917 Schneider型220毫米榴弹炮

不过,德国对于法国作出让步并不单单是因为法国舰队的问题,而是关于东线安危的考虑。

6月15日德军已经攻至距离瑞士边境不远的南格里斯,即将对马奇诺防线内的50万法军完成合围。不过就在此时,苏联相继进占了波罗的海三国。虽然德国早在1939年就承认三国为苏联势力范围,但是由于三国距离德国东部边境较近,且立陶宛同德国接壤,德国担心成为苏联背后抄袭的跳板。6月17日德军到达瑞士边境,合围了法军,21日这支法军被歼。虽然此时德国已经取得了对法作战的决定性胜利,但法国并未投降,谈判仍在继续之中。显然,德国首要解决的是要法国尽快投降,以解除封锁,保证东部边境的安全,对法做出让步有利于法国的尽快投降。

1940年6月17日红军进入里加

法国虽然在6月17日就要求停战,但这是受德军包围马奇诺法军的影响才做出的,而且法军统帅部寄希望于这支部队的突围或顽强抵抗,以拖住德军,为法军集结后备力量争取时间,故尔一再拖延谈判,不肯接受尽管德国已做了让步的条件。尽管德国也清楚法国的意图,但是因为马奇诺法军集团并未被舰米,不便对其施加太大的压力。21日法军该集团被歼灭后,法国的最后希望完全破灭。德国利用这一有利形势,立即于第二天向法国下达了最后通牒,而法国也迫于形势,仅20分钟就全盘接受了德国的休战条件。法国投降后,德国立刻调集20多个师赶往东线,证明德国真实意图仍然在东线安危问题上。

不过,德国在这一问题上有一个虽小却大的闪失,这个闪失对德国造成了一种不可弥补的严重损失。德国虽然在停战条约中规定,法国舰队废置于本国港口不用,但并未明确制定停泊在哪一个港口。由于法国舰队是废置不用的,实际上等与解除了武装,这样即便是一支实力较弱的英国舰队也足以摧毁它。德国的这一失误也被法国所利用,法国为防止舰队被德国夺去而将舰队停泊于北非殖民地港口-奥兰。这个港口距离法国本土教员,缺乏保护,而且位于英国海军经常通过的地中海航线附近。结果,这支力量庞大的舰队终于被英国海军所摧毁。

1940年7月3日米尔斯克比尔之战被鱼雷命中后的法军敦刻尔克号战列巡洋舰

按照德、法休战条约规定,德国占领了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区,面积约占法国本土3/5。这一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达,而且德国占领了这些地区,对英国构成了战略包围态势,割断了英法之间联系,防止了两国的再次联合。

然而对于法国殖民地,德国并没有像一些德国将领所希望的那样予以占领,这是一个大失误。

法国是一个殖民帝国,在亚洲、非洲等地拥有大量的殖民地,面积约是法国本土的20倍。不过,对于德国而言,它有能力控制而且最有价值的只有法属北非殖民地: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这三个地区北临地中海,南接撒哈拉沙漠,东连意大利控制的利比亚,西濒大西洋,资源丰富,人口较多,对德国的工业有重要作用。而且,这三个地区接近地中海航线和英国在地中海的两个海空军基地-直布罗陀和马耳他,对封锁英国的地中海航运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940年6月签订停战协定后的法国疆域

德国曾在法国投降后不久与西班牙商议联合占领法属北非和直布罗陀的计划,但因德国嫌西班牙胃口太大而没有实现。德国联合西班牙的目的在于切断英国的地中海航线。既然西班牙不予合作,加上希特勒没有认识到地中海航线的作用,德国也就取消了这一计划。事实证明希特勒这一目光短浅的错误对后来北非战役失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