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历史真相让人吃惊?长春长生公司被罚没91亿元,对此你怎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有哪些历史真相让人吃惊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你相信有超过万人的日本八路吗?

《大地》(2001年第二十期)写过这么一段:

东北光复后,在东北的日本侨民大部分被遣送回国,但还有一部分日本人留在东北解放区。

据当时东北9省14个市的调查统计,确实知道的日本人数有12016人,加上遗漏的估计有31030人到33000人。

其中,卫生部、军工部、军需部内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较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技术队伍。

具体分布在各部门的日本人数是:军区卫生部7200人,军区军工部2000人,军区军需部900人,军区其他系统1500人。

据辽宁省档案馆馆藏的有关资料记载,到1949年,东北军工部留用的技术人员186人中,日本人就有103人,超过50%。

对于这点,很多人都有回忆。

一个四野老军官认为:当年日本人是很团结的,他们的军官和精英都有一定的牺牲精神。那时候他们认为留下不被遣返的人,恐怕都是死路一条。所以,日本被遣返回国的都是普通角色,留下的多是精英。

还有四野老兵认为:当时我们技术人员奇缺,大部分士兵到了东北才第一次看到电灯,看到铁路。所以,如果将日本人全部遣返,我们控制区诸如铁路、医疗、军工等系统就要彻底瘫痪。我们留下日本人,也是没有办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卫生工作史》记载说,当时卫生部门表彰的立功者有四分之一是日本人。

1950年秋,800名日本铁路技术人员及其家属被送抵甘肃天水,负责修建兰州到天水的铁路。

曾任日中和平友好会会长的林弥一郎在回忆录《我和中国》中说:他原是日本飞行部队的飞行员和教官,具有一定的飞机操纵和作战技术。八一五东北光复的时候,他所在的部队被苏军解除武装,全体人员被送进了俘虏收容所。解放军认为他们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受害者,从而把日本战俘当作朋友对待,优待他们,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争取他们帮助训练我军的飞行人员。从此以后,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林弥一郎总共培养、训练了百数十名的中国飞行。在日方人员的帮助下,东北航空学校于1946年成立。

原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大队的林弥一郎部,这支关东军的王牌集体加入东北民主联军时,计有飞行员20名、机械师24名、机械员72名以及其他各类地面保障人员近200人。以这些日籍官兵为骨干组成的东北老航校成为中国空军的摇篮。这里共培养出飞行员160人,其中23人参加过开国大典的阅兵。当年的空军司令员王海、空军副司令员林虎、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刘玉堤,以及曾经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戴维斯的张积慧等人都是从这里走出的。

在战后,日本政府认为有10万日本军人还留在中国,当然一些可能早就死了,但应该大部分人还活着。

这些人主要作为技术人员,但也有直接参战的。

我军战史这么写:留在东北的日本青年还报名参军参战,屡立战功者大有人在。仅人民解放军41军中就有88名日本人,有的是机关枪手,有的是抬担架的队员。立过大功、小功的达38名,几乎占半数。其中还有1名日籍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周恩来1956年6月27日在接见日本代表团时说:“我们很感激一部分日本人,他们在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医生、护士、技术员参加了解放战争,这些更增强了我们与日本人民缔结友好关系的信心。日本的军国主义确实是残酷的,但协助我们的日本人民有很多。”

长春长生公司被罚没91亿元,对此你怎么看

感谢悟空的邀请,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了解不掺假的,专业的科普知识。

长春长生公司被罚91个亿,我怎么看?
我想问,元芳,你怎么看?包大人,你怎么看?

讲真的,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我觉得痛快,我觉得高兴;为什么呢?

只有这样的巨额罚款,才能够保证,未来我们医生或者义务工作者放心,自己用在病人身上的每一个药物,都是安全的,可靠的。我们不会再盲目的崇拜进口药,我们可以放心的推荐国产药;这样我们国家的医药行业才可能进步,才可能发展。

只有这样的巨额罚款,才能对造假,作假起到震慑作用! 大家可以看看以前三鹿奶粉事件,以前的疫苗事件等等,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慢慢不了了之了。根本没有震慑作用。这次不一样,从严惩治。

还有,大家不要忘记了,还有部分射线犯罪的,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的,也就是说,这和之前冰冰偷税漏税不一样,这个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被判刑的。

所以,不造假,不作假,这是我们的底线。

最近美国也爆出丑闻了,哈佛大学医学院下属的一个医院的世界知名教授造假,医院被罚款了1000万美金,论文全部撤回。但是,大家要注意了,谁爆出来的丑闻,是医院自己哦?也就是说医院和学校发现了教授的问题,自己查自己,最后落得自己被罚款的下场!而反观中国呢?其实,我们真的还不够好,还需要努力。

山西大槐树的人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且是交通集聚地,明朝政府便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的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寺旁的大槐树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为此,大槐树和树上的老鹳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鹤窝。

”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来自山东、河南等18个省市的移民后裔也经常聚首古槐遗址,缅怀600多年前大槐树百万大移民的沧桑历史,形成了“大槐树寻根”的独特风俗。

历史: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频,终于激起红巾军起义。

元政府进行残暴的镇压,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

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

在元末战乱时,山西,却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

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

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传说明初大槐树移民时人们都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官府广贴告示,欺骗百姓:“不愿迁移者,到大槐树下集合,须在三天内赶到。

愿迁移者,可在家等待。”

听到这个消息后,人们纷纷赶往古大槐树下,第三天,古大槐树四周集中了十几万人。

这时,大队官兵包围了大槐树下手无寸铁的百姓,一个官员大声宣布:“大明皇令,凡来大槐树之下者,一律迁走。

”不久人们醒悟过来,哭喊叫骂,但一切都无济于事。

官兵强迫人们登记,发给凭照,迁往他乡。

洪洞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

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

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

汾河滩上的老鸹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

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

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

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这就是这首民谣的来历。

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

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

扩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