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女皇武则天女皇武则天是怎样的人?武则天死之前说了哪十二个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如何评价女皇武则天女皇武则天是怎样的人

女皇武则天,是一个极具历史魅力,似传奇而非传奇的历史人物。她的功过是非一如她给自己立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任由历史去评说。

对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初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是唐朝开国功臣,洛阳丞武华之子武士彟的次女。她初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妾,后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

武则天,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能够排除万难,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历史功绩,昭昭于世。宋庆龄曾对武则天做过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就笔者看来,这一评价是很恰当的。

武则天是怎样的人

笼统地讲,武则天是个姿色娇艳、行事干练,善解人意,通晓官场政治和权术,具有雄才大略,定国安邦的奇女子,下面笔者就一一道来:

1、初入宫,受封“才人”

武则天自幼聪明,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荦不群。贞观十一年, 14岁的则天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则天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

2、感业寺返宫,晋封为“昭仪”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死去,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后,将武则天重召入官,晋封为“昭仪”。永徽六年,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则天,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并日促高宗立己为后。

3、机智精明,登上皇后宝座

武则天机智精明,登上皇后宝座后,其“通文史,多权谋”的长处,得到长足的发挥和发展,使高宗对她宠爱有加。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积极参与朝政。从永徽六年到显庆四年的五年时间里,她设法清除政敌,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和权力,扫除了她参政道路上的障碍。

4、从幕后走向前台,一朝“二圣”

由于则天武后处理政务有章有法,甚为群臣敬服。高宗虽厌其独行独断,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这样,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竟与高宗同临紫 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高宗号天皇,皇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

5、为称帝做准备

从上元元年),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天授元年正式称帝的16年中,武氏为当皇帝做了大量的长时间的准备,采取了多种有力有效的措施。

  • 一是,在王位的继承上,武则天排除己异,将太子或杀或废,最后立四子李旦为帝,是睿宗。李旦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则天。
  • 二是,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从传统上和舆论上打击和削弱一贯反对自己的士族官僚集团,扶植和依靠新兴的庶族地主阶级。这样使士族官僚不再有人仕做官的优越条件,也不能因出身豪贵而为所欲为。而对庶族出身的官员,也不再因门第贫贱而受耻受辱于人。修成的《姓氏录》再也看不到士族贵族的特权,原来连《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录》中,却定为姓氏的第一等。
  • 三是,变更官名,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为自己登位称帝,建立新秩序,迈出重要的一步。向举国表示自己大位一统至高无上的权力。武后的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许多士族官僚的反对。对于反对或造反者,武则天举兵讨伐,毫不手软,坚决镇压,在她的直接指挥下,这些叛乱很快平息。
  • 四是,公元69O年,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接着又一手导演了,以唐睿宗为首的六万臣民上表劝进,请改国号的壮举。至此,水到渠成,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

6、称帝后,充分显示了政治谋略和手段

如果说,武则天在称帝前三十余年参政执政的政治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那么,在称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则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

  • 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 武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 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 重视农业生产 对于农业生产,武则天也非常重视。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
  • 保护边关安宁 在抗击外来人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武则天施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对吐蕃 贵族的入侵和骚扰,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武则天掌权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有功有过。她重用酷吏,奖励告密,污吏横行,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她放手选宫,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这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延缓了社会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发展。

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一个“无字碑”,也许是武则天生前就料到了不知如何来评价自己,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那就让后人加以评说吧!

武则天死之前说了哪十二个字

不是十个字,是十二个字!

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每个朝代都经历过由盛到衰的阶段,不过一个朝代衰亡后另一个新朝代就会出现,就这样一直进行着王朝更替,当然在这其中皇位是很多人都觊觎的位子,坐上这个位子他就能够统领国家,掌握大权。

为了坐上这个位子,很多人使尽了一切手段,甚至不惜跟父母、亲兄弟反目成仇。由此可以看出,争夺皇位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可正是因为至高无上的权利,所以大多数人不惜性命都要得到它。

更何况,在当时社会中,女子地位十分低下,就算是身份尊贵的公主,都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别说普通女子了。可是武则天却不一样,她凭借个人能力和手段登上了皇位,并让国家得到了不错的发展。

最主要的是,她也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对于篡权夺位这一活动,多数人给予的评价都是负面的,而且刚死就遭到了强烈的反攻倒算,而且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但作为曾一度“灭亡”了李唐的人物,武则天在死后却并没有受到影响,虽然他的争议很大,可李唐皇室在她死后,评价一直都是正面的,而且武则天的死也并没有导致武氏家族被清洗,反倒依旧活得很好,这是怎么回事?武则天又是怎样做到的?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选择下一任继承者

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作为门第关键而且还很严重的唐朝,这小姓出身的武则天就干脆认了一个最牛的祖宗,说自己是周王室的后代。众所周知,后来的姬姓分化出

微信