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和如是我闻中的两个我有何曲别?佛经开头为什么都是“如是我闻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无我和如是我闻中的两个我有何曲别

谢邀,谢谢您的话题。无我不等于真的“无“,而是屏壁掉那些贪欲,人类的情感才能变得纯洁。

我是谁?大多数人都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混然不知,绑架到自己身上。活的很累,找不到真正自我何为。其实我们都没明白,这世界上属于自己的就是一个支配的能力,有多大能力,就支配到什么程度,不可过于主观行事。

如是我,是一个情的关联。那不是我。不是我在我管辖的范围之内,那我就尽到情的一面,两者区别也就在于此吧。谢谢。

佛经开头为什么都是“如是我闻”

这有啥难不难的。

按译经的教义和训戒,佛经除了古印度梵文不能用汉语直接译的,不对意的,不全面的,特指的,不能代用的。

这叫:五不译原则。

剩下的都采用中国古汉语直译。

专门有些文化低的,古文差的,故弄玄虚,什么不敢呀,不如法呀,弄的神神密密。

如是我闻——我当时亲耳听到的!

具体就是:我当时耳听眼见就是这样的。

(这样译表示真实)

这里有个故事:佛祖涅槃后,由大迦叶(she)尊者主持整理集结经文事物,由于阿难是世尊侍从(秘书),命阿难宣报经序(题目)。阿难说“我闻如是”。当时长老大迦叶立即叫停,严励呵斥阿难,阿难非常懊悔,开始改,改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如是我闻”。

那么,这两句有多大区别呢?

这就涉及古文专业了。古印度与中国古代语法非常接近,古文很多是倒装句,就象英语,许多主语是放在后边的,如果按现代语法,有的意思则正相反。

如果用“我闻如是”,则变成这样:我听说是这样的。

这还了得吗?阿难是佛祖侍从,怎么是听别人说的呢?这不是出假了吗?

世尊相机说法49周年怎么是弟子听别人说的呢?

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所以,经文并不神秘,一是要懂古文,二是要懂教义。

《心经》是谁说的为什么开头没有如是我闻的字样

今天流行在汉地的《心经》,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依旧是释迦牟尼佛所说,只是在汉地的版本,是一个简略版,而不是全版,以至于许多人,误以为《心经》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其实是错误的。而《心经》全版如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经)

薄噶瓦德 波罗蜜多 哈达雅 顶礼薄伽梵般若佛母 此即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薄伽梵入深明法门三昧。是时,复有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深妙之行,照见五蕴皆自性空。于是,寿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白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善女子,若有欲修般若波罗蜜多深妙行者,作何修习?

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寿命具足舍利子言: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子,乐修般若波罗蜜多深妙行者,应作如是观,应以五蕴亦从自性空真实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亦不异色。受、想、行、识,亦知是空。舍利子!以是诸法性空无相,不生不灭,无垢亦无离垢,无减无增。舍利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无想、无行、无识;无眼、无耳、无鼻、无舌、无身、无意;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是以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亦无不得。舍利子!是故,菩提萨垛以无所得故,依止般若波罗蜜多,心无挂碍故,无恐怖,远离颠倒,究竟涅槃。三世安住诸佛,亦依般若波罗蜜多,得于阿耨多罗三藐上菩提,圆成佛道。故应谛知波罗蜜多咒,是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除一切苦咒,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爹雅他 噶德 噶德 巴喇噶德 巴喇桑噶德 菩提梭哈

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修习深妙般若波罗蜜多。

于是,薄伽梵从三昧起,告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复云: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深妙般若波罗蜜多,应如是行!一切如来皆随喜。

薄伽梵作是语已,寿命具足舍利子,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及诸眷属、天、人、阿修罗、乾达婆等,一切世间,皆大欢喜,宣赞佛旨。

有哪些像「安非他命,如是我闻」这样的无情对

“安非他命”指的是一种精神类药物,这个名字是从英文Amphetamine音译而来。而”如是我闻“是佛经的开头第一句,“如是”,就是“如此”、“是这样”,“我闻”,就是“我听到”。这一句话是说:“阿难我听佛是这么说的。”表示经的内容是阿难亲自听闻佛说,非从他闻,真实无谬。安非他命,如是我闻两字并没有什么联系,只是字词相对,因此成为网上甚广的一个无情对。“无情对”是对联的一种格式,对联一般要求上下联内容要相关,配合要紧密。但“无情对”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

经文为什么要用‘’如是我闻‘’四个字开头

在中国,凡是我们看到的佛经。开头的第一句话前面,必然有四个字,那就是:“如是我闻”。为什么每一部佛经都有这四个字呢。

因为佛经并不是释迦牟尼佛亲自写的。

而是由佛涅槃后弟子们记诵出来的。

佛涅槃那年,以摩诃迦叶为首的五百弟子集会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将佛一生所说的言教结集起来,以传后世。

当时由阿难诵出佛所说的经;

由优波离诵出佛所制的僧团戒律;

由摩诃迦叶诵出关于教理的解释和研究的论著。

经、律、论合称三藏(zàng)。

把经、律、论分为三藏,同我国把经、史、子、集分为四库是差不多相同的分类。

阿难是佛祖的堂弟,跟着佛祖也出家了,他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誉为多闻第一。

由于经常在佛祖面前听佛祖讲经,而阿难本身就是个博闻强记、记忆力超强的人,佛祖讲的经,他每一部都能够背诵出来。

所以,在结集三藏时,佛经是由阿难诵出。阿难在每诵一部经的时候,都会加上这四个字“如是我闻”。

意思是:“如下真实的教法,是我阿难听佛金口所宣,证诚可信”。

我们现在看到的佛经,是阿难听佛祖讲经之后,背诵下来,由佛门弟子集结记录下来的形成文字流传于世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