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八两是什么进制?半斤八两,是半斤=八两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半斤八两是什么进制

古代的半斤八两是16进制。

“半斤八两”一语出自16进制的古衡器流行时期,因古称一斤有16两(沿用至50年代),故形容“半斤”和“八两”毫无区别。中国古称一斤的16两中,每一两就是一颗星,16两就是16星。它们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组成。买货人如把东西给人足称,就得足了星(特别是福禄寿);如果买货人耍滑头克扣一两就减福,克扣二两就损禄,克扣三两就折寿。

还有一种说法,据记载,中国古代以十粒粟米并排的长度为一寸。据推测,重量单位可能也是以米来确定最小单位的,以充填成年人一口的米粒重量计做一两。人们发现,大概16口饭米粒即可成为成年人一天的口粮,这16口被定义为一斤。

我国在1958年以前一斤等于16两,1958年后改革为一斤等于10两。所以,1958年以前,半斤就是八两,八两就是半斤。

半斤八两,是半斤=八两吗

人们所说的半斤八两,是因为古人用的是16两为一斤的称,半斤就是八两。

有一句老话“半斤八两”有什么典故

我是老兵,我们一起来学习答题。

为明题意渊源,让时光倒流千年,回到公元前,秦统一六国,天下初平,度量衡制度不一,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公元前约220年,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制度。以十六金星秤为名,刻度以十六两为一斤,每个刻度代表一两,每一两用一颗星来代表,具体为: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共斗十三星;另加福禄寿三星,合计十六星。如商人称量货物时少给一两,则喻意缺“福”;少给二两,以此类推,体现古人封建思想,有道德诚信约束之意。

半斤八两的典故: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下令由名相李斯负责此项工作,当时度量的标准已形成制度,“衡”几个方案还不能确定,于是上奏表明,秦始皇提笔赐于“天下公平”四个大字。名相李斯结合四个大字,反复推敲,将四个字笔画相加,共十六划,刚好构成了“衡”,确定了一斤等于十六两。

读到此,我们明白了十六两为一斤,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同宫异曲,实力相当。

我是老兵,愿与大家共同学习进步,答题不周,敬请谅解。

你们听说过半斤八两吗为什么会说半斤八两

我国古老的一种称重量的秤,最小单位是钱,然后到两到斤(市斤),一斤有十六两,半斤当然就是八两,也就是半斤和八两是一样的重:半斤等于八两!古人就把这个关系用来比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和事物。对完全一样或基本上相同的事物,他们不说“是一样的呀或一回事呀“的话,就用巧妙而大家又非常懂得起的语句:这还不是半斤对八两吗?直到现在一些老点的人还在用这句直接了当的语句。为了计算方便,早在七、八十年代,这种古老的秤就很少用了,现在是用公斤克等作计量单位的秤。再也不是半斤八两,而是半斤五两,半斤八两这个比喻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口语之中。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